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黑角落的救贖 身障志工「聽你說」​

2024/05/24 18:00
8,886次瀏覽 ・ 2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不畏路途艱辛 志工堅持每週上崗​ 

​​NS:師大門口的車聲​ 

 

​​OS:在炎熱的中午休息時間,剛上完特殊教育課程的家萍,在外籍看護的協助下,坐著輪椅移動到復康巴士。她並不是要回家休息,而是要搭車前往基金會當志工,今年24歲的家萍,是單位中年紀最小的志工,儘管行動不方便,還是秉持著熱情,到聽你說專線服務。​ 

 

​​志工 張家萍​​BITE:我好阿,阿你最近都好嗎?我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阿,所以,所以沒辦法,就是沒​ 

 

​​OS:傾聽來電者訴苦的家萍,是一名極重度腦麻及視障患者。剛出生的家萍原本是一名健康女嬰,卻在四個月大時,因保母疏忽導致缺氧,使得腦部受損。2017年還在就讀高職的家萍,在老師的建議下,來到專線服務;在大學時期,她也決定就讀社會心理系,結合自身專業,傾聽來電者心聲,而今年也是她服務的第八年。​ 

 

​​志工 張家萍​​BITE:高二升高三那一年,我就來這邊了,就是很積極的報名參加。(所以是從17)(18歲就開始做志工的是嗎)對就是106年的時候,就開始了。​ 

 

​​標二:積極克服挫折 母親也致力服務​ 

​​OS:專線來電者多為躁鬱症、憂鬱症,或是思覺失調症等心理障礙患者,面對帶有負面情緒的通話,志工在傾聽及回覆時,需要花更多時間適應。而口語表達緩慢,卻努力組織語言的家萍,也時常在電話中受到挫折。​ 

 

​​志工 張家萍​​BITE:來電者他們會,因為我是腦麻,電話接起來,就馬上就掛斷,有時候我只有接到一通來(電)。​ 

 

​​OS:儘管一天只有一通來電,或是常常被來電者掛斷電話,家萍依然堅持每周到基金會服務。​​身為專線志工的家萍,也因為生活無法自理,需要照顧者在旁協助,家萍母親因此決定離開職場,陪伴孩子,母女倆一起成為志工,把愛傳遞下去。​ 

 

​​家萍母親 陳芳芳:欸你當初,你怎麼知道說要打電話過來這邊,上網查就對了,喔很厲害阿,所以不是人家那個,介紹你來​​就對了。​ 

 

​​家萍母親 陳芳芳​​BITE:我離開職場就是想說,看看他後續的那個整個成長,我有沒有辦法去再幫上忙這樣子,所以我就陪著他過來,來那個,廣青這邊一起受訓,一起當志工。​ 

 

 

​​標三: 招募身心障礙志工 成立交流專線​ 

​​OS:在這小小的值線室裡,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志工,都有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即使身體上有殘缺,但他們都勇敢克服困難,成為幫助別人的天使。在20​​多年前,身心障礙者還沒有被社會廣泛接受,與他人的交流機會並不多,廣青基金會創立心情支持專線,招募同為身心障礙者的志工,用同樣的角度傾聽來電者,賦予他們力量。​ 

 

​​廣青基金會執行長 鄭信真 ​​BITE: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說,你又不是身心障礙者,你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或是我們的痛苦,那所以我們就有一個想法,就是那麼就用身心障礙者,來成為聽你的,跟你交流的這個,主要的這個服務人員。​ 

 

​​標四:化缺陷為動力 通話彼端的救贖​ 

 

​​OS:來到聽你說專線服務的志工,當中也包含一些視障者,他們雖然眼睛無法看見,但還是能用耳朵,傾聽電話另一端的求助聲,了解到不同人的故事後,他們的心境也隨之改變。​ 

 

​​志工 陳潔時​​BITE:像我們視障有覺得說,自己有這種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總覺得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還就比較知足比較感恩,最起碼我覺得我還都OK。​ 

 

​​OS:隱身在大樓裡的聽你說專線,每天開放20分鐘的時間,免費讓來電者抒發心情。值線接電話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以過來人的角度,幫助來電者走出黑暗。​​在這裡,無論是腦性麻痺,或是視障患者,也許身體上有不全,但他們並不會怨天尤人,反而努力克服了困難,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採訪撰稿 江庭榛 ​ 

​​攝影剪輯 林士芬​ 

​​音樂來源 YouTube無版權音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