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新港板頭社區 一探交趾剪黏之美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的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除了有苦楝樹大壁畫、山醉芙蓉花和百年牽牛花能觀賞,社區和園區內也佈滿充滿趣味童趣的交趾剪黏藝術品,成功吸引觀光客,將交趾陶推廣並發揚光大,也融合社區關懷發展和在地婆婆媽媽一起做剪黏,將這個工藝留傳下去,走進園區就能一探交趾剪黏之美。
位於交趾陶的故鄉-嘉義縣新港鄉的「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是為了流傳和推廣交趾陶剪黏工藝而生的園區。交趾陶是一門用於廟宇裝飾藝術的傳統技藝,運用在廟宇的樑柱、水車堵、壁堵等,以中國神話傳說為捏塑的參考,製作祈福、吉祥的裝飾圖案,也因為是從嘉義縣新港鄉被發現,所以也被稱為「嘉義燒」。因為臺糖停駛五分車和風頭水尾的氣候,原本五分車行經的板頭村已漸漸的沒落。園區創辦人陳忠正先生回到故鄉板頭村,並開了交趾陶廠「板陶窯」後,集結眾人的力量重建了板頭車站,從此開啟了板頭社區營造再生的念頭。在社區居民的共識下,轉為實際的行動,在古笨港越堤用剪黏工藝,創造全台首座最大型之剪黏壁堵作品。
現在就讓記者帶大家來看看全台最大的交趾剪黏壁畫。
本創作擷取台灣原生樹種「苦楝樹」四季分明的意象,呈現春花、夏葉、秋果及冬枝的美感,像徵堅忍不拔的臺灣精神,除了這幅大壁畫,社區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剪黏工藝品,不同於傳統廟宇的莊重沉穩,一個個可愛模樣的小動物小人物,遍佈在板頭社區,走到哪都可以看到活潑生動的交趾陶作品,也成功吸引觀光客,讓更多人看見交趾陶的藝術。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潘玉英表示:
「文建衛在北中南尋找展區做藝術介入空間,98年的時候在河堤出現四季苦楝花,從921打破的酒甕裡挑選可用的,用剪黏藝術黏製成樹幹,再用交趾剪黏做出春花、夏葉、秋果、冬枝,在河堤下看那幅畫就能將四季盡收眼底,本來這個地方是風頭水尾,從嘉南大圳灌溉水到這邊已經是水尾,風頭是因為東北風很大,風吹沙很厚,所以本來這個村子是沒人要來的,但是因為有了這幅畫很多人慕名而來,壁畫對面還有種實體的苦楝樹,所以可以看到實際版的苦楝樹,也可以看到膠紙剪黏的苦楝樹,後來又產生99年的山醉芙蓉花,接下來又有涵洞的百年牽牛花 100年在涵洞做了百年牽牛花,台灣人都說開春要看三朵花才會發發發,從年頭看到年尾,所以來到這個地方一次來就能看到三種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是這個樣子,這也是我們社區興起的一個原因,大家願意來參訪來看的原因。」
配合社區營造、發展和關懷,她們和當地的年長者們一起做交趾剪黏的工藝,除了要讓年長者們有事情做,也是為了不讓交趾剪黏的工藝失傳。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售票導覽員朱素宜表示:
「我們未來的計畫就是想說,不要讓社區的婆婆媽媽不要閒閒在家沒事做,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存剪黏這個工藝,讓他繼續傳承下去,所以我們也會教社區的婆婆媽媽一起來做剪黏,像社區的大壁畫,苦楝樹,就是社區的婆婆媽媽、阿公阿嬤一起做出來的,像這個東西就蠻有意義的,我們這個社區一起同心協力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也可以把交趾陶剪黏這個工藝發揚光大,也要讓他們活到老學到老,讓子孫也不用擔心婆婆媽媽在家會沒事做。」
除了河堤邊的大壁畫,板陶窯園區裡設有展覽館、體驗工坊、café屋,及東方古典園林造景,隔壁還有陶香民宿可以提供住宿,還能體驗DIY 陶盤彩繪、剪黏馬賽克拼貼、陶偶彩繪、陶板彩繪,但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園區觀光人潮多少會受到影響。朱素宜表示:
「現在因為受到疫情的衝擊,其實大家比較沒那麼願意出門了,所以我們的票卷也沒有以往賣的那麼多,遊客人數當然也沒有以往那麼多,所以我們現在的情況都是以跟旅行社做配合,或是販賣一些紀念品、農產品來做推廣銷售。」
板頭社區曾得過嘉義縣的金牌社區和全國的銀牌社區,這個保有傳統交趾陶工藝的特色社區非常值得一遊,想欣賞交趾陶剪黏工藝的民眾假日不妨去這個充滿藝術感和人情味的社區走走。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張鈞睿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