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女子籃球誌 以媒體力量開拓女籃能見度

2023/01/09 20:00
6,556次瀏覽 ・ 2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林祐霆、凌子瀚/臺北市報導】今年10月剛結束的U17 3×3亞洲盃籃球賽,中華隊女子組首次參賽,就進入四強並取得2023年U18 3X3世界盃門票。整個賽程《女子籃球誌》全程隨隊到馬來西亞吉隆坡進行採訪報導,從開打前就報導了教練希望傳授哪些經驗給選手們、以及選手的練習狀況等,到了預賽中華隊取得二連勝挺進複賽,採訪了各個球員的心境、遇到的困難、如何調整節奏等,到最後中華隊這趟旅程成功取得佳績,《女子籃球誌》不只報導了比賽戰況,更採訪了很多球員、教練比賽期間的心理狀況、比賽心得等,讓這場驚奇之旅有個如同故事般的精采紀錄。

創辦人因籃球而相識

《女子籃球誌》三位創辦人潘郡瑤、賴思涵和李德郁皆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潘郡瑤、賴思涵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德文組,李德郁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土地資源規劃組,三人在政大時期都是政大一般組女子籃球隊的球員,三人也是在此結識彼此。

照片

↑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三位共同創辦人(圖左至右)潘郡瑤、賴思涵、李德郁,對台灣女子籃球文化有著共同的目標與夢想。攝影/凌子瀚

從零開始創辦《女子籃球誌》

大學期間潘郡瑤邀約三人一起去看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SBL),於是三人帶了科學麵當點心去看球賽,結果到了球場,竟然安靜到連在觀眾席壓碎科學麵的聲音都很明顯,三人覺得這麼好看的比賽怎麼會沒有人來看,因此在心中萌芽了創立一個專門分享女子籃球資訊平台的想法。後來潘郡瑤在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攻讀碩士期間,剛好是社群媒體剛開始發展的時間,在接觸到社群媒體後,開始思考要不然自己來分享一些有關女子籃球的資訊,這個想法獲得三人的認同,於是於2014年成立《女子籃球誌》,開始在FaceBook(臉書)經營粉絲專頁。

在2017年時,有二個重要的國際比賽,分別是在印度邦加羅爾舉辦的亞洲盃,《女子籃球誌》決定前往印度實地採訪,於是到國際籃球總會(FIBA)媒體認證頁面(media accreditation)填資料,內容包含媒體名稱、網站、最近完成的內容等,該平台不用出示在自己國家成立公司的證明,所以《女子籃球誌》正式以臺灣媒體的身分採訪賽事,這次的採訪經驗讓《女子籃球誌》團隊見識到國際比賽的規模;回台後接著臺北世大運,《女子籃球誌》團隊看到了滿場的球迷進場看女子籃球賽,關注臺灣女籃的粉絲逐漸成長,團隊開始思考平台要如何發展,於是三位決定後成立公司,全職投入《女子籃球誌》的經營。

照片

↑2017年女子籃球誌三位創辦人前往印度採訪亞洲盃。圖片提供/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

逐漸茁壯的《女子籃球誌》

在成立公司以後,需要解決多面向的現實問題,像是租辦公室、稅務以及如何讓公司賺錢等,也必須有更多的採訪報導內容,過去擔任小編時一開始只以分享女籃資訊為主,到了2016年左右,才開始少量的以新聞形式、篇幅報導,擔任創辦人與過去小編的工作差異很大,在公司成立之初也沒有明確分工,許多事情每個人都要會,但這些困難是在三人的努力下也逐漸也步入正軌。

《女子籃球誌》除了官方網站後,也持續經營各類型的社群媒體,像是Instagram、Podcast頻道《Double Pump For 3》和YouTube頻道等,期待能用多元的方式做節目,讓觀眾有更多的節目收看以及收視選擇。

專注女子籃球的媒體

因為《女子籃球誌》是專注在女子籃球的媒體,需要深入的去發掘每個女子籃球員的故事,除了賽事報導外,也可以做很多其他內容,像是今年就做了UBA女子組每個學校的專訪節目《Voice of the team》、《Story of the Team》,例如世新大學的部分,採訪了球隊的二位新外籍生,以及訪問教練、隊長目前球隊的磨合狀況等。

在《女子籃球誌》成立之初, 現WSBL中華電信隊成員徐詩涵剛好是高一的菜鳥,《女子籃球誌》團隊一路看著她成長,除了球技以外,她一路從HBL、UBA到WSBL最大的進步就是心態逐漸成熟、也越來越有自信,像是在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女籃隊大二期間,就決定要當職業選手,在大四也以更高的標準看待自己,像是她在UBA大四時場均得分9.6分就超越了大二時的9.1分,畢業後成功加盟中華電信隊,她也希望能在職業隊裡得到新的衝擊,像是面對更強的對手、以及職業級的比賽節奏,繼續增進自己的球技。在《女子籃球誌》最新一集的Podcast節目《領袖氣質與生俱來 霸氣外露「詩涵學」》中,三位創辦人與徐詩涵回顧了目前的生涯,以及聊到了她的個性以及個人特訓等,像是打了許多三對三比賽後,發現三對三比賽更需要精進個人技術,於是她就開始特訓自己的腳步、投籃命中率等,這些內容在大型體育媒體中都相對比較少看到。

報導球員的感動故事

《女子籃球誌》團隊一直希望能將自己從女籃球員追夢、奮鬥故事中獲得的感動傳播給觀眾,潘郡瑤說自己和NCAA第一級學校莫爾黑德州立大學(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女籃球員林芍彤特別有緣份,在林芍彤國中的時候,團隊就注意到了這位女籃潛力新星,當時她就跟團隊說自己要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也順利考上。在高中期間她就說了自己要出國打球,但在畢業那年未獲得任何美國大學的入學機會,於是她決定休學一年繼續追夢,休學期間團隊建議她可以去新加坡參加訓練營(Exposure Camp),獲得球探關注尋求旅美機會,最終成功獲得了在美國兩年制社區大學唸書以及加入球隊的機會,唸完兩年後,雖然曾有NCAA D2的球隊與她接觸,但她剛好碰上疫情,可以多留在原本的學校一年(Covid Year),於是她決定再挑戰一年,今年,她如願進到了NCAA 第一級學校Morehead State就讀,《女子籃球誌》也將這段奮鬥故事寫成專訪,期待能將這種為了夢想決不放棄的精神傳遞給觀眾。

照片

↑女籃球員林芍彤個人照。圖片提供/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

外號「品神」的女籃球員黃品蓁,近年正逢球員生涯的高峰,卻面臨膝蓋的傷勢需要開刀復健、也正逢親人過世,在生涯顛峰遇到場內場外的雙重打擊,但她在這個時候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成為臺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女籃球員,並在同年與另一半完成同性婚姻,每年六月是全球「彩虹驕傲月」,《女子籃球誌》推出了與黃品蓁和伴侶的專訪,希望她們的分享給大家力量,讓大家知道自己也可以從愛情中得到再站起來的力量,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照片

↑女籃球員黃品蓁(右)與妻子美娜(左)。圖片提供/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

《女子籃球誌》的未來展望

女子籃球誌除了經營媒體、社群以外,自2017年就開始與各大籃球訓練團隊等合作辦理訓練營,也在2021年與運動教育組織Impact逸起飛運動教育、女籃國手劉希曄的CYA Basketball Studio籃球工作室合作創立女生專屬的運動教育平台SheSports女子運動教育,希望藉由舉辦講座、訓練營等實體活動推廣女子運動,讓女子運動能向下紮根。

採訪側記

每年我們都有去看UBA四強和冠亞軍戰,因此也有看到女籃比賽的機會,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比賽時,發現女籃跟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比賽內容完全不輸男籃,一樣40分鐘絕無冷場,這麼好看的比賽平時的關注度卻遠低於男籃,很慶幸有《女子籃球誌》這樣的媒體願意站出來推廣女籃,讓更多人有看見女籃的機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