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書店遇上護理 「無論如河」都要為醫護發聲

2024/07/10 07:52
2,849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os1:

當「護理」遇上「書店」,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隱身老街攤商二樓,面朝觀音山、淡水河的「無論如河」書店,是四位護理人員共同打造,定性為「療癒與藝術」的書店,同時兼具居家護理與心理諮商。

sb1:

來不了書店的,我們到你家。

個人的包括心理諮商嘛,那秀眉(書店共同創辦人)他同時是性治療師,所以也包括性治療的服務。看個案的需求,他是希望有家庭的諮詢,就轉介给心理治療師;那如果他是有護理治療的需求,那就是由我們做護理。

因為有的是低收入户,有的是即便你有錢,可是家裡的家庭、家人之間的溝通協調是不OK的。所以我們其實很重要的一個護理功能,是成為他們的協調者。

os2:

而面對臺灣第一線醫療體系過勞的問題,女工秀眉(書店共同創辦人)自組臺灣基層護理工會,「無論如河」更成為改革的窗口。

sb2:

大部分民眾只會在抗議的新聞畫面看到我們,你平常是很難接觸到的。我們很渴望接觸民眾是:我們都會生病、我們都想要得到好的照顧的前提之下,跟民眾一起來看醫療現况怎麼了?那作為民眾我們可以做什麼?

你必須把這個勞動權跟專業權抓在自己的手上。

os3:

店名「無論如河」代表空間像河一樣靜謐,書則帶给讀者河水衝擊的聲音跟力量。英文取名"Gutta Books",意為「滴水穿石」,是書店的核心精神。

sb3:

書店對我們來說是工會很重要的轉型。

sb4:

我覺得書店對我來說,它就是過去記憶的總和,跟未來夢想在文字上的實現。所有想像力的結合,就在這間書店去尋找和發生。

sb5:

「無論如河」對我來說是一個藉由彼此看見,然後努力發現自己、也看見别人的一個過程。

os4:

公民記者楊詠婷 淡水採訪報導

淡水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