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結合地方創生 賦予漁村新生命

2023/05/01 15:00
7,799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標一:地方創生 花蓮漁村「新」風貌

NS

海浪拍打聲

 

OS

海浪拍打著東部的砂礫,這裡是「依山傍水」的城鎮-花蓮新城鄉。根據最新統計,花蓮縣總人口數不到32萬人,僅占全國人口1.3%。與都市相比,當地的人口流失現象嚴重,要如何留住當地居民願意在家鄉工作,是推動偏鄉發展的路上,需要面臨的問題。餐飲品牌創辦人任聿新將地方創生概念融入所經營的品牌當中,與合夥人Jimmy 共同合作,替花蓮新城鄉康樂村展開新樣貌,也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

 

 

BITE(餐飲品牌創辦人 任聿新)

(地方創生)目的並不是以商業為唯一主要目標,像我們在這邊已經創造將近20個正職工作機會。

 

OS

任聿新分享,當初是無意間來到花蓮讀書,在當地生活一陣子之後,發覺這個城市輕鬆、緩慢的步調以及氛圍很適合自己的個性。大學畢業後,原本計劃就讀研究所的他,看到身旁朋友所過的生活模式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因此放棄了研究所的機會,決定留在花蓮創業,一路持續到現在。

 

標二:開店創業之路 專業人才招募不易

BITE(餐飲品牌創辦人 任聿新)

其實不是我選擇這裡,感覺是這個地方選擇了我。

 

OS

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專業人才招募的問題,要如何吸引人才願意在當地工作,是推動地方創生的路上,必經的挑戰。

 

BITE(餐飲品牌創辦人 Jimmy)

比如說鄉下地方城鄉差距、離市場很遠、沒有人要幫你送菜。

 

標三:山脈的另一端 海洋料理「花」樣多

OS

任聿新將地方創生概念融入餐飲品牌當中,例如火鍋的食材選自定置漁場的漁獲,以及拉麵店的湯底同樣使用定置漁場捕撈的漁獲熬成湯底,不僅讓民眾可以享用到花蓮在地的海鮮,同時也能帶動當地漁村的產業發展。

 

標四:保留當地建築特色 注入新生命

OS

除了飲食使用在地漁獲外,也將店家外觀保留了當地漁村的建築特色。任聿新說明,現在眼前所見的店家,早期是漁民生活的地方或是擺放捕魚器具的空間。他們將部份閒置的建築保留原有的特色,將品牌進駐後,讓漁村有了不同的改變。

 

OS

任聿新除了是餐飲品牌創辦人之外,同時也是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的董事。他希望打造一個心情愉悅與收入兼具的工作環境,讓員工願意留在當地工作,進而減緩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的趨勢。

 

BITE(餐飲品牌創辦人 任聿新)

地方創生對我來說就是告訴你怎麼樣回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活下來安居樂業。用地方的特色,注入你自己的想法,包裝成消費者喜歡的樣貌,可以換到你的收入,然後我們可以把這個地方的特色突顯出來,是一個雙贏局面。

 

標五:兩村比一比 大漢村產業鏈腳步慢

 

記者STAND

記者現在來到花蓮的七星潭,七星潭也屬於大漢村的一部分。從畫面可以看到遊客人數並不多,可能大多數的遊客會選擇在連假來東部遊玩。

 

OS

地方創生的推動後,當地工作的民眾感受人流確實有增加。但與康樂村僅一線之隔的大漢村並沒有獲得相同感受。

 

BITE(大漢村村長 李添富)

最近就是因為它(花蓮新城鄉一帶)成為觀光區之後,七星潭這邊有很多的飯店。但是如果真的(指)行業方面,可能就還待加強。

 

 

BITE(康樂村安檢所海巡人員 林先生)

大概3年前,這裡還沒有創新的這些(店家)。這邊(康樂村)都沒有什麼遊客,那陸陸續續開始有一些遊客回來,明顯感受到人潮。

 

標六:海洋資源減少 漁村如何達到永續?

OS

定置漁場有別於一般漁業,是以被動的方式捕撈漁獲,Jimmy說明,近年來海洋資源明顯減少。在康樂村所經營的火鍋店使用當地的漁獲,由於漁獲量的不足,將轉型為台灣地方特色小吃區。而原先已入駐的房屋也能透過租金方式,增加漁民額外的收入。

 

BITE(餐飲品牌創辦人 Jimmy)

(與其)可以調整一個新的方式,去更符合他們現在漁村的內容,倒不如跟他們多租一些房子,給他們一些被動收入,讓他們有一些租金的補貼,或許比跟他們買魚更值得他們去存活下來。

 

標七:自媒體時代降臨 美食串「蓮」崛起

OS

在現今自媒體盛行的時代,許多資訊的管道都是透過網路傳遞。許多民眾會事先在網路搜尋店家資訊,再去用餐。

 

BITE (雞蛋糕店顧客 林小姐)

IG上面滑到的,因為最近要來花蓮玩,然後再看花蓮有什麼景點,就很多人拍這邊的照片(雞蛋糕店)。

 

BITE (拉麵店顧客 盧先生)

這家店網路搜尋的。剛好要來花蓮,就搜尋這邊有什麼,看到推薦來看看。

 

標八:觀察產業發展  將為成功關鍵?

OS

店家的經營需要隨時觀察當地發展現況與社會變化做出改變,才能讓店家持續經營。另外,偏鄉要如何發揮當地特色,並吸引居民願意留在家鄉工作,進而減少城鄉差距,是未來在推動地方創生的路上,要面臨的一大課題。

 

 

攝影撰稿 蕭咸蓁

採訪剪輯 羅詠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