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義民廟糖粥習俗 古今意義大不同
位於新埔鎮的褒忠義民廟為全台最大的義民爺祭典場所,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更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每逢義民祭典時十五大庄便會輪流舉辦各種習俗活動來供奉義民爺,糖粥從古至今已經超過至少兩百年的歷史,褒忠義民廟廟公林邦雄解釋,當年因為虔誠的信徒在替義民祭典運送物資時,必須面臨長時間的路途,再加上當時科技不發達,以及義民祭典月份時常天候不佳,因此廟方便將可以驅寒暖胃的薑與紅糖加入粥内供信徒飲用,不過近年由於疫情影響,新埔義民廟已經暫時停止供應糖粥,林邦雄表示:
「當時沒有這些,什麼飲食店什麼都沒有,那麼我們廟方看到信徒這麼虔誠,就想一個辦法,煮一些稀飯,讓我們信徒充飢,紅糖和薑,薑又不是現在那個我們一般市場吃的那個嫩薑,是老薑,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讓我們的信徒可以充飢,可以預防我們信徒們被淋雨的時候,發生的身體不舒服的感冒,這個就是我們糖粥的由來。」
義民爺不僅代表著客家人們的精神,更是大家凝聚力量與祈福保平安的信仰中心,而為了確保褒忠義民廟可以有更完善的運作及管理,因此每四年會進行一次嚴謹的選舉制度,施主代表只有施主的後代子孫可以參與選舉,十五聯庄的選舉則必須是願意籌備整個義民祭典的主辦人也稱為爐主,褒忠義民廟董事蔡元璋指出:
「大家對義民爺非常崇敬,因為你可以為了鄉土為了鄉人,把命奉獻出來,所以大家也願意來祭拜祂們,也認為祂們是代表客家裡面的一個非常大的力量,義民廟是有固定的一個選舉制度,這個十五聯庄跟施主代表,是每四年,現在是每四年改選一次,但是這個改選的人,施主代表是由施主的後代去選舉,那十五聯庄的祭典區代表就由祭典區去選舉,但是選舉的資格,祭典區代表的選舉必須要是,有熱心來參加義民廟,也就是說輪值義民祭的時候,他們必須是願意當爐主。」
清朝時建立的義民廟建築現今被列定為縣定古蹟,在祭祀方面被登錄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與國家重要民俗,祭祀義民爺已經成為客家子弟代代相傳的習俗,許多年輕的子孫從小便和家人參與義民廟的祭典,如殺豬屠羊比賽、放水燈、吃糖粥等祭祀活動,不僅可以了解到過去義民爺替鄉人的犧牲奉獻,更重要的是表達對壯烈犧牲的尊敬與虔誠的供奉,信徒姜津郁認為:
「我們拜義民爺的契機也是因為阿公阿嬤,然後從小他們也是拜義民爺長大的,關於義民爺他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殺豬的儀式,我們家也在前年也有去就是辦這個活動,就是剛好輪到我們村這個里,辦這個義民爺的活動,然後我們就殺兩支生豬貢獻給義民爺。」
新埔鎮褒忠義民廟從清朝時的小廟,至今已成為全台最大義民廟,地區包含桃園、新竹内的十五聯庄,更重要的是被列為中華民國文化資產,吃糖粥這個習俗原指讓信徒可以在祭祀義民爺的路途中免於風寒及感冒,現今則引申為到義民廟祭祀義民爺時領碗免費的糖粥,吃下肚代表這年得到義民爺的保佑與庇護。在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制度,選出施主,以及十五聯庄分別的代表,以利每年的義民節祭典可以順利且完善的運作,同時也會在中元普渡的義民祭典時舉行爐主、施主的交接典禮,放水燈引孤魂野鬼,每年的重頭戲殺豬屠羊比賽,以及奉飯等習俗,藉由義民祭典不僅能將客家子弟們聚集在一起,更代表著客家人們對義民精神的感謝與敬佩。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黃禹慈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