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被時間遺忘的歴史-華光社區強拆事件

2023/07/04 10:56
5,373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穿上和服,走在日式建築旁,拍下一張照片,「一秒到京都」是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的宣傳噱頭,也在年初掀起一波風潮。但再往前一個路口,卻只是一片荒地。榕錦園區的背後,其實有一段傷痛的歷史。

1904年,日本政府興建台北刑務所,用以關押犯人,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發起人蔣渭水也曾被關押於此。而在監獄東南兩側也建設了許多民房,供獄中長官居住。

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也繼續延用這座監獄,附近的房舍則提供給法務部的員工作為住宅。

因為建築老舊且原有房屋空間有限,許多住戶自己在原建築上又加蓋了許多房間,法務部也沒有介入,算是默許了這件事。之後台北監獄移至土城及桃園,員工們也要跟著搬離,便選擇將房屋出售,因此形成了「華光社區」。

2007年,政府有意收回土地,打造「台北華爾街」,作為金融與數位特區。本來土地就屬於政府,位於市中心的華光社區也附合都市更新的條件,但當時政府並未與當地居民溝通,而是採取強硬的手段,直接提告所有住戶,要求自行拆屋還地,並償還不當得利及土地使用補償金,居民的罰金加上利息,從新臺幣數十萬到上千萬元都有。

雖然根據法律,政府有權提告,但如此作法仍引起了許多爭議,因為政府一直以來都有收取水電費用,少數住戶繳納房屋稅、營利事業稅,等於間接承認了他們的居住。

當地居民也組織了多次抗議行動,希望能得到安置及補償,但在13年3月27日,政府仍開始進行拆除工作。甚至提告參與抗爭的學生。

如今距離2013年的拆除已經過了十年,再度回到華光社區,仍然是一片荒地,只有幾個大型機具,似乎才在進行工程評估。

現在的榕錦園區也是在居民及文化團體的努力下,才以古蹟保存的名義被留了下來。可以說如果沒有當時居民們的抗爭,現在也不會有榕錦園區的存在,如果當時能有更多人參與抗爭,或許華光社區也能被保留下來,居住正義是近年才開始受到關注的概念,唯有大家都開始注意到,政府才會用心看待民眾的權益。

公民記者趙世宸報導

榕錦園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