刺青文化從偏見到流行藝術 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在人的身體上刺下文字或圖案,這便是紋身,又稱之為刺青。70與80年代初,在黑社會幫派中,有時擁有一塊刺青普遍來說,也是入會考驗之一,他們稱這為勇氣的表現,正因為這些早期的社會風氣讓許多人對刺青文化留下了深刻的誤解與偏見。
刺青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從早期的族群刺青文化再到80年代的幫派刺青文化,前者後者都是時代留下的文化痕跡,一直到現在刺青已經慢慢成為了一種流行藝術,刺青的群體也從早期的男生為主到現在女生反而更多,年紀的分布也慢慢來到20歲左右。身為著名刺青店Borderink的女刺青師柒零也感受到了刺青的偏見正在慢慢被改變。Borderink刺青師柒零表示:
「現在時代在改變,現在真的路上很多人一定基本上一定會有一個小刺青,所以我覺得用講的你跟他們溝通他們也只是嘴上說好但他們心裡的擔心是一定會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了解你工作的環境,你用行為去告訴他們說我做這個但是我不會因為這個環境變壞,或是我不會因為這個環境去偷去搶。舊的會慢慢過去然後新的觀念就是刺青像喝水吃飯,這其實就是已經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刺青文化隨著時代正在慢慢被改觀,但大部分擁有刺青的人還是免不了被有色眼光看待及竊竊私語。甚至在台灣也有規定不允許軍人、警察及消防員等露出刺青,在未遮蓋處露出刺青會違反相關服儀規定,且根據相關職業報名簡章,如有違反刺青規定者,不得報考。這些都是舊文化所留下來的規定。柒零表示:
「希望大家可以對刺青這個行業不要有太多的一些誤解,然後也蠻希望大家不要表面上看我們好像工作時間很自由其實也是蠻辛苦的,然後要多看看我們背後辛苦的地方,我們也是有在努力。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我們做刺青背後那個的藝術含意。」
刺青正在被大眾慢慢地接受,從次文化變成了主流文化,但同時柒零也呼籲大眾刺青要謹慎,除了刺青部位無法恢復到原本皮膚外觀外,糖尿病、癲癇,服用抗凝血藥物等狀況不建議刺青,否則可能造成嚴重身體危害。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何卿慈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