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快樂力 (GNH) 北歐系列報導:庶民文化快樂論
文化是國家快樂力(GNH)的四大支柱之一,特別是生活中的庶民文化更是快樂結構中的基礎,包括教堂鐘聲文化、自行車文化、藝術音樂欣賞文化、垃圾考古歷史中的庶民文化等。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在丹麥報導)文化是國家快樂力(GNH)的四大支柱之一,特別是生活中的庶民文化更是快樂結構中的基礎,包括教堂鐘聲文化、自行車文化、藝術音樂欣賞文化、垃圾考古歷史中的庶民文化等。另外更為人知的應該是1988年,丹麥率先通過的同性結婚法令,彰顯其尊重弱勢族群的次文化(sub-culture)。
在音景 (Soundscape)
研究中,西方世界的鐘聲音景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但是崇拜圈(或稱祭祀圈)的一環,也是早期居民的生活鬧鐘。哥本哈根有許多教堂,平常整點會敲鐘,有的教堂十二時加演鐘聲音樂。但進入現代,教堂也從善如流,鐘聲也有上下班:早上八時到下午五時,以免洗滌心靈的鐘聲變成擾人清夢的噪音。當各個教堂鐘聲齊鳴,又加上港口的輪船出航時,構成了很「壯聽」的城市鐘聲與汽笛聲的交響曲,增添一個城市的文化多樣性。
自行車文化深入生活,因此才會出現生活所需的工作車、攤車、拖車、親子車等。當這些生活車在街上出現時,已經成為城市最特別的交通與文化景觀,只要造訪者騎過免費的公共自行車,都會成為一生難忘的回憶:海明威所稱的行動饗宴。安徒生大道一邊設有自行車次計算器,計算今天與累積整年的車次。7/3週日車次較少,過午才出現第一千車次,整年累計1,424,274車次 (參見照片)。
爵士音樂節在七月一日開鑼,連續十天,號稱在十天內在一百個場地演出一千場。世界上音樂盛會何其多,快樂指標之一為,不要錢又在你家附近,哥本哈根爵士音樂節作到了,讓記者也不禁快樂起來。北歐物價奇高無比,有免費者,加倍快樂。物價與快樂,待它回分解。
公元前7000年,國王廣場地區為水澤地,曾現漁獵活動。公元1000年時,此區成為教堂墓地,代表附近城鎮的出現,推測為
Hafn 堡,1220-1297 間,城堡加強防禦城牆,國王廣場區屬東門城外 (Osterport, 現仍為車站名稱)。1500-1600年間,此地為蔬果種植園,並開發了港口。1608-1647
哥本哈根城外圍加設護城河。1647建新城區,國王廣場地區成為郊外與垃圾場。 1670年師法法國,國王廣場開始在現地興建,1688年廣場中央興建巴洛克式花園與兩排樹,加上國王騎馬的雕像。該廣場在17
世紀期間,軍方曾作為處罰與處刑場所。1941年時,就曾在廣場發現古時的老城牆。1996-1998捷運二號線興建時,博物館已展開先期調查,2009年,捷運站擴大,考古範圍更深入1647年前的文化層,也就是作為垃圾場時期的挖掘。因此垃圾考古成為了解當時生活方式與器物的重要手段,從不同年代的垃圾文化層中先後挖掘出魚骨頭、動物骨骼、陶器、玩具馬與13世紀鞋子等(參見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