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猴痘到宇宙 泛科學用影音普及知識
【記者林祐霆、凌子瀚/臺北市報導】泛科學在2022年6月20日發布的〈 猴痘大流行暗示「人傳人」?症狀、傳染途徑有哪些?沒疫苗那有藥醫嗎?〉在YouTube取得220多萬次點閱,透過時事熱點討論科學,是泛科學常見的選題方式,影片以知識長鄭國威為主講,搭配數據圖表、新聞畫面等敘事,在開頭先詢問觀眾一個問題:「難道猴痘又要大流行了嗎?我們又要面臨自封國境的狀況嗎?」透過該問題引起觀眾共鳴後,再開始整部以猴痘為主題的科普影片。
PanSci泛科學是台灣知名的科普網站及網路頻道,由創辦人徐挺耀和鄭國威創立於2011年,致力於提升國人科學素養,並且提供一個讓大眾能貼近知識、討論知識及社會議題的空間。秉持著讓大眾能更貼近知識的初衷,隨著近年大眾收視習慣的改變,PanSci泛科學也投入YouTube頻道經營,目前已累積發出400多支影片、將近40萬的訂閱者,已在YouTube獲得不錯成績。
鄭國威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學碩士,就讀研究所期間創立了「龜趣來嘻」部落格,專門探討社會、媒體問題,之後也陸續創立了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 中文版、PanSci泛科學及多家網路媒體,現為PanSci泛科學知識長、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2011年左右發現國外許多年輕的科學家開始將研究發表在部落格,且當時台灣的媒體環境逐漸改變,主流媒體逐漸式微,網路媒體尚有欠缺,尤其是在科學報導上,於是創立了PanSci泛科學,希望能填補這個缺口。
↑PanSci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左)和主編曹盛威(右)。攝影/凌子瀚
近年以影音讓知識貼近群眾
PanSci泛科學最初透過架設部落格的方式,呈現科學相關的文章給大眾,也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同時經營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LINE官方帳號等,而在YouTube方面,PanSci泛科學團隊原本只是將YouTube頻道做為一個數位倉庫使用的,存放許多演講、活動錄影等,但隨著YouTube近年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許多用戶,在2021年初,團隊開始投入資源經營YouTube頻道。
PanSci泛科學團隊這一年來分配更多資源在YouTube上面,鄭國威說:「我們的原則是人們在那裡出沒,我們就要在哪裡。當人們比較少看紙本雜誌的時候,我們就用網路跟大家聊科學;當大家都在看臉書的時候,我們就在臉書聊科學,所以我們開始做YouTube也是一樣的概念。」
許多人會在YouTube上尋找科學內容,但鄭國威發現就如同剛開始做PanSci泛科學的時候一樣,YouTube上缺乏科學相關的頻道,也充斥許多品質不佳、內容農場的影片,鄭國威希望PanSci泛科學能成為大眾能信賴的資訊來源。
↑鄭國威以知識長的身分在影片擔任主講。圖片提供/PanSci泛科學
經營YouTube遇上的困難及新方向
「文字相關於影音,它是不會動的。」PanSci泛科學社群主編曹盛威這樣說道,因為文字與影音的敘事模式差異很大,過去用文章敘事時,讀者遇到不懂的內容可以往前看,但影片是不斷播放的,必須跳出原本寫文字稿的模式,才能掌握到影片的節奏。
團隊開始經營YouTube時,也遇到很大的挑戰,像是透過動畫解釋科學的話,成本非常高,只能透過申請政府補助才有足夠經費製作出精緻的內容,因此到了過去這半年,轉換的新方向是由鄭國威以知識長的身分主講,這樣的模式不但能較快速製作出內容,跟上時事的腳步。
2022年7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數張彩色照片,在同年7月14日,PanSci泛科學頻道就發布了〈 最新影像全解讀!韋伯望遠鏡強大在哪?宇宙新發現?天文迷必看!〉,該部影片就是由鄭國威主講,搭配圖片、圖說、短片敘事,影片透過圖片搭配旁白介紹了何謂韋伯太空望遠鏡、並透過每張照片介紹相關知識,像是透過圖例說明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哪邊地方大勝哈伯太空望遠鏡、透過「史蒂芬五重奏」這張照片,介紹介紹照片中五個星系是如何被拍攝到的,整部影片內容詳細且完整且難度適中,看完能對韋伯太空望遠鏡有更多的認識,平時對天文沒有研究的觀眾也能看懂。
↑PanSci泛科學導演王喆宣調整拍攝光線中。圖片提供/PanSci泛科學
緊跟時事製作內容
PanSci泛科學不斷緊跟時事,或是當下大家所關注的熱點、流行文化等,從中找出可以討論科學的點,因為製作影片需耗費較多時間,PanSci泛科學團隊必須透過經驗以及數據分析,預判議題發酵的時間點,鄭國威舉例說明:「如果推測新冠疫情會持續發展,那我們就判斷每個階段會發生什麼事情,像是甚麼時候開始確診後遺症的人會出現、重複感染的人也相繼出現,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階段做出不同的策題。」
從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泛科學就陸續製作了廿七部有關「瘟疫」的系列影片,內容包含了何謂群體免疫、快篩原理、疫苗類型、新冠肺炎後遺症等,甚至製作了人類歷史上幾次嚴重瘟疫的介紹,該系列內容緊貼疫情動向,例如2022年7月15日,台灣檢驗出第一例本土BA.5社區感染案例,PanSci泛科學在同年7月28日就上傳了〈讓 BA.5 變成「大魔王」的關鍵!疫情將大爆發?小心重複感染會更慘?〉影片首先介紹了何謂 BA.5 變異株,以及 BA.5 疫情在國外的發展情況,隨後講解了觀眾最在意的重複感染的相關問題以及未來,以及P681R突變等,整部影片整理了多項研究報告,盡可能提供民眾最全面的知識,而該系列的影片也都是類似的形式製作,透過整理海內外各項研究數據來說明疫情解析疫情發展情況,PanSci泛科學團隊盡可能讓觀眾在第一時間看到議題相關影片,並從中獲得需要的資訊。
↑PanSci泛科學透過YouTube播放清單將影片分類。圖片提供/PanSci泛科學
PanSci泛科學的未來計畫
PanSci泛科學目前已在YouTube取得不錯的成績,累積上傳400多支影片,贏得將近40萬的訂閱者。談到未來計畫,鄭國威說,短期內還是用力投入YouTube的經營,下個階段希望可以協助許多台灣知識份子,因為少子化嚴重,教職缺額少,PanSci泛科學希望能協助他們成為YouTube上的知識傳播者,也會提供經驗與他們分享。讓臺灣的YouTube上能出現更多知識型、教育型的YouTuber,就如同PanSci泛科學的初衷一樣,讓大眾能有更多管道貼近知識,讓科學不再僅限於課本上。
採訪側記
這一次的採訪中,讓我們看到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和主編曹盛威對於傳播知識的熱忱,以及勇敢嘗試創新的勇氣,PanSci泛科學為了配合大眾習慣的收視方式,將文字媒體的內容轉譯成影片,讓我發現媒體經營需要與時俱進,而不是墨守成規,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