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基隆和平島公園團隊 開創永續旅遊島

2023/02/10 20:00
8,917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劉宥淳、郭思嫺、陳品妤/基隆市報導】位在基隆港北端的陸連島「基隆和平島」,長年受到風雨侵蝕,形成了鳥語花香的天然美景。2018年,一群來自環境教育、觀光旅遊、海洋產學教育領域的青年人進駐,齊心將和平島改造成國際旅遊島,組成團隊「和平島公園」,希望能將這塊小島上的美麗事物好好被記載、傳承下去,成為永續旅遊島,讓前來光顧的人們認識基隆。

照片

↑基隆和平島公園團隊的行銷經理蔡秋晨,攜手其他在地青年打造永續旅遊島。圖片提供/和平島公園

岩海環繞的秘境島嶼-基隆和平島

位於基隆市北端的和平島,早年在西方人和漢人前來開墾時,將其命名為「雞籠嶼」,而後改稱為以凱達格蘭族語命名的「社寮嶼」,意思即為大雞籠社房舍集聚之島,直至國民政府遷來台後被改名為「和平島」。回顧往年的氣候影響,由於受到東北季風長年吹拂、海水沖刷影響,以及海岸地勢屬沉降,使和平島的風光景色有別於其他島嶼,走訪島嶼的路上,放眼望去可見不同奇岸怪石映入眼簾。由於其景觀的獨特性,政府初期規劃將該地設立成濱海公園,有著海泳池、奇岩區、露營區、烤肉區和旅客服務中心等,讓前來欣賞和平島美景的遊客能有更多休憩活動選擇。

照片

↑從阿拉寶灣旁的海蝕平台放眼望去,可看到遠處的基隆嶼輪廓映入眼簾。拍攝/劉宥淳

走訪和平島公園,四面被高攀岩石和汪洋大海所包圍,從和平島海蝕平台上放眼望去,林立著各式各樣的岩石,其中以特殊岩石著名,人面獅身岩、彈塗魚岩、豬頭岩、海兔岩、海豹岩,以及阿拉寶灣的法老岩、黑鳶岩、金剛岩、鱷魚岩淚、花豹岩等,島上的工人們也因此選了其中十個特殊岩石命名。

白手起家 開創永續旅遊島 

回憶起2018年,和平島公園團隊的行銷經理蔡秋晨說道,萬事起頭難,當時團隊裡只有四個青年在經營,且回到家鄉創業的皆是白手起家。由於團隊裡的總經理和董事有著長期接手旅遊業案子的經驗,在推薦下,才與基隆市政府管轄的案子合作,加入「和平島濱海公園」計畫,開設了許多店家,如伴手禮店、餐廳等。但儘管如此,基隆仍然有些許觀光區漸漸沒落,只好把部分建設案子取消。她說道,只有四個人的和平島公園團隊,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也不大相同,有的人擅長商業管理,能夠將整體規劃做改善和調配,而有的人擅長的則是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的相關知識,靠著這樣人力發展,一步步前進,期盼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

「旅行不只是旅行,而是一件可以從小改變地方的大事」他們致力將這塊土地打造成以「永續環保」為主題的公園島,透過島嶼和周邊獨有的自然地景,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在學習走訪過程中,也能參觀特色店家內擺設的許多商品及展示品,如再生系列碗盤和永續經營介紹區,讓民眾能透過其認識和平島文化。此外,也讓當地銀髮長者擔任島嶼導覽員,提供來到此的人作為對外窗口媒介,期盼將地方產業與環境自然景觀、人文互相結合,打造「永續旅遊島」。

照片

↑和平島公園團隊所提倡的永續經營ESG三大面向,使小島一隅成為基隆的永續旅遊島。拍攝/劉宥淳

「我們想讓基隆人感到驕傲,也想讓大家為基隆感到驕傲」提到計畫初衷,經理蔡秋晨回憶起當時和團隊朋友們的閒聊對話,每當朋友們從外地來到基隆踏青時,總會被問道:「基隆有什麼好去處嗎?」,她第一件想到的就是到基隆廟口走走,心虛的想著沒有其他好去處,因此才決議要翻轉大家對基隆的印象。「其實打開Google地圖一看,你們會發現和平島公園只是這塊島嶼上的一隅,如此渺小,卻是永續旅遊島」蔡秋晨說道,當時在做整合發展時,我們將整座島看作是規劃的整體面向,以永續經營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管治策略三大面向為核心,管理環境文化、公司治理和經濟層面,皆投入大量精力,儘管過程使他們勞碌奔波,他們也想讓來到此的人了解「做永續是可以賺錢的」,永續經營不是只為了公益責任,而是能讓經濟不斷循環再利用,舉例像是旅遊產業,越多人領悟到永續經濟的核心,就會越多人投入參與,如此一來改善規模就會擴大。

有別於其他縣市推廣當地產業的觀光模式,他們讓當地的銀髮族參與其計畫之中,培訓在地的年長者作為島內的導覽員。不僅僅只是讓遊客們從基隆港搭著船來到和平島,而是透過年長者們的熱情,迎接每一個來到此的外地人,從島的門口,到島的末端,沿途經過每個自然與人文景點,留下對基隆的美好印象。

照片

前來和平島公園踏青的民眾,能夠放鬆身心靈享受小島上的旅遊活動。拍攝/陳品妤

重建島嶼風光 人文故事交織成佳話

回顧基隆早年歷史,約莫五、六十年前漁業鼎盛時期,正濱漁港與八尺門漁港的船數建造劇增,使外地漁工,如台東成功、東河、都歷等阿美族人,遷徙至基隆漁港謀生。而後便在和平島上的山間土地發展房舍聚落,成為了今日的阿拉寶灣。2020年時他們與島上的阿美族原住民交涉,得知阿美族人將漁業帶入島內,因此他們計畫重建以原住民為主的新型聚落。所幸族人得知到此振興計畫時的接受度高,為保留他們的射箭文化和醃製辣椒產品,他們邀請基隆市射箭冠軍的阿美族頭目來到島上教學,讓遊客體驗傳統射箭的文化,也能品嚐小米酒、醃製品及料理,使這些原民文化得以傳承及永續循環下去。

在協助他們振興文化的過程中,慢慢地,他們從對自己文化的保留價值一知半解,到對自己的文化價值感到驕傲,甚至讓總統前來島嶼光顧,直稱讚著:「這真好吃!」,對我們而言,這樣的稱讚是進步的一大動力,而對原民們來說,是一種光榮、成就感,這樣種種堆積的辛勤努力,得到最甜美的果實,就是讓來到此的遊客能一探究竟島嶼的天然美景,也能體驗原民生活文化。

照片

↑基隆和平島曾是港口旁的造船廠之一,而此地方創生計畫更保留了造船廠的吊船工程機,讓民眾可以留步欣賞。拍攝/劉宥淳

蔡秋晨認為,和平島公園相較於其他相似地方創生案例,最大的不同就是「永續」概念的進入,讓他們的目標帶領他們走向更遠的地方,「永續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們不斷往前走、不斷調整細部計畫,讓自己去鞭策自己的計畫,了解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像是獨木舟活動「海上探索Ocean exploration」,由專業教練的帶領下,讓前來的每個民眾透過兩小時內的海上漂流課程,結合眺望、漂流、海灣探索,介紹獨木舟、基本操作、併船體驗,暢遊大海,感受島上的海洋氣息。此外,島嶼上能看見的百年廟宇、造船廠,皆是人文歷史留下的足跡。

提及到關於島嶼觀光的旅遊計畫行程,她說道,他們並未與旅行社合作,而是和一個國際性組織「Let’s Do It」合作推廣世界清潔日,無論是淨山、淨海活動,都可以為自己的家園潔凈盡一份心力,她認為,和其他的淨灘活動相較起來,最大的特色就是看日出,由於基隆和平島得過美國中文網21大日出觀測點,才因此享譽。「我們想要做的事,是讓大家在天暗時,能夠觀賞星空,等待日升,同時享受著輕快的音樂,再起身執行淨灘活動。」再透過宣導,讓大家重新思考日常中使用塑膠製品的頻率,藉此降低垃圾袋、吸管等流放至大海的機率。

為呼應基隆市政府的環保計畫,得知基台灣唯一半夜不停燈的魚市場就位於基隆,恰好島上的創生計畫成熟,他們再創「島晝會」活動,提倡島內24小時不斷電,且之間不出現任何一次性使用產品,這樣的推舉下,讓島上的活動、導覽、原民文化能夠被大家看見。「要讓年輕人覺得這塊島嶼可以永續發展,就必須製造不同的工作機會、創造不同的價值,才能成功讓青年人回鄉振興在地經濟」起初的目標是發展永續旅遊島,但在這些成功的創舉之下,他們將最終目標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

採訪側記

在前往基隆和平島的路上,我們搭上火車,沿途欣賞美麗的城市風景,再搭上公車,穿梭在雨港基隆,轉眼間,來到了和平島門口。沿途上可以眺望到大海和許多高聳岩石,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阿拉寶灣的風景,看著浪花打著沿岸,心情愉快了起來。這次採訪讓我收穫最多的就是親眼看見該地方創生計畫的美景元素,若下次有機會,還想再次去走訪!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