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城市的裂縫光點 螢火蟲書屋點亮石碇山城

2023/01/30 20:00
8,25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李藴璇、蔣帆威/新北市報導】你見過石碇的黃昏嗎?向晚的山城光線被水氣遮住,灰黑色天空是當年文山煤礦礦工每日下工後自礦場走出看到的顏色。隨著礦業沒落,盛極一時的礦城面臨人口外移問題。返鄉青年葉家豪從撿拾山坡上垃圾的微小行動開始,成立螢火蟲書屋匯集地方改變力量,提供閱讀資源同時舉辦山林走讀,帶領孩童親近自然。不僅如此,葉家豪也當起菇農,種植椴木菇並與在地媽媽班合作推出料理包,將販售所得用於支持書屋永續經營,實踐山村經濟自給自足。

黑金歲月 落寞山城

「在那個山城唱歌的年代,可以說是礦山救國,因為沒有煤礦台灣工業是發展不起來的。」葉家豪指向遠山被雲霧遮住的山頭,石碇一年365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這種天氣,這是屬於石碇的灰黑色,礦工們每日的夜活生也就是在這樣顏色底下展開的。

照片

↑螢火蟲書屋點亮曾經的十八重溪落寞山城。攝影/蔣帆威

礦工工作危險,有今天不一定會有明天,及時行樂的金錢觀造就整座不夜山城的繁華。曾是台灣五大礦區之一的文山煤礦在1970年代發展來到鼎盛,酒家、賭博間、金條店,連男孩子訂做西裝的店都有。巔峰時期單一座山村就有7000多人,是現今石碇區的總人口。

隨著礦業沒落,停產的文山煤礦難敵山村生存不易、交通現代化帶來的勞動力人口外移。1996年最後一間礦坑關閉後,十八重溪唯一的小學分校隨之面臨裁撤命運。

照片

↑石碇為文山煤礦遺址,曾經是台灣生產煤礦的重要產地之一。攝影/李藴璇

被掩埋的童年記憶

位處石碇水源保護地的十八重溪,距離南港市區時間約半小時,車程不算太遠。便捷的交通吸走了人口,夾在山林與都市邊陲的裂縫之間,低度開發卻因此保留豐富的生態資源。葉家豪回憶童年中的山村,溪流中魚蝦成群,台灣藍雀、紫嘯鶇、五色鳥都會回到這裡築巢,大自然裡很容易就能找到一處天地玩耍整日。

2016年葉家豪趁著等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畢業證書的空擋,想給自己放假回家走走,卻看見佔據記憶中村落的竟是滿山的垃圾和廢棄物。畢盡是農學院畢業的農家子弟,葉家豪首先想到的是先檢測泥土和水中的污染源,結果除了因廢棄物長期堆放導致土壤中硝酸鹽類偏高外,並沒有其餘系統性的污染。不捨童年記憶被垃圾掩埋,葉家豪開始捲起袖管,走入山林淨山。

照片

↑煤礦文化是台灣的勇氣,但曾經的卻被掩埋在垃圾堆下。攝影/李藴璇

往後日子裡每到週末,葉家豪都會回到石碇淨山,撿來的垃圾從保齡球、廢木材到瓦斯爐都有。母親心疼高學歷的他跑到山裡與垃圾為伍,街坊鄰居投來異樣的眼光。更讓人沮喪的是,不管怎麼清,總會有新的垃圾跑出來。

從不被理解到逐漸獲得支持,葉家豪獨自走了一年多。當時天氣熱,滿山垃圾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撿完,正當心中萌生放棄念頭時,他看見兩隻螢火蟲從垃圾堆中緩緩爬出。「那麼髒亂的環境螢火蟲都能生存,應該也能換個方法繼續做下去。」

葉家豪開始從網上招募志工加入參與淨山,從鄰近的林地、梯田開始,一層一層向上整理。今年爲止大約已經有260名志工加入,淨山總時數超過1400小時。「清到8、90噸的時候就不想算,因為算也不能領獎金。」葉家豪認為,比起回過頭計算做了多少,不如以更積極、長期耕耘的方式往教育扎根,才有機會帶來改變,而「螢火蟲書屋」就是在這樣的發想下誕生出來。

垃圾堆中長出的書屋

隨著志工逐漸增加,葉家豪租下舊礦工古厝改建成螢火蟲書屋,不只提供志工一個休息和淨山工具放置的空間。更重要的,葉家豪希望這間書屋能夠扮演石碇地方基地的角色,許多行動能夠這裡出發,為地方帶來新的改變。

螢火蟲書屋空間不大,坐在裡頭能聞到淡淡的檜木香,這是葉家豪和志工從垃圾堆中一塊塊檜木開始,將木材重新整形、拋光,製成木椅、書架。上頭陳列從礦區舊址撿拾的煤油燈和募集而來的二手書。剩餘空間還擺一個文山煤區的地圖模型,這是他和幾十位景觀系學生將廢棄的車體零件、電線桿拆下,花費三年時間,慢慢拼湊堆疊累積出的立體地圖模型。

照片

↑照片牆上記錄著葉家豪和志工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將書屋拼湊而成。攝影/李藴璇

「其實是想鼓勵地方的小朋友,不要因為沒有資源就放棄,書屋也是從垃圾堆中建立起來的,只要願意努力、敢夢想,總是會有機會。」石碇教育資源相對缺乏,曾有一年地區四間學校加起來的小一生不到50人。葉家豪希望書屋能夠在地方扮演陪伴的角色,為孩子提供讀書學習的空間,規劃課後輔導、DIY手作課程,特別是生態環境教育

「陪伴是很重要的,這其實沒有太多學理,就算是給他一隻毛毛蟲,小朋友也能在那個環境下長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螢火蟲書屋定期舉辦淨山、山林走讀活動,帶領孩子走進淡蘭古道分支、文山礦區舊址,邀請地方耆老介紹步道上的生態與礦業歷史。相信從書屋開始走出的活動,能在每位參與人心中埋下一顆記憶的種子,有一天它會生根、發芽,然後成為改變的力量。

串連在地女力 實踐山村永續

不過老天就像是開了一個大玩笑,2017年書屋正式啟用的前一天,尼莎颱風過境,書屋半邊的屋頂被吹掀,募集而來的書籍全數泡水作廢。在重建的書屋的過程中,也讓葉家豪重新盤點書屋開銷,除了房租、日常水電,經常被小朋友玩壞的紗窗門都是一筆花費。若想書屋長久運營、地方重新站起來,需要找到一個穩定的經濟模式支持理想。

葉家豪觀察,石碇濕氣重,山區長年不見陽光反而提供蕈菇一個適合的生長環境。結合自身農學背景經驗,葉家豪開始當起菇農,種植椴木菇、柳松菇等不同菇類農產。同時也與十八重溪在地媽媽班結合,順勢推出靈芝香菇水餃、香菇雞湯等農產品。

照片

↑石碇媽媽班打造在地農產品牌,所得也成為媽媽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攝影/李藴璇

媽媽班成員組成多來自石碇的地方媽媽,在家務之餘參與產品的研發與販售。「農村女力經常是地方的主體力量,她也許不夠光鮮亮麗,頭髮白了,皺紋也多了,但她終究是我們大家的母親。」這些農村的溫柔力量,成了整個村落永續前行的核心。葉家豪分享,婆婆媽媽們每每念叨,自己之所以願意跟著把環境打理整潔、為淨山志工準備餐點,其實都只是希望能留給下一代,一條回家的路和回家的理由。

裂縫透進陽光 為石碇染上新色

「路可以把人帶走,也可以再把都市人帶回來。」駛離螢火蟲書屋路上,沿途不太容易看見石頭,這是葉家豪帶著志工,一顆一顆的撿拾,將從山林、道路上撿來的石塊堆砌成書屋外的邊坡溝渠,石縫間的孔洞有水、有青苔,每一石塊間的縫隙都各自成為不同生物棲息的生態系。這其實也像葉家豪所期待的,依附城市邊陲,非山非市的十八重溪山村最終也能像這些如隙縫中的生態系,長出多元而且豐富的樣貌。

「就像已經破一個洞的水桶,一直把他拉高,水還是只會漏掉。」對葉家豪而言,石碇也許不必如都市般霓虹閃爍,屬於它的那抹灰黑色天空,代表的是一段曾經繁榮的歷史,只是如今這些過往的堅韌與勇氣被垃圾所掩蓋。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用淨山、生態教育、種植蕈菇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紀錄、去傳承,試圖在城市與鄉村的裂縫之間撕開一點破口,讓光照進來。螢火蟲的光也許小,但匯集起來仍然閃耀動人,那,是屬於石碇的新顏色。

採訪側記

遷徙於平原和盆地間,石碇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雪隧將北宜兩端收攏對折,凹陷下去的就是石碇。石碇的灰黑是在搖晃中睡去,醒來發覺依舊困在在車陣中的顏色。城鄉之間的距離被揉作紙團,故鄉的概念變得稀薄,談論顯得矯造。在一日生活圈的大義名份面前,抒情自然無用,但或許溫柔可以。在石碇,我們似乎看見葉家豪身上那股曖曖含光的溫柔力量,堅定且樸實地去展現勁好生活的另一種想像。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