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統漁法捕撈文蛤 能否繼續發展?

2023/05/25 18:35
11,36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出淤泥而不染 身在淡水的寶藏

 

NS

漁民駕駛船隻的畫面

 

OS

淡水早期漁港發達,日治初期更曾一度成為全臺重鎮基地,淡水文蛤便是這裡百年的寶藏。順著關渡宮的燈籠走,就會找到捕撈文蛤船隻的起點——中港河碼頭。家中從事漁業到了第三代的黃振興表示,淡水河像是母親一樣,孕育了多元的生命。

 

BITE(漁民 黃振興)

其實淡水這邊是全台灣文蛤的發源地,而且我們這邊的野生文蛤牠的甜度,一般你煮起來牠的甜度一定比養殖的(文蛤)更甜。

 

OS

現今仍有4到6位漁民依循著傳統的捕撈方法來挖掘。文蛤靠著純天然的成長方式,等到時機成熟,漁夫才會將牠們捕撈入網。

 

標二:文蛤的奧秘 「聞」蛤名不知其生

BITE(漁民 黃振興)

在淡水這邊的文蛤牠就很有個性,你如果用傳統漁法牠會吐沙,你用科技(養殖)漁法牠不會吐沙,不能吐沙就不能吃了,差別在這邊。

 

OS

黃振興表示,淡水的蛤蜊除了在河口生長營養價值豐富外,將蛤蜊捕撈上來也是一門學問,吐沙的水質需注意鹹度,蛤蜊耙子的設計也有小巧思。

 

BITE(漁民 黃振興)

如果要抓更小的話,你這個耙子的密度要更密。那因為我們現在抓食用大的,所以我們就是要用大(間隔)的(耙子),它(耙子)的縫隙會比較大。

 

標三:世紀大發現 文蛤被正名本土蛤

OS

淡水是文蛤的發源地,在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進佐賀來的麗文蛤,而麗文蛤屬於東北亞的蛤蜊品種,時間一長人們便以為吃到的蛤蜊都是麗文蛤的後代。直到今年農委會水試所發現台灣的蛤蜊與麗文蛤的基因序列相差了9.53%,且在淡水河口採樣都未曾找到麗文蛤的蹤跡,證實了臺灣文蛤為世界上的新品種。

 

BITE(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張錦宜)

文蛤從日本引進到淡水河,總督覺得說沒錯味道對了,那應該就是已經換過來了。後來台灣的養殖文蛤又是從淡水河的夏沙苗開始了台灣的整個人工養殖,所以就這樣一直認為。

 

記者 蕭咸蓁

想要詢問您知道文蛤最近有被正名這件事情嗎?

 

BITE (民眾 江先生)

不知道。

 

BITE(民眾 胡先生)

不知。

 

OS

訪問民眾普遍都不太清楚文蛤有被正名一事,對蛤蜊的印象也大多停留在一般常見的養殖型態。

 

標四:蛤蜊捕撈的困境 養殖蛤也不容易

OS

根據水試所統計,文蛤的養殖面積高達8100公頃,相當於1/3個台北市。近幾年氣候越來越極端,文蛤們其實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BITE(漁民 黃振興)

文蛤牠最怕就是上游像下大雨、颱風天,上游的水庫上面的淤泥如果下來的話,文蛤就會死掉。因為我們最怕就是水庫放底泥,因為底泥它的密度很密,它(底泥)會造成文蛤無法呼吸。

 

BITE(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張錦宜)

那氣候變遷當老天爺開始說有變化的時候,大概在我們的養殖物種裡面,人為干涉比較少的養殖物種,會先接受挑戰。所以在我們所有養殖物種裡面,大概人為干涉最少的就是牡蠣跟文蛤。

 

OS

張錦宜說明,漁民在文蛤的養殖方法上需要因應氣候變遷做出改變,文蛤的養殖才能持續下去。

 

標五:淡水文蛤未來 傳統養殖能否延續

OS

以傳統漁法來捕撈文蛤能否延續,並且用什麼方式因應,是以淡水文蛤維生的漁民將面臨的問題。

 

BITE(漁民 黃振興)

有一些就是他們可能很好奇會來體驗,可是你真正叫他們來真正從事這行業的話,基本上的意願應該蠻低,因為真的蠻辛苦的。

 

BITE(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張錦宜)

這種抓法當然經濟效益是很低的,我也有上船去跟他們一起抓過,但是那個漁法現在還有部分人留存,我認為它(傳統漁法)應該要跟當地的一些觀光體驗的活動做結合。我覺得就會比較,這個(傳統漁法)就可以傳下來啦。

 

OS

現今使用傳統捕撈文蛤的手法,因年輕人從事意願低落,漸漸產生斷層。雖然淡水有推動捕撈文蛤相關的體驗活動,吸引民眾嚐鮮,但是否能將體驗活動結合在地餐廳,促進更大範圍的經濟效益,值得深思。此外,臺灣文蛤正面臨嚴峻的氣候考驗,漁民在養殖文蛤的管理方式需做出改變,文蛤生態才能達到永續發展。

 

攝影撰稿 蕭咸蓁 羅詠馨

採訪剪輯 蕭咸蓁 羅詠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