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糖業帝國溶解 「代糖」成新一代趨勢?

2023/05/23 10:30
8,348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標一:  「糖」業帝國誕生 殖民下的產物  

 

OS:在糖廠吃冰遊玩的記憶,相信許多人幼時都有過,現在市面上也隨手可得糖廠製作的砂糖,曾經如此發達的台灣糖業,如今全台卻只剩兩間糖廠還在運作,台灣糖業逐漸走下坡的結果令人憂心。 

說起台灣糖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荷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走私砂糖,選定台灣作為中繼站,台灣才開始種植甘蔗及製造砂糖。 

BITE: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教授 黃紹恆​  

「荷蘭人來到這邊,他就是要轉手賣很多東西,那其中有一項就是砂糖,事實上砂糖的收入對他的農家來講,他變成是一個不可欠缺的一部份,他發展出很多不同的,我們叫糖廍啦。」 

OS:到了日治時期,日本為了解決進口砂糖所產生的入超問題,再加上台灣已經有製糖的經驗,以及當時台灣的社會治安穩定,因此日商開始大量投資台灣的糖業,使糖業蓬勃發展。 

BITE: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教授 黃紹恆​  

「台灣人的資本,台灣人的糖廍就全部收買掉,後來就一直整合,到日治末期的時候,變成四大製糖會社,台灣製糖、大日本製糖、民治製糖跟鹽水港製糖。」 

 

標二:  「糖」業帝國溶解 糖廠產業轉變   

OS:到了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退守台灣,開始沒收日本遺留在台灣的資產,包含土地與資金,許多糖社也未能倖免,其餘小糖廍整合才逐漸形成現今的「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標三:  製糖產業沒落「代」糖成趨勢?  

OS:台灣糖業在經歷許多變革後,又迎來新的挑戰。人工化學製成的代糖種類繁多,代糖的優缺點又有哪些,令人好奇。 

BITE:營養師 謝佩珊 ​ 

「(代糖)分成兩種,一種就是他是來自人工合成的,像是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一種就是會產生熱量的(代糖)。」 

OS:代糖又分為人工及天然兩大類,人工代糖不會經過大腦的飽食中樞,所以無法帶來飽足感,會越吃越餓,並且帶有苦味,在適口性上較天然代糖而言效果不佳。 

天然代糖中的糖醇類則可能加劇腸胃道疾病,加上無法被消化,會對肝腎疾病患者帶來內臟負擔,同時,熱量低的特性也容易使人不自覺攝入過量的代糖。 

人工代糖的出現又是否會對傳統糖業造成威脅,值得探討。 

BITE:台糖砂糖事業部副執行長 顏政偉​ 

「代糖的市場應該不到百分之一,應該不到百分之一,因為他的產率非常非常的低,所以代糖的成本也非常非常的高,蔗糖則是非常非常便宜,包括果糖都非常便宜,所以到目前為止就是,天然的甜味料還是市場的主流。」  

 

​​標四: 傳承糖業記憶 糖廠依然飄香​  

OS:傳統糖業逐漸式微,為了彌補糖供不應求的缺口,台灣開始進口國外的糖。 

BITE:台糖砂糖事業部副執行長 顏政偉 

「全台灣一年的消費量,大概是55萬噸到60萬噸,全台灣一年,善化跟虎尾(產量)加起來,大概不到35萬噸,所以現在民間大概進口20到25萬噸的糖。」 

OS:傳統蔗糖製程繁瑣,且製糖期只有每年的12月到隔年3月,營收虧損嚴重導致許多糖廠不是閉廠就是變為觀光景點。 

BITE:台糖砂糖事業部副執行長 顏政偉 

「關到現在剩兩家,一家在善化一家在虎尾,我們台糖公司在做這個,在經營善化跟虎尾的理念,會用歷史跟文化的角度來經營它。」 

OS:秉持著傳承糖業文化的理念,台糖公司仍保留傳統方式製糖,也表示將來若大環境改變,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有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傳統製糖,轉型發展觀光糖廠將指日可待。 

採訪撰稿 陳佳敏

攝影剪輯 李珈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