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偏鄉教師造產業鍊 翻轉老農困境

2024/06/02 22:42
6,17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農產品銷量不佳 老農難尋管道

 

NS:

 

OS: 相較大規模種植式農民,偏鄉老農面臨產品定位不明確及缺乏銷售管道等困境,辛勞種植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在心疼的同時,家庭生計也成為他們背負的龐大壓力。

 

Bite(外埔老農 陳崑榮): 老農在賣的不是像那個碾米廠,他有他的銷路,我們還要找出路,有時候賣少的話你的那個稻子,剩下來很久了也會變不好(吃)。

 

Bite(老農互助會主任 巫麗雪): 我們社區的產業,真的米就是賣不出去,沒有現在一些老人,實在真的也很可憐,有做(種稻),米如果,給中盤商收購,那些都是剝削,他們都賺很多,一個月做到要死的才賺那一些錢。

 

標二: 教師創互助會 擴大老農銷路

OS: 老農生產的農產品並非品質不好而賣不出去,而是不知道如何行銷。曾經任職於偏鄉的教師陳香吟與學校、志工一同合作,在社群網站成立小農與老農互助會,協助擴大行銷管道,同時培養他們自食其力的能力,不再只能依靠補助生活。
 

Bite(老農互助會負責人 陳香吟): 原來在山上,那麼偏遠山上,怎麼會有一個七八十歲的的老人家,種那麼多的青江菜,那你要拿去哪裡賣?弱勢家庭他們其實,靠著補助在過日子,但是他很難去翻轉他的家。所以後來我就想,那是不是可以藉由學校或者一些志工的力(量),讓他們長出自己的力量。

 

標三:學生協作故事行銷 啟動善漣漪

OS: 陳香吟利用故事行銷及社會行動方式,帶領學生參與,並由學生製作鳳梨釋迦食譜,呈現創意吃法,講述背後故事,幫助弱勢家庭農產品進行推廣,讓善的漣漪持續傳遞。

 

Bite(老農互助會負責人 陳香吟): 當時是因為疫情期間,鳳梨釋迦滯銷,(就是一個)弱勢家庭,(幫他們)做了一點的故事行銷,用社會行動的方式,結合學生,學生自己決定做食譜,故事講出去,然後等到有人願意參與這案子的時候,他們就會看到學生所建議的食譜,最後才填單,那一年,扣除成本之後,(老農)獲利二十幾萬。

 

 

 

標四:契作價格有保障 翻轉老農困境

 

OS: 資訊不對等、缺乏銷售知識是現今老農面臨的最大困境,非營利組織希望推動農業契作,保障老農的經濟收益。

 

Bite(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 廖仁慧):我們非營利組織或是政府的部分,就是協助的(部分)是被看見跟銷售這個部分, 是保證價格的契作,我可以給他比市價更好的價格,然後去跟他契作,他其實就無後顧之憂,他可以把他的農作做好。

 

標五:互助計畫聚人心 共創世代連結

OS: 陳香吟與各地志工媒合,舉辦多元活動,凝聚眾人力量,帶動世代之間的對話與互動。

Bite(老農互助會負責人 陳香吟):(我們)希望故事可能可以藉由世代之間的對話,然後讓他下去產生不一樣的互動,所以很多像這種辦所謂的活動,它沒有辦法直接變成老農或小農他直接的收益,但它可以幫你把這些群體把它黏住,讓他們對於這個團體有一些向心力。

 

標六:付出收穫不正比 產銷須平衡

OS: 因產銷資訊不對等問題,付出大量心血,種植的優良農產品乏人問津,是現今老農們共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而如何平衡產銷結構,讓他們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翻轉弱勢老農困境,是現在台灣農業環境中極須關注,並落實改變的課題,須由社會大眾一同努力。

 

採訪撰稿 徐芯慧

攝影剪輯 吳昱蓁

音樂來源 Youtube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