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家快樂力(GNH)北歐系列報導:快樂阿丹小探索

2011/07/01 04:45
3,849次瀏覽 ・ 8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到底什麼是「快樂結構」或「結構性快樂」?這是本次系列報導主軸,其中「樂源」包括:無後顧之憂、培力弱勢、生活哲學等。以丹麥的自行車文化與行人徒步區為例,知道弱勢的自行車與行人如何被重視,就讓人快樂起來。

照片

照片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在丹麥報導)  說到幸福快樂,東西方的宗教界與哲學界其實在二千多年前即主張追求幸福快樂為人生終極目標,可惜被資本主義操作窄化成為經濟發展,而以GNP(國民生產毛額)代表之,過度強調人類中心主義與物質中心主義,因此市場導向「看不見的手」竟成為踐踏社會與環境之「看不見的腳」,造成目前諸多「富裕中的貧窮」現象或社會成本,例如GNP曾被稱為國民污染毛額(Gross
National Pollution)。上述社會成本與幸福快樂該有的核心價值(尊嚴、感性、信任、安心;希望等)背道而馳。

 在此背景下,薾薾小國不丹決定走自己的路,率先展開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運動,追求幸福成為國家級共識,由國王身體力行,不丹研究中心(CBS)研究與推動GNH,包括四大支柱:均衡發展、環境、文化與政府治理。不丹代政府結合民意將這些項目有機串聯,努力創造「快樂結構」,提供人民「結構性快樂」。

 根據GNH的脈絡,英國萊斯特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懷特於2009年首次發表「世界快樂地圖」,訪問178國的八萬多位民眾,結果丹麥高居榜首,北歐其他國家、瑞士和奧地利等也在前十名,唯一的亞洲國家就是不丹(第8名),台灣排在第63名,而日本第82名、南韓第100名。這種趨勢與結果值得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台灣關注,因為這是一個在地全球化(lobalization)的契機,上述不丹「像山一樣思考」,走自己的路,台灣如果「像島一樣思考」,將永續發展落實於GNH,主張三本主義(自然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一樣有機會創造幸福快樂之島。

 到底什麼是「快樂結構」或「結構性快樂」?這是本次系列報導主軸,其中「樂源」包括:無後顧之憂、培力弱勢、生活哲學(綠領)等。以丹麥的自行車文化與行人徒步區為例,知道弱勢的自行車與行人如何被重視,就讓人快樂起來。想到堂堂自行車王國的台灣,騎自行車要冒生命危險,自行車道大都為「不能回家型」的休閒車道,讓人憂鬱起來。

 早在1934年,丹麥哥本哈根就已經有 130公里的自行車道
。目前有高達 36%的人騎單車生活與上班,每天行程達110萬公里。在丹麥交通部門的規劃中,自行車與大眾交通系統的預算平分秋色 。為鼓勵騎乘自行車,哥本哈根於2002年推出10年自行車政策計畫(Cycling
Policy Plan),希望到2012年能夠將自行車通勤率提高到50%。目前,哥本哈根市區共有350公里的專用單車道,並設有「公共自行車」(City
Bike)的措施,在110地點有1500台自行車,提供民眾免費使用。正在新設22條 greenway 共100公里:貫穿城市不受干擾的快速自行車道。 港區還有一座190公尺長的自行車專用橋。快樂阿丹從自行車道開始被看到。

除了擴大行人徒步區外,最近在周圍(包括國王廣場)發現歷史遺跡,外面看以為又在作建設,趨近一看,考古人員正在挖掘保存,成為最文化的景觀與教材,令人大開眼界,呼應了快樂四大支柱中的文化「樂源」,敬待下回快樂分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liaopp (未驗證) ・ 2011/07/01 15:36

真高興在peopo看到國外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