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釀酒師 在地農產成名酒
你在喝這瓶酒,你不是喝一瓶酒,你是喝那個歷史耶。
標一:遠赴法國學習 台灣首位釀酒技師
Os
手中拿起一杯清酒,談起酒來眼中發光的就是釀酒師陳千浩,原本學習機械專業的陳千浩前往瑞士留學時,接觸到當地的釀酒文化,產生興趣的他到法國勃根地大學修釀造學系,成為第一位獲得釀酒師執照的亞洲人,但一開始也不是事事順利,語言和背景讓他發現自己跟其他學生的差距。
Bite
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陳千浩
因為那時候台灣只有一種酒,啤酒只有一種,就是台啤。市面上看不到任何一瓶葡萄酒,專賣制度實施很久,所以那時候到一個那麼多酒的文化的國家就充滿好奇。
標二:釀酒非易事 十年一瓶世界金牌
Os
儘管獲得了釀酒師的美稱,陳千浩釀出的第一杯酒讓他發現自己不過是學會了步驟,就像是廚師要掌握好火候,釀酒師也要會技巧,釀造出一瓶好酒靠的是經驗和不斷的嘗試。
Bite
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陳千浩
我在2005年第一次釀造出來酒的實驗的時候,大家都跑來爭相目睹,然後爭相品嘗,結果一喝了以後都沒表情,因為真的是不好喝。
標三:台灣葡萄種植難 在地酒何去何從
Os
除了釀酒的技術,栽種能夠製成葡萄酒的葡萄成為了台灣在地酒產製的第一個難題,因為台灣位處副熱帶,而國外的葡萄生長在溫帶氣候區,於是到與台灣氣候類似的葡萄牙酒廠考察回國的陳千浩,請當地葡萄樹農樹生酒莊莊主洪吉倍購入機器設備,這才有了台灣在地酒成功釀造的一線曙光。
Bite
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陳千浩
專業的設施設備還有知識技術,對於台灣的產業界來講都是很陌生的,台灣開放以後就開始,跟農民開始接觸,那我就幫農民去進口一些設備,然後就開始在那裡做實驗。
標四:國民政府專賣酒 台灣釀造業倒退
Os
陳千浩將國外經驗帶回來,並不是台灣沒有釀酒技術,而是隨著日本政府離開台灣後,接手的國民政府為了去日本化,專賣局的酒只有紹興酒、米酒等,曾經留下來的釀造技術隨著時間被淡忘。
Bite
樹生酒莊莊主 洪吉倍
要跟農民解除契約的時候,叫我們把它全部鋸掉。農民轉型,你(政府)又沒有告訴我們說,你們(農民)可以轉型種什麼?
標五:澎湖番薯成原料 在地酒新風貌
在國際釀造研討會上,與日本鹿耳島釀造系的教授交流後的陳千浩,這才發現能夠釀造成酒的番薯品種從日治時期就在澎湖種植, 這也使他開始了台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
Bite
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陳千浩
那所謂的台灣地酒再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可以把日本跟我在歐洲學的技術合併起來,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標六:釀造與再生 台灣在地酒新出路
Os
陳千浩憑著對酒的熱愛,專研出台灣在地酒的釀造方式,就像是一杯好酒有著一個故事,他也用自己的方式,為台灣這片土地釀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酒。
採訪撰稿 羅婄文
攝影剪輯 楊益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