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訊】
2024年東臺灣人文創新創意競賽再度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轉駅創研Transtation」團隊憑藉其精心製作的文化刊物《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在「走讀東臺灣藝文創作組」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的殊榮。這也是該團隊連續第三年於此競賽中取得優勝,展現他們在地方文化推廣與創新方面持續的卓越表現。
▲轉駅創研出席成員展示作品成果及獲獎證書(左:陳昀楷、右:黃立誠)。
跨系所合作,凝聚多元創意
本次獲獎作品《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是由一群充滿熱情、熱愛臺東的年輕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譚昌國副教授指導,公事系區創所 陳昀楷、公事系大四 黃立誠、英美系大四 鄒杰崙、公事系畢業生 蔡心瑜及校友 郭武嚳、林晏瑜、陳楷翔共同製作。這個跨系所、跨年級的團隊組合,不僅體現了轉駅創研的多元性,也為作品注入了豐富的視角和創意。
▲「《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設計展示。
從課程專題到深耕在地的執行團隊
轉駅創研團隊的旅程萌芽於三年前,源自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的一堂專題課程。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校友暨團隊負責人郭武嚳表示,團隊曾受柯志昌副教授、盧浩平助理教授指導,面對成員畢業及職涯轉向等挑戰,團隊依然堅持初心,通過不懈努力與持續成長,逐步發展為一支專注於臺東永續發展的精銳執行隊伍。他們不僅在校內深耕,更在全國性及地方性的競賽和活動中屢創佳績,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實力及持之以恆的信念。
▲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學院「高教深耕成果展暨東臺灣人文創新創意競賽」各組優勝團隊合影。
《汨汨號》:串聯南迴線的文化列車
獲獎作品《汨汨號》是一本別具特色的文化刊物,其名稱靈感來自南迴線海天一線的綿延景致,象徵著如太陽從海面升起般的希望。這本刊物的宗旨是帶領讀者如同搭乘南迴線列車一般,遨遊於各個聚落,深入挖掘地方故事、體驗在地生活、認識地方知識,並且結合團隊深厚的公共事務及文化發展背景,與地方攜手探討重要的公共議題,期盼喚起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
▲「《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團隊介紹文宣。
創新設計:便當盒造型的知識饗宴
《汨汨號》在刊物外型設計上別出心裁,採用便當盒的外觀,並富有別緻的乘車小物,旨在讓旅客在搭乘火車時能夠細細品味這份文化大餐,希望讓使用者可以更加享受旅途的過程。經過數次的田野調查、半年的籌備製作時間,刊物內容廣泛,包括強力推薦景點、車站介紹、地方特色、焦點人物訪談以及深入探討的公共議題,不僅資訊豐富全面,更融入了團隊的獨特視角。
▲「《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成果作品完整展示。
未來展望:持續探索,深化在地連結
轉駅創研團隊表示,他們過去三年內已經完成了知本、金崙、大武等地的刊物製作,未來將持續探索南迴線的其他聚落,並擴展至臺東其他地區。除了刊物製作,團隊其實還策劃執行地方社區參與計畫,合作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辦理經驗分享工作坊,並且架設官方網站及經營社群媒體,針對地方議題的認識融入更多深化活動中,期望能吸引更多人認識並真正扎根臺東。
▲「轉駅創研(Transtation)」官方網站於Google Site平台,呈現完整刊物內容。
轉駅創研團隊的成功不僅展現了年輕世代對地方文化的熱情,更證明了——即使並非出身臺東,也能以滿腔熱忱和實際行動,為這片土地貢獻心力。團隊傳承母系教育精神,秉持「我們眼高,高到綜覽全局。我們手低,低到貼近土地」的核心理念,努力為臺東的文化保存、產業推廣和永續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活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