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幸瑜、梁程穎/彰化線報導】「學北管,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簡單。」這句台語歌詞出自於創作歌手曾立馨在2023年推出的第二張創作專輯《轉來的路》中收錄的「學北管」這首歌,以復古的節奏氛圍描寫北管前輩講解傳統北管樂譜和樂器、北管俗諺等,歌曲中穿插饒舌、旋律、鑼鼓經與北管武場樂器的聲響,融合不同中西音樂元素呈現的新型態歌曲。曾立馨利用北管與流行音樂作結合,將北管音樂重新帶到大眾視野當中,希望能夠將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持續推廣下去。
↑ 曾立馨在2017年的個人演唱會表演中吹奏傳統樂器——嗩吶。照片提供/曾立馨
曾立馨,出身於台中,目前是一位音樂創作人。她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業,而高中時候的她曾經是熱音社的一員,也是在這個時候她開始接觸到了音樂,學會了吉他,為她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在2017年完成第一張專輯後,為了探索更多音樂的可能性,她選擇定居彰化,深入學習傳統的北管音樂。她希望通過音樂,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傳統文化的美麗與深度,因此她開始將北管音樂融合進流行音樂的風格,創造出新穎的音樂形式,讓北管文化能有新的形式呈現。
曾立馨的環島流浪 內心音樂夢想的啟發
曾立馨原本是一名平凡的上班族,每天忙碌於工作,卻感受到生活的疲憊與單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來越覺得這樣的生活缺乏意義,於是決定尋找一個改變的契機。在2015年,她毅然請假30天,展開一場自駕環島的旅程,帶著行李和她心愛的吉他,踏上了這段探索自我的旅程。
在環島旅途中,曾立馨利用過去曾經在高中時參加音樂社團的經驗以及基礎,透過彈吉他搭配唱歌演出替商家攬客的方式來交換在旅途中的餐食與住宿,走遍了台灣的大小角落。她到各個店鋪演出,30天共唱了63場的演出。曾立馨形容這趟旅程就像是「流浪」,她不會為自己設定下一站的目的地,常常都是想到哪就去哪,而音樂就成為她交流的橋樑。在演出中,她幾乎都是唱自己簡單創作出來的歌曲,這些歌曲都蘊含著當時環島她的心情與故事。每一次的演出,都讓她覺得可以大膽的做自己,不被生活的壓力束縛,讓她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 曾立馨製作第一張專輯《你想聽到的那些?》時,回到曾經在環島時演出過的咖啡廳。照片提供/曾立馨
也因為在這段旅程中,曾立馨不斷能夠收到來自聽眾的反饋,這些反應深深打動了她。聽眾的支持與共鳴讓她意識到,自己在音樂上有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原來我也可以當歌手。」這些寶貴的經歷讓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結束環島旅行回歸到日常的工作後,曾立馨想到之前的聽眾曾經跟她說過:「你不用只有這30天做自己啊,你回去還是可以做自己。」,讓她覺得當歌手又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又可以做自己,那為何不將音樂作為生活的主軸呢?因此她毅然決定辭去工作,轉型成為了創作歌手,追尋心中那份對音樂以及生活的熱愛。
曾立馨在2017年準備以她對於在環島期間所遇到的人事物,以及她對於過去忙碌生活的反思與感悟,所發行的第一張創作專輯《你想聽到的那些?》時,深刻體會到單靠熱情與衝動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她面臨到了諸多挑戰與困難。像是樂手的費用、混音師和剪接師的技術人員從哪裡來等都是她未曾考慮過的開支與問題。這些成本問題讓她認識到,音樂創作不僅僅是寫歌和演出,還需要更多的計畫與資源。但在經過尋找與嘗試後,曾立馨找到閃靈樂團的鍵盤手高嘉嶸小捲,來協助她錄音與混音。
這張專輯紀錄了她在環島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最開始的初衷是希望能為那30天經歷留下美好的紀念,將生活歷程寫入歌曲。像是歌曲「你沒有看見嗎?」中的台語歌詞寫到:「看到卡車,無情的來開走。想到我種的龍眼,沒辦法上車。」描述的是當時曾立馨看見當颱風過境之後,許多種植龍眼的農民著急把龍眼銷售出去,但廠商收購的數量有限,許多農民因此在爭奪能夠賣出去的額度。透過寫實的歌詞以及用台語來演唱,模擬當時所見的場景以及農民的心情,將現實的生活寫進她的歌曲當中。
克服創作困難 探索北管音樂之路
發布完第一張專輯後,曾立馨回看了這張作品專輯,她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她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音樂更加豐富多元。她意識到,除了吉他,她需要學習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以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機緣巧合下,她遇到了目前已經在台灣成立213年的北管戲曲樂團——「梨春園」的學姊Bobo。當曾立馨聽到Bobo用北管的戲曲唱腔演唱時,內心感到震撼。這種獨特的音色不僅動人,還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讓她對北管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因此她決定學習北管,並希望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而這樣的嘗試在台灣音樂界也相對少見的。
於是在2018年,曾立馨正式從台中搬到了彰化,開始了北管音樂的學習之旅。然而,學習之初,她面臨了巨大的挫敗感。北管的音樂規則與她熟悉的西洋音樂體系截然不同,裡面有許多的規矩與口訣需要去記憶,像是北管的樂譜與五音譜的念法與形式都不相同,是採用一種源自中國唐朝時期,漢字文化圈特有的記譜法的「工尺譜」。她坦言:「一開始在學的時候真的覺得很障礙,根本就是天書,完全無法反應過來。」每當她遇到困難,心中都會浮現放棄的念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地開始找到了戲曲唱腔的技巧與共鳴,這讓她感受到了一絲成就感,讓她有了繼續學下去的動力。
↑ 曾立馨(左三)在學習北管的期間與梨春園的學長姐們一起進行演出。照片提供/曾立馨
傳統北管與流行音樂的跨界碰撞
曾立馨在學習5年的北管後,與Pia 吳蓓雅老師共同創作的歌曲「聽講」,這是一首描述從別人口中聽見長輩的模樣與故事的一首歌。「阿公你知道嗎?你的孫女真的很努力。」是曾立馨僮憬著跟擅長傳統鼓藝的阿公有交集,藉此也表現出對生活的迷惘與追本溯源的嚮往。且在2022年時,入圍了由文化部所舉辦的台灣原創音樂大賞之外,更憑藉這首歌獲得佳作以及現場表演獎。而這首歌也在2023年所推出的第二張專輯《轉來的路》中收錄,這張專輯共收錄了十一首歌曲,歌曲的主題圍繞著北管文化、媽祖信仰、廟會景象、告別式、彰化舊城等,希望能夠將她過去五年在彰化生活、在梨春園學習後參加的傳統文化活動、以及接觸北管後的心路歷程表達出來,整張專輯給人一種緩緩走回家的路途感。在音樂創作的方面上,曾立馨將傳統北管音樂常用到的樂器、戲曲詞運用到音樂的聲音錄製、歌詞中。
專輯中唯一一首結合北管戲曲的創作歌曲「也是」,描述的是曾經陷入低潮的曾立馨她認為當時的處境如同金管戲曲「紅娘送書」中描寫《西廂記》崔鶯鶯的丫環紅娘,看到張君瑞有魂無魄、失落在床上的樣子。因此結合這首戲曲,將自身的感受與北管文化相連,「昏暗的空間,我又掉進夢裡面。混混沌沌越想越多,半夢半醒有話想說」,用歌詞寫出當時低落的心情,與傳統戲曲融合創作出這種新形式的歌曲。
曾立馨希望她這張專輯帶給人的感覺是「聽起來覺得,疑?這是什麼東西,很有趣、也感興趣,然後會覺得喜歡聽,再發現說原來這是北管!」因此她開始對這張專輯投入創作。而曾立馨也提到,其他團的表演創作在將北管與流行音樂做融合與跨界時,更多的是在「玩」北管,就像是將北管的戲曲或原本曲中的傳統樂器像是三弦或嗩吶發出的聲音,用電吉他、爵士鼓等西洋流行的樂器取代,但她認為這樣的方式不見得是真的理解真正的北管音樂,而只是覺得聲音好玩、有趣。
對於這兩個文化的結合,曾立馨的想法是,她想要呈現北管音樂演奏出來氛圍感。而在這張專輯中可以發現,背景的聲音充滿了以北管音樂作為基底的環境音。像是專輯中的「講心事」,這是一首以Bossa Nova這個輕鬆柔和、慵懶浪漫的音樂曲風做為主旋律,描述媽祖進香時,信眾期待的心情以及向媽祖祈求保佑說出心事的景象。
認真聽會發現,在前奏的一開始有吹嗩吶的聲音出現。對此當時製作人認為嗩吶的聲音與Bossa Nova的曲風相差太多,聽起來不太和諧,曾向曾立馨提議是否要拿掉這段聲音。但曾立馨堅持要將這段聲音留下,她說:「有參加過繞境的人都會知道,媽祖在起轎或者離開前一定都會有嗩吶的聲音出現。如果沒人吹嗩吶的話,媽祖是不會願意動身的。」
曾立馨對此表示,製作人在對音樂上有他的看法,但她在傳統文化上也有她的堅持。在一番的討論與修改後,最後這首歌才將嗩吶聲放到歌曲的最前面和最後,卻也意外的模擬出了媽祖在繞境時來臨與離開的效果。不僅很好的將兩邊的音樂結合,更很好的把這首歌想呈現的氛圍表達出來。
放眼國際 北管文化的未來推廣
曾立馨對於目前也有規劃希望能夠在梨春園前的廣場進行一場現場演唱會,並且會將神明請到舞台對面,而曾立馨則會用傳統戲曲文化中「扮仙」的方式來進行表演。除此之外,她也計畫將這場演出記錄下來,投稿到國外的音樂祭或者藝術節上。不僅能夠藉此機會宣傳彰化的北管戲曲、台灣本土廟宇文化外,也期許能將這些東西帶到國際上讓更多人知道。
↑ 第二張專輯《轉來的路》獲得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賞佳作。攝影/梁程穎
而對於未來在北管以及流行音樂上的結合,她表示:「我現在還不能保證下一張專輯北管音樂所佔的比例會不會更多。」同時曾立馨也坦言,她認為自己在深厚的文化面前是很渺小的,也正是因為對於北管文化了解的太多,讓她覺得不能夠隨隨便便的去「玩音樂」。她也說到:「很多人覺得北管很遙遠,對北管的印象是在廟口或者是喪事,可是自從我接觸北管到現在,北管對我來說的感覺是婚喪喜慶都可以出現的。」曾立馨想要用另外一種氛圍的營造方式,讓大家對北管不會感到遙遠,她也期待未來大家能夠更有意識地去分享北管這個傳統音樂文化。
↑ 曾立馨在工作室前展示北管樂器中常用的「三弦」。攝影/許幸瑜
採訪側記:
在採訪的過程中,曾立馨在提到北管的戲曲唱腔時,很自然即興的就唱了幾句出來給我們聽,當下真的覺得很厲害和佩服。除此之外也將許多的樂器拿出來給我們看,也因此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到北管的魅力與特別之處。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