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綠建築
《綠色生活特輯》
我的綠建築
採訪/撰稿:張岱屏
攝影/剪輯:張光宗
一間設計不良的建築,不但會讓你住得不健康,更會消耗你的荷包,浪費能源,同時造成環境的負荷。在台灣,建築物消耗的能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高達29%,建築產業消耗全世界最高密度的水泥量,排放最多的營建廢棄物,但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的偏低。現在,一群用心的建築師,希望改寫好房子的定義…
我們的島 節目
首播:2007-12-14(五) 21:00
重播:2007-12-16(日) 08:00
緣起:
一間設計不良的建築,不但會讓你住得不健康,更會消耗你的荷包,浪費能源,同時造成環境的負荷。在台灣,建築物消耗的能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高達29%。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全世界最高密度的水泥量,排放最多的營建廢棄物,但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的偏低。這幾年來政府推動綠建築標章的認證,但是能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物,大多數是新建、公有的建築物,絕大部分的舊有建築及私人建築,有什麼改造的契機呢?舊建築的部分要如何再生,另一方面,一般民眾想如果想要打造自己的綠色家園,又有什麼實際的做法可以參考依循?
本文:
水泥房子最牢固,玻璃帷幕大樓最先進嗎?那可不一定。一間設計不良的建築,不但會讓你住得不健康,更會破壞環境、浪費能源。一群用心的建築師,正在改寫好房子的定義。
想像一棟圖書館,有潺潺的溪水圍繞,你可以坐在戶外,一邊看書、一邊享受林間微風的吹拂,或者你也可以在屋內搜尋,像是在知識的森林裡尋寶。一抬起頭,窗外樹影搖曳,靜靜地陪伴你渡過美好的閱讀時光。這樣的圖書館不是在夢中,它就坐落在台北市的北投公園裡。
這座隱身在樹林間的圖書館,由原木與鋼骨構成,彷彿一座林間樹屋,它是台灣第一座獲得綠建築九項指標候選證書的圖書館,並在2007年得到台灣建築獎的首獎,它的設計概念傳承自老北投的建築之美。
北投圖書館利用陽台深遮陽以及垂直的木格柵,讓太陽的熱能不會直接進入室內,達到節能的目的。斜屋頂也有生態的考量,建築師希望利用斜屋頂設計,讓公園裡,除了人以外的動物、植物、昆蟲,都可以沿著屋頂的斜坡上來。走上屋頂,一邊是16千瓦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另一邊是生態草皮。除了可以隔熱之外,斜坡草皮的設計可以涵養水分,讓雨水自然排到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
走進室內,利用高低窗產生的浮力通風,再配合氣體交換機,可以讓夏天室內溫度降低約4℃。室內展示板上,標示著目前太陽能板的發電量,還有室內的溫度、二氧化碳,甚至有害氣體甲醛含量,也都有長期的監測。
對於大部分的私人住宅來說,沒有能力比照北投圖書館這樣的高標準,但只要有心改善就值得鼓勵。今年宜蘭縣政府與建築師公會舉辦宜蘭優良綠建築設計評選,將綠建築的各種設計手法,分成各個項目分別競賽,得獎的綠建築並不是十全十美,但卻是在某個技術項目上表現優異的「中等美女」,未來宜蘭建築師公會計畫將宜蘭當地的綠建築匯集成資料庫,由建築師親自導覽,當民眾想要做綠建築設計時,就可以有實際效法的對象。
這幾年到宜蘭買農地、蓋別墅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少人注意,這些農村別墅興建對生態環境的衝擊,位在員山鄉的村野原墅卻是一個例外。建築師林義翔利用自然的土方石頭植栽做成多孔隙的圍籬,塑造昆蟲可以藏身的棲息環境,並引導山腳下水圳的水,引進庭院做生態池,讓前後方水圳的水可以流通,連結庭院內外的水域生態。
宜蘭凱旋國小的活動中心白天不必開燈,夏天不必裝空調,為校方節省了大筆的電費開銷,它的秘訣在於通風與遮陽的細緻設計。利用特殊砌法的清水磚牆,做外遮陽的設計,當風吹過建築物的表皮和植栽,可以將溫度降低的空氣引導到室內。而室內的空間很大,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透過屋頂的通風屋塔,就像傳統的美濃煙樓一樣,產生浮力通風的效果。
除了建築本身的節能設計,建築物的材料也與環境污染息息相關。台灣九成以上的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構造,為了生產建材所需的水泥,不但造成河川砂石濫採,更消耗了大量的電力和煤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要減少污染,讓建築構造盡量輕巧是最直接的方法。
過去人們總有一個觀念,認為樑柱越粗越大,房子就越堅固安全。九二一之後證明鋼筋混凝土並不見得牢靠,建築輕量化反而是抗震良方。建築師劉志鵬研發出輕質鋼骨混凝土的構造,重量只有一般鋼筋混凝土的三分之一,卻沒有一般水泥建築會吸水吸熱的問題。相較於鋼筋混凝土,輕質混凝土、鋼構造和木構造都是對環境比較友善的建築方式。要如何轉變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的建築產業,減少對水泥的依賴,是政府推動綠建築最大的挑戰。
這幾棟爬滿了各種藤蔓的教室,三十年來一直是台北科技大學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標,植栽隨著季節交替變換色彩,讓原本冰冷的水泥建築顯得生機蓬勃。延續台北工專時代的綠化傳統,2003年起台北科技大學開始進行校園改造計畫。建築系教授蔡仁惠在自己系所的屋頂上,創造了一片雜草叢生的小小荒野。蔡仁惠說,這是為了把人在地面上侵占的空間,在屋頂上還一些給鳥。經過三年的營造,朱頸斑鳩開始在這裡築巢,這裡也成為學生做生態觀察的好地點。但校園的改造當然不止如此,蔡仁惠將原本不透水的舖面刨除,換上透水舖面,雨水滲透到地下以後,經過管線的蒐集流到雨水貯存系統,成為生態池的水源。蔡仁惠進一步讓生態池延伸成一條水的廊道,取代原本僵硬的圍牆,在繁忙的忠孝東路創造一片悠然的水意象。
從綠建築到生態社區、生態城市,從單一的點到面的連結,改造的能量正在啟動。民間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但政府部門也必須在政策上更加把勁。
側記:
其實,綠建築最重要的不是符合幾個指標,也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或高科技的材料,而是一種態度。不同的態度反映在建築上,就長成不同的建築樣貌。那麼,你的綠建築,又是什麼樣子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