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少年阿公 帶外國人進菜市場學做春捲皮

2023/11/26 21:00
10,068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林書羽、吳翊羚/宜蘭縣報導】宜蘭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社長「少年阿公」方子維,開啟「來宜蘭迺菜市場」導覽活動,帶外國人走進台灣傳統菜市場,體驗學做春捲皮、縫製神將衣等台灣的傳統文化,榮獲2023「地方深度旅行獎」。除了導覽之外,方子維與當地學校合作舉辦跳脫教室框架的「市場裡的RPG遊戲」,鼓勵當地學生親自挖掘市場百年老店、串聯了年輕世代與傳統市場。

照片

↑人稱「少年阿公」的方子維與孩童一起於音樂米收穫祭割稻。圖片提供/音樂米企業社臉書

隨著時代發展,台灣的城鎮逐漸普遍都市化,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市場卻在時代的急流中日趨沒落,習慣在精緻、乾淨的超市中購買食物的年輕世代也對當地傳統市場業也越來越不了解,甚至沒有機會了解,傳統菜市場的老一輩客群更是不斷的在流失。曾在海外打工留學的方子維將危機視為轉機,以「因為你唱歌種田在一起」的理念創立「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從自己當青年農夫開始,推廣農業與傳統市場文化,用流利的英、日語帶外國人邊走邊玩菜市場,並和當地學校合作,用「RPG遊戲」的方式重新建立學子與傳統市場的連結。從2018年至今,方子維帶領27國的外國朋友們走進宜蘭傳統市場,並在國內外分享市場活化經驗,不斷實踐「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

少年ㄟ阿公  親身推廣阿公時代的市場傳統

穿著醒目的紅黃配色「菜市場」宮帽與汗衫、像種田的阿公一樣捲起的西裝褲,手上提著台灣菜市場不可或缺的紅藍綠配色茄芷袋,如同美國西部牛仔、日本藝妓的經典形象,方子維認為「台灣農夫」是最能代表台灣傳統農業文化的經典人物形象。在宜蘭南北館市場中,「少年阿公」方子維穿梭在市場街道、熱情的用中、英、日語向國內外遊客介紹市場中各種攤商與傳統老店,從各種蔬菜瓜果、醃漬手作,到百年春捲皮老店的故事和中藥的歷史,「少年阿公」都能用輕鬆幽默的口吻精準介紹。

「少年阿公」的「少年」有著青年帶著創意精神回鄉的意涵,「阿公」則是代表著方子維嚮往祖父母年代的農村田園生活,以及想找回逐漸消失的傳統農業文化的精神。方子維曾在澳洲打工度假兩年,發現同樣是務農的工作,年輕人卻因為嚮往國外生活的體驗以及新鮮感而願意飄洋過海做勞力活。方子維認為,多年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會導致我們對周遭的事物麻木而習以為常、不懂得珍惜,因此毅然決然決定回到家鄉礁溪當青年農夫,並用生活化的文化推廣與食農體驗教育,把最接近農林漁牧產地以及能夠反映出不同季節、地區產業樣貌的傳統菜市場推廣出去。

方子維曾經有國外的朋友想來台灣旅遊,他思考著如何才能讓國外的親友體驗到最道地的台灣文化,靈機一動親自到菜市場買菜、下廚,並帶他們騎單車看龜山島、採金棗、泡溫泉、逛菜市場,沒想到深受朋友們的喜愛與肯定,因此開啟了他從事宜蘭當地市場導覽的契機。從參加青年社區參與行動「Changemaker計畫」開始寫企劃書到實踐,以家裡經營的裁縫店為據點,八年來從最熟悉的南北館市場開始,帶外國人和當地學生認識菜市場,一步步把菜市場化為食農學校,並拓展課程到宜蘭、台北等地區的其他菜市場,讓傳統菜市場重新被看見。

來宜蘭迺菜市場 看見傳統市場的故事魅力

「來宜蘭迺菜市場」是由方子維親自帶遊客團邊走邊玩、逛菜市場的導覽課程,民眾可以透過「少年阿公」有趣的導覽挖掘宜蘭的在地傳統老店、認識草藥和不同類型的豆腐等,以及在職人手作課程中體驗「神將衣」與袋子裁縫,以及製作牛舌餅、春捲皮等地方小吃。

南北館市場的前身是早在1912年啟用的宜蘭市場,是當時宜蘭最大的市場,1937年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兩年後為了拓寬火車站前的光復路而拆除宜蘭市場中央棟,南北棟保留至今,延續了具當地特色老店的生命。

百年春捲皮老店「公平號」是坐落於北館的春捲皮手作店鋪,今年76歲的春捲伯王志謙是「公平號」第三代傳人,他從13歲開始學做春捲皮,14、15歲時父母相繼過世後就自己撐起這家店面,每天清晨三、四點起床親手和麵,年輕時一天做春捲皮可高達20個小時,一天可以生產五桶共36斤(18公斤)的春捲皮,一做就是一甲子。在「來宜蘭迺菜市場」導覽課程中,旅客可以到「公平號」攤位上和春捲伯學做春捲皮,親手把麵團抹上圓形煎台,做出一片片充滿麵粉香氣、薄可透光的美味春捲皮。

照片

↑公平號,讓旅客能夠親自體驗製作春捲麵皮。圖片提供/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南館經營十幾年的「上清飲品」是當地居民熟悉的飲料店,店內有非常多種傳統飲料品項,豆漿、青草茶、五種茶葉調配的紅茶,到傳統的洛神紫蘇烏梅湯和銀耳露都是老闆親手煮的。希望客人喝到好喝又健康的飲料的單純理念,大方的讓客人可以用小杯子免費試喝所有飲料再選出最喜歡的,不愛喝連鎖手搖飲料的長輩們總愛到「上清飲品」買幾杯飲料解渴。除了當地居民外,「上清飲品」也是外國旅客到訪菜市場最感興趣的店舖之一,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的旅客品嘗國外沒有的傳統飲料,如豆漿與洛神紫蘇烏梅湯,也有相當不同的反應。如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外國人比較沒辦法接受對他們來說較為特殊的口味;相反的,來自日本、新加坡、巴拉圭等有類似飲品的旅客就較能接受這樣的口味。

照片

↑上清飲品,與其他飲料店不同之處於老闆會讓顧客試喝。圖片提供/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金官繡莊」是一間神將衣老店,從1945年經營至今,專門以手工刺繡製作神像穿的精緻衣裳,並以創始人陳金官高超的「大型凸繡」聞名,現在則是由陳家第二代傳人陳本川持續經營老店。「來宜蘭迺菜市場」與青年社區參與行動的「青聚點」合作,早上帶旅客參觀繡莊,下午則是可以和「珠寶師」學習並體驗如何把精細的珠子縫製在神將衣上。

照片

↑金官繡莊,旅客體驗刺繡的技巧。圖片提供/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照片

↑大明青草店,與旅客介紹每一款草藥的作用及來源。圖片提供/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照片

↑閩羣南館刀店。販售各種刀具,讓人們彷彿置身刀子博物館。圖片提供/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宜蘭縣以註生娘娘為主神的南興廟坐落於南館的頂樓,起初市場也是以寺廟為中心逐漸發展而熱絡,因為菜市場的主要客群都是婆婆媽媽,註生娘娘就成為了主神並供奉在這裡。「來宜蘭迺菜市場」的神將衣刺繡和飯捲手作課程都會在南興廟的廟埕舉辦,旅客和學生也會在活動結束後去廟裡拜註生娘娘或是和月老求個好姻緣。除此之外,「來宜蘭迺菜市場」也有和和調香師合作手作課程,帶遊客調出「市場的味道」;以及開設攝影課,帶青年學生拍出菜市場獨具傳統、質樸之美的身影。

起初要在傳統菜市場中推動導覽課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攤商或地方長輩們已經非常熟悉這個比他們還要年長的環境,不理解方子維推動導覽課程的原因或是覺得導覽課程可有可無,所以一開始在串聯的過程中攤商的合作意願並不高。透過母親在市場經營裁縫店所累積的人脈和方子維的努力耕耘,才有越來越多攤商開始和「來宜蘭迺菜市場」導覽課程合作,介紹他們攤位的文化與歷史。提升課程內容豐富度並打響知名度後,居民與路人在逛菜市場時也紛紛驚呼:「欸?是外國人耶!」開始注意到原本的市場正在變得更熱絡。

「來宜蘭迺菜市場」做起來之後,攤商變得更活潑,並熱絡的與客人互動,也將攤位整理得更乾淨明亮、更願意展現自己家產品的特色。方子維在介紹一家攤販時,隔壁攤販還會不斷探頭想介紹自己家的好東西!方子維的助理宋振宇表示,帶導覽也是在促進攤販展現自己,「若沒有人再關注菜市場或是他們沒有主動讓人看見的話,菜市場可能三年內就會消失。」在方子維11年的努力之下,「來宜蘭迺菜市場」今年獲得了台灣地域振興聯盟的2023地域振興大賞「地方深度旅行獎」,一路致力於推廣家鄉文化獲得了肯定。

市場裡的RPG遊戲 連結年輕學子與傳統市場

除了以菜市場為起點推廣傳統文化之外,方子維認為在較少接觸傳統市場的年輕世代與地方菜市場之間建立連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與羅東高商國文、歷史、地理三個科目的老師們合作,以「市場裡的RPG遊戲」取代枯燥乏味的教室內課程和普通講解,帶領學生們用解謎與闖關遊戲的方式走進市場,用五感觀察、認識傳統市場。

在遊戲中,市場裡的攤販變身關主讓學生們進行闖關遊戲。方子維與團隊運用「Line@」的功能提供學生線索和AI機器人問答,透過app上提供的蛛絲馬跡找到市場裡的攤販,破關成功就能獲得攤位上的美食或商品。學生們破解一個個關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逛完了整個市場,也對市場文化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用上課的方式讓國高中生、大學生了解市場其實效益並不大,真的要激起他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就要培養他們發現事物的能力。」後來除了羅東高商外,他們也有與慧燈中學、宜蘭大學等學校合作,跳脫教室講課的框架、用RPG大地遊戲讓學子親自體驗並認識市場的活潑課程,激起當地學生們對地方文化的關注。

越在地越國際 市場文化登上國際舞台

「很多地方都有菜市場,但是真正會帶動菜市場的人不多。」方子維的行動不侷限在南北館市場,而是把推廣市場與當地導覽的經驗分享給其他縣市的菜市場或台灣地方創生相關活動與論壇。例如,他曾與兒福聯盟營隊合作,到台北雙連菜市場當講師;錄製中央廣播電台的「我在地方聽故事」廣播節目,向海外華人訴說宜蘭菜市場的故事;以及到福隆遊客服務中心演講,分享產地到餐桌的「市場生活博物館」等。

方子維與音樂米工作團隊也隨著交通部觀光署舉辦的「臺灣觀光推廣會」,遠赴美國洛杉磯、紐約和加拿大溫哥華推廣台灣傳統菜市場與中藥草。在一兩百人的大推廣會上,音樂米產銷企業社是唯一與文化旅遊相關的參加者,方子維配合英文投影片現場講解中藥材與藥草的功用,並帶領推廣會上的北美業者們用紅棗、黃耆、枸杞、甘草等中藥材調製「養生草藥茶包」,在DIY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能直接食用的中藥材。方子維期待這趟北美之旅能夠向世界展現台灣菜市場的獨特魅力,也為台灣觀光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秉持著「越在地越國際」的概念,方子維把「在地全球化」付諸行動,將傳統市場文化推廣到國際舞台。他認為越在地的東西越有特色,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日常,放到國際上來看卻能凸顯出產品的差異性與獨特性,並表現出當地的獨特魅力。以市場導覽為例,比起來自台灣不同縣市的旅客,外國旅客會對與家鄉截然不同的市場文化、飲食更感到新鮮有趣,對我們來說普通的「在地」,對外國人來說卻是獨特的「國際」。方子維帶世界和學生走進菜市場,開啟跨越世代與國界的對話,未來也會規畫在南北館市場開設年輕人喜愛的酒吧與攝影展,把新的活動帶進市場,持續致力於延續傳統市場的生命。

採訪側記:

雖然因時程關係沒有機會採訪到音樂米社長方子維,但在採訪時我們在方子維的助理宋振宇的細心解說中,體會到方子維想要把傳統文化推廣出去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音樂米團隊中的夥伴們,攜手在推廣宜蘭當地菜市場文化的道路上努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