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21:00
3,93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吳宜蒨、謝逢晏、林筠珈/台北市報導】小華(化名)是一名男同志,在交友軟體上約了另一位男性到酒店開房間。從未有過性經驗的小華,全程都覺得非常不舒服並且感到疼痛,事後不僅不知道該如何清理自己,還發現對方沒有使用保險套。擔心會因此感染愛滋病的小華連忙求助同志熱線愛滋小組,希望能獲得相關幫助。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成立愛滋工作小組,提供愛滋病篩檢服務,也建立網站品牌「G+男孩」,推廣男同志的性安全與性愉悅知識。

照片

↑ 熱線愛滋小組秉持「愛滋去汙名」、「性安全與性愉悅並重」、「重視感染者人權」的立場進行同志教育與愛滋工作,希望同志與社會大眾能正確認識愛滋。圖片來源/同志熱線官網愛滋小組

同志熱線愛滋小組的社群資源部主任許家瑋和愛滋小組工作夥伴舜茗,皆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並非同一屆學生的兩人,卻都因為畢業前的實習規定,決定來到同志熱線服務。

同志熱線創立於1998年3月,由「同志助人者協會」、「同志公民行動陣線」、「Queer & Class」及「教師同盟」四個團體共同發起,歷年來逐步發展出多元的服務項目。旗下九個工作小組,除了提供同志諮詢自我認同、感情困擾等相關問題,也為同志父母舉辦相關座談會,讓他們能對自己的孩子有多一點了解,更提供愛滋篩檢服務、推廣性安全教育及推動議題和法案。

許家瑋很早就發現自己是同志,因此在大學期間便積極參與同志社團、活動。他回憶到當時來實習面試時,工作人員半開玩笑告訴他:「其實你即使沒有來熱線實習,還是會為同志做事啊!那我們可以不要收你。」一心想到熱線實習的他原本還很擔心真的沒機會,所幸最後仍有順利錄取。因為自己身為男同志,覺得應該要對愛滋議題有更多了解,便選擇進入愛滋小組。畢業後的許家瑋,得知熱線在南部辦公室有職缺,想著自己還年輕,大不了之後再換工作,沒想到應徵上之後,一待熱線就是十幾年,並持續服務至今。他表示:「其實因為自己是同志,加上又是社工系,一直想到相關的NGO工作,既然有這個機會,就留下來了。」

舜茗和許家瑋不同,原先對同志和愛滋議題其實很陌生,求學階段對自己的身分認同花費了非常多時間和歷程,直至大學才開始接受同志這個身分。當初會到熱線,其實是聽到曾經在這裡實習過的學姐推薦,並且覺得與自己的身分也有關聯,而加入愛滋小組則是因為本身有親友就是愛滋感染者,希望能藉此對愛滋有更多認識。

不一樣的愛滋篩檢

同志熱線早在2000年就開始關注愛滋議題,以前政府對愛滋病的宣導多為恐嚇式的宣傳,加上2004年發生的「農安街轟趴事件」,中山警分局在農安街的某處民宅查緝到性愛派對,現場不僅使用非法毒品助興,參與的92位男性中,事後更高達28人被檢測出感染愛滋,使得大眾不僅對愛滋病惶恐,更將愛滋與男同志掛勾。

經過「農安街轟趴事件」後,台北市昆明防治中心即當年的「性病防治所」因此找上熱線,邀請熱線在二二八公園做一些外展服務,提供有需要的民眾主動且直接的服務,比如發放保險套,因為當時宣導預防愛滋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保險套。參與了計畫的熱線因此也接觸到更多同志群體,並開始成立愛滋小組,除了到校園及同志社團做性安全的教育宣導外,更提供有需要的民眾愛滋篩檢。

許多醫療院所其實都有提供愛滋篩檢服務,但因為多半是配合政府績效指標(KPI)講求篩檢越多越好,多半檢驗完提供結果就讓篩檢者離開。但熱線愛滋小組卻會利用等待檢驗結果的15分鐘時間,與篩檢者一同做「陽性後的想像」討論,去想像如果檢測後的結果不如預期,感染者一般都會擔心什麼、需要注意什麼、接下來是否需陪同就醫、如何告訴家人及伴侶等。

舜茗說到:「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和來篩檢的朋友聊到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讓他可以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會有風險,也會共同討論要怎麼去降低風險。」許家瑋也補充:「其實這些問題都是需要細緻討論的,讓來篩檢的朋友有更多準備跟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去面對,這些都是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從爽歪歪到G+男孩的性教育創新之路

G+男孩是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愛滋小組經營的品牌,專注於男同志的性健康與性愉悅教育。為了適應網路社群時代的變化, G+男孩透過插畫、Podcast、影片、插畫、圖文懶人包、文章製作、社群經營等多元形式推廣知識,打破傳統性教育的枯燥模式。

G+男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補助設立了「性致勃勃網站」推廣男同志性健康知識。隨著政府補助的結束,2011年熱線自籌經費運營,為了完整傳達「性教育應兼具性健康與性愉悅的理念」將網站更名為「爽歪歪」,雖然名稱直覺,團隊卻發現容易與色情網站搞混,甚至被色情守門員擋下,也在推廣時的難題。

許家瑋笑著說到:「我們到學校宣傳爽歪歪的時候,有些老師也不太好意思和同學說,你們可以上『爽歪歪』網站。」後來團隊在考量下,決定在2024年將名稱改為G+男孩。G+男孩的「G」代表「gay」男同志,而「+」則有兩種寓意,分別是Plus與HIV感染者Positive。「男孩」一詞也是因為目標群體主要為男同志,許家瑋補充到男孩一詞的其他意涵和希望:「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小男孩,象徵我們心中那位獨一無二、值得尊重和愛護的自我,並能在這個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

照片

↑ 愛滋小組創立品牌G+男孩,以懶人包圖文、插畫、Podcast推廣同志、愛滋教育,並同時與小組推動諮詢、篩檢服務。圖片來源/G+男孩

為了更加貼近年輕受眾,G+男孩運用了插圖、Podcast、懶人包圖文、專題製作、文章撰寫等多元媒介來傳遞性健康與愛滋病知識,其中,G+男孩就時常使用插圖懶人包圖文宣導,為了消除對HIV傳染方式的誤解,G+男孩推出以貓咪和兔子為主角的插圖懶人包,這些插圖描繪了可能感染的情況與途徑,例如:角色之間的無保護性行為、兔子與貓咪共用針頭的場景等等,透過角色演繹情境,解釋HIV的傳染途徑,包括無保護的性行為、輸血與共用針頭,以及母子垂直傳染。懶人包的插圖中還清楚地標示哪些行為是沒有感染風險的,例如親吻、擁抱或共用食物,幫助民眾正確認識HIV的感染方式,消除對HIV的恐懼與誤解。

熱線中有多個小組透過Podcast的方式宣導更多同志教育。G+男孩與熱線老同小組的「同志人生十八招」Podcast頻道合作,每個月推出一集的G+男孩單元與性教育、男同志與愛滋病相關主題的節目,節目中就曾分享許多同志故事或是愛滋電影,以不同談話主題去輕鬆聊同志、愛滋議題。

愛滋小組與G+男孩還與多位插畫家合作,製作了圖文懶人包,將性安全和性愉悅的知識視覺化,方便讀者更直觀地吸收這些重要資訊,其中主題包含:愛滋與性病篩檢、保險套與潤滑液使用、性行為前後注意事項、娛樂性藥物。往後也計劃與更多創作者合作推出10個與愛滋、同志健康相關主題,擴展更豐富的懶人包與插畫內容。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照片

↑ G+男孩與多名創作者合作,用插畫方式呈現愛滋病感染途徑。並推出不同主題的插圖、漫畫宣導愛滋、同志性健康與性愉悅知識。圖片來源/G+男孩

在G+男孩致力於以圖文懶人包、插畫、Podcast以及社群經營讓性健康知識變得更易於傳播的同時,也打破了過去性教育中枯燥的傳統模式。舜茗提到,學校的健康課或是以往的性教育,沒有人教導男同志如何安全地進行性行為,於是G+男孩的同志教育宣導更希望能兼具性健康與性愉悅,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正確知識,例如:G+男孩與插畫師波樂熊合作推出,以插圖宣導同志性行為前的正確清腸方式與清潔注意事項,告訴男同志該如何進行性行為前的清潔,避免錯誤的方式讓自己受傷。愛滋小組與G+男孩希望能透過創新的方法,將同志性健康議題讓更多人看見,也讓男同志了解該如何進行安全、愉悅的性行為。

愛滋污名成最大阻礙

愛滋小組與其品牌G+男孩在推動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便是社會對於同志或愛滋病的誤解與歧視。以愛滋病感染者的就醫情況為例,舜茗說到:「很多感染者只是想洗牙卻被牙醫診所拒診,但洗牙完全是不會有風險的行為,因為政府有規定不能拒診,但很多診所接了感染者後,就故意把他們排到最後一個,然後把整個看診區包膜,弄得像一個太空艙一樣。」

因為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愛滋小組曾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於2020年時在雙北市進行友善牙科調查,十家診所當中不到兩家願意幫愛滋感染者看醫生,洗牙僅是一般的醫療保健行為,但愛滋病患者首先要擔心的是,在告知自己是感染者身份後,是否會被拒絕看診,而這樣的考量,也讓愛滋病有對於表明感染身份感到遲疑。後來熱線愛滋小組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共同推出友善牙醫診所清單,讓愛滋病友能夠找到友善的醫療資源,許家瑋也感慨,希望未來愛滋病患就醫的困境能夠越來越少,讓感染者也可以很自在、方便地得到醫療協助。

在愛滋小組與G+男孩的接線中,曾經有一位餐廳老闆來電詢問:「自己的員工是愛滋感染者該怎麼辦?」由於他的員工主動告知自己是愛滋感染者的身份,這位餐廳老闆想了解愛滋感染者進行餐飲工作的風險與注意事項,老闆提問到:「如果這個愛滋病感染者切菜切到手怎麼辦?」

當時接線的許家瑋則反問他:「那如果是一般人切菜切到手,是不是除了消毒,再來就是把食材報廢,其實這是與一般人一樣的處理方式。」並補充了如果感染者員工,在工作時受傷,就醫時要先和醫護人員主動告知一事。也和老闆推廣愛滋的傳染途徑以及U=U的概念,在持續有效治療後,愛滋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降到檢測不到時,就不再具有傳染力。老闆在諮詢完後也更為安心,許家瑋稱這個案例是來電諮詢當中較為友善的,曾經聽聞有許多愛滋病感染者直接被剝奪工作權。

照片

↑ 愛滋小組G+男孩製作專題導讀,宣導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的縮寫,當體內HIV 病毒量無法被偵測到時,病毒就不具有傳染力的概念。圖片來源/G+男孩

儘管愛滋病的預防與治療,在醫學上已有非常顯著的進步,以前對於愛滋病的宣導都以恐嚇的方式進行,例如:將愛滋病稱為20世紀黑死病。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的歧視與恐慌仍然存在,愛滋小組與G+男孩除了與醫院和學校合作,推動實體講座,也提供篩檢與諮詢的服務。團隊在進行推廣的同時,也發現了說故事最能感動人,搜集了許多感染者生命歷程與他們家人、伴侶的故事,並發佈於G+男孩社群網站、podcast節目中,愛滋小組也在講座活動時與大家分享,並推出《 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 》實體書,收集了十六篇關於感染者親友與伴侶的故事, G+男孩的網站上也定期更新感染者與其親友的故事,今年就以人物誌的方式,紀錄了感染者的生命故事。這則人物誌的主角小B以問答的方式去和大家談自己確診後的心路歷程。

小B與舊識約會幾次後,對方告知他自己感染愛滋的消息,後來他在匿名篩檢後也確定感染了愛滋。得知感染的當下,小B腦海一片空白,伴隨自責,尤其想到母親過去擔心他作為同志身份會感染愛滋,愛滋感染者的身份也讓小B交友受挫。不過家人在得知他感染者的身份後並無責怪,而是給予支持和理解,讓自己能以更開闊的態度去面對愛滋感染。他也提到,現在將愛滋病視為慢性病,U=U(測不到病毒量就不會傳染)也成為了服藥的目標,除了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能保護他人。而小B為了推廣正確的愛滋病衛教知識給大家,他更成為了熱線愛滋小組的志工。

走過二十年:愛滋小組與G+男孩的未來展望

熱線愛滋小組已成立二十年,透過G+男孩推動愛滋教育,及同志性健康知識,成為消除愛滋與同志偏見的重要力量。進入熱線七年的舜茗提到:「以前一些人說同婚會讓台灣變成愛滋島,但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的情況。」

他指出,這樣的說法來自於人們對於愛滋病的不了解以及對同志的偏見,過去,但隨著同婚的通過,相關議題逐漸受到重視,消除污名的行動也日益增多。順銘強調,只要民眾願意討論,這就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討論才能接近真相,也能幫助人們更深入了解愛滋的防治知識。

明年,熱線愛滋小組將舉行成果展,以回顧這二十年的發展歷程。愛滋小組與G+男孩不會停下推廣同志與愛滋教育的步伐。過去的社會中,民眾對於愛滋病的不了解,再加上對於愛滋教育的方式多以恐嚇為主,造成許多的恐慌,有些人甚至誤以為只要與愛滋病友有肢體接觸就會感染,這也讓愛滋小組意識到消除愛滋污名的重要性。不過,愛滋小組也面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例如:目前台灣規定發生過男男性行為者終身禁止捐血。熱線愛滋小組指出,隨著愛滋病檢測技術有大幅進步,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幾乎為零,若因性傾而拒絕男同志捐血的限制是一種歧視,熱線與愛滋小組也主張,捐血規定不應該再以性傾向作為限制規範,將持續倡議修法,希望調整男男性行為者的捐血限制。

長期照護政策的推動也是愛滋小組未來目標之一。目前,台灣正推進長照2.0,並即將啟動長照3.0,但這些政策尚未充分考慮到感染者的需求。許家瑋提到:「到2030年,台灣約有50%的感染者將需要長期照護服務,但目前連一般人都難以獲得這些服務,感染者在這方面的需求更需得到解決。」因此,愛滋小組計劃持續倡導,致力於改善這些問題。

在未來的發展中,愛滋小組與G+男孩將持續專注於推廣預防資訊、改善法律政策,為同志與愛滋感染者創造更加友善與包容的社會環境,並讓更多人了解同志與愛滋議題。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中,我們了解到了愛滋小組還有品牌G+男孩對於同志性健康、愛滋教育的實踐行動。因為兩人都有在愛滋小組服務的經驗,他們也分享到,儘管愛滋病治療的在醫療上已有很大的進步,有能夠有效預防,但社會普遍還是對愛滋病有很大的誤解和歧視。也希望這些誤解能在愛滋小組和G+男孩推動下逐漸消除,讓更多人了解愛滋病友的狀況與困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