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特稿)社會工作者參與原住民住宅重建的專業價值

2013/02/07 00:44
3,537次瀏覽 ・ 1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社會住宅是《住宅法》載明為了照顧弱勢人口,所力推的福利政策住宅,其中原住民是該法中,唯一以「族群」列入特殊身份的弱勢者。就在我國公辦社會住宅的政策尚未落實之前,新北市便有溪洲部落與三鶯部落,正以「社會住宅」的名義,在進行「原住民住宅」的重建計畫。相較於原住民地區災後重建曾被大肆關注,而都市原住民的居住權益則被忽略與邊緣化,雖然都市原住民不是災民身份,但是原住民族群的文化特殊性,在重建過程是最值得被重視及保護的因素,而透過重建結合文化保存的永續營造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臺中市霧峰花東新村與太平自強新村,是921災變形成的都市部落,相較於新北市三鶯與溪洲部落的生成歷史,自有其獨一無二的特殊性,在社會住宅方興未艾,加上都市原住民面臨的生存壓力,如何透過住宅重建來扶持原民文化、經濟、教育的傳承發展,還有去除鄰避效應,是原住民住宅推動的首要考量。本文報導推動霧峰花東新村重建參與關鍵人物之一的簡宏哲先生,也是臺中市都市原住民族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秘書長,是如何以社會工作學系的背景,參與非自身科系專業所長的重建工作,值得被探討與瞭解。

本著協同合作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實現重建的共同目標

(1)能否簡單介紹花東新村與自強新村的生成背景?

簡秘書長:臺中市霧峰區花東新村與太平區自強新村兩處阿美族聚落(簡稱兩村)的出現,乃是921大地震,造成居住在台中地區的原住民,因房屋損毀而流離失所,且多數居民屬於經濟弱勢,長年辛苦打拼所購買或是承租的房屋受損,面臨極大的生活壓力,多數族人一時失去自立能力,在因緣際會下,有200多位阿美族人暫居大里與霧峰交界的草湖溪畔搭建臨時住所為花東新村,另一批於太平市車籠埔堤防邊(頭汴坑溪)廢棄之砂石場地,自行搭蓋住所居住,遂形成如今的自強新村。兩村一住就晃過10多個年頭。

(2)兩村居住的土地是由誰所提供的?

簡秘書長:兩村最早由經濟部水利暑提供土地臨時安置居民,當初是自立造屋的模式安身生活,在政府處理921災後重建之前便已經自力更生,所以在法令的規範下不被承認為災民,但事實上這些居民很多都是領有受災證明的,基於經濟收入與原民子女教養及社會觀感考量的特殊情況,歷年來在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的折衝下,讓兩村居民長期安住。

照片

(3)兩村重建有何急迫性?

簡秘書長:兩村當年所搭蓋的平房,主要以木材跟鐵皮所搭建,但是歷經10多年的風雨摧折,已經到了無法修復的程度,極需獲得重建的機會,才能讓多數的原住民在都市繼續打拼,改善生活品質,並傳承原住民部落的社會文化。

(4)在什麼情況下接觸花東新村?

簡秘書長:這是就讀亞洲大學社工所期間,因為執行系上劉鶴群老師有關霧峰貧窮議題研究的調查,透過戶政資料的篩選而接觸到花東新村,我的問卷調查有兩位受訪者就是住在花東新村而誤打誤撞進入,就這樣開啟我的都市原住民研究之旅,進入時間點是2010年9月份,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5)花東新村就地重建的首要工作為何?

簡秘書長:那時候都會區就地重建還沒有成功的案例參考,只有臺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團隊力推的原住民社會住宅計畫在進行,也就是現在新北市溪洲部落文化園區的案子可以參考,但都是在進行式當中,也沒有多餘的資訊與步驟可以按圖索驥,但是重建的第一要素是取得土地,在新北市案例的推動與爭取下,當時的國有財產局同意以「社團法人」的名義「得租且售」的方式來取得土地。所以在取得土地前,要先成立社團法人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不是難事,尤其是自己從事社區工作與社工背景的專業下,這算是社區基本功,也就答應負責社團法人的成立與行政工作的執行。

照片

(6)協會成立的過程有何挑戰?

簡秘書長:協會成立需要完成籌組的申請動作,花東新村居民是來自花蓮、台東的原住民,大都從事營造建築業、板模等勞力性基層工作,工作多屬臨時性,加上學歷不高,電腦能力不足,所以在籌組過程中的電腦文書與公文作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大考驗,對居民來說這是最大的挑戰,而我正好可以彌補這個落差,整個申請作業由我負責,而居民只要全程出席籌備會議與提案討論即可,紀錄與撰打部分就需要全程協助,在不影響居民正常作息的情況下,大家都很努力配合,當然也是為了重建進度的加速。

(7)成立協會的功能為何?

簡秘書長:協會成立目的是比照新北市溪洲部落、三鶯部落的重建模式,因為要先取得國有土地,在業管機關的要求下成立社團法人來承租國有土地,所以我們成立「臺中市都市原住民族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為負責花東新村的土地承租與重建對話的行政窗口,因此9成以上的會員是花東新村的現住戶代表。

照片

(8)協會成立過程有沒有什麼阻礙?

簡秘書長:其實沒有什麼阻礙,若要說就只有一個小小的條件,臺中縣市合併前,有三種人民社團,一是社區組織,二是鄉鎮區的社團,三是縣級人民團體,縣市合併後就只有市級團體跟社區發展協會,原本鄉鎮區域的人民組織消失,所以現在還有很多臺中縣大里市○○發展協會,或臺中縣和平鄉○○發展協會,原本霧峰還有一個臺中縣霧峰鄉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很多人民社團在縣市合併後也未改稱沿用至今,但是新成立社團就是市級團體,依規定要有十個區域的發起人發起籌備才能進行申請動作,為了快速解決這個困擾,我商請亞洲大學社工系的師生協助,從系主任到老師與同學都踴躍提供個人資料,立即獲得十個不同區域的發起人資格,最後發動申請手續,這是學術力量關懷社會的小小展現。

(9)為什麼會想參與花東新村的重建工作?

簡秘書長:主要是因為原住民生存在都市的背景所吸引,也為都市有原住民的存在感到好奇,我從來沒有想過都市有原住民的問題,後來接觸花東新村才逐漸開啟我瞭解都市原住民的有關議題,當然參與重建的主因是我要撰寫論文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賽德克.巴萊》的上映,讓我在影片觀看過程深受感動,故下定決心要協助花東新村,所以要感謝魏德聖的創作讓我勇氣十足。也因為這個緣故,我並是為了要寫論文才參與重建,而是透過與居民同在的方式與他們近距離的相處,瞭解他們的作息與需求,做為提出重建訴求的依據。越跟他們相處,我已經改變是為了寫論文才參與重建的觀念,而是重建第一,論文擺最後,因為沒有參與到底的過程與決心,是寫不出我想研究的論文議題。如果我真的有心,居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也會給予我需要的資料,以進行研究。

(10)以研究生的角色如何參與重建工作?

簡秘書長:當時是學生身份,加上沒有工作,單純的以學業為重,所以是能夠以自由之身的身份,來參與重建有關行政工作,因為除了重建這件事以外,更要與居民相處並貼近他們的生活習慣,瞭解一些阿美族的文化或知識,才能與他們對話,這對很多學者是個挑戰,不過我不擔心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是我的老師,有關阿美族或原住民的議題與文化生活,他們都可以滔滔不絕的說得津津有味,我也樂得學習與吸收,比上課有趣多了,這是原住民文化課程所無法呈現的教學情境,也會是我一生難得的體驗。至於如何讓他們接受我來參與重建,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因為我三天兩頭就到村子走走與居民聊天,而不是蜻蜓點水般的過場,而我也曾在村民大會的場合正式提出,希望我的論文可以幫助各位重建,所以各位幫助我也等於幫助各位,也因為互助合作的模式形成,他們也越來越信任我的參與,最後由我擔任協會的秘書長,負責本村的重建聯繫與行政事宜。

(11)重建過程的最大阻礙與需要的公共資源為何?

簡秘書長:當然是土地承租與重建資金的募集,我們希望社會住宅推動初期能夠以「公辦民營」方式落實,因為政府經費有限,但為了要達到政府照顧經濟弱勢的決心,我們強烈呼籲政府能夠先就都市原住民的住宅權益著手,並減緩「鄰避效應」與地方文化共生共存,這個前提當然是要有好的「前置規劃」與「社區營造」的概念來處理。雖然內政部已經提出「住宅法人」的辦法,或獎勵民間興辦社會住宅的政策,但對於社會住宅啟動階段,我認為以新北市兩部落及臺中市兩村的原住民住宅為起點,中央政府提供國有土地,地方政府提供規劃經費,最後重建工程由內政部獎勵民間團體或大學來共同參與,在不賠錢的情況下打造完整社區機能的社會住宅,藉由社會住宅營造品質與多樣化的社福資源的進駐,可以與地方的社區資源聯結,讓社會住宅也能帶動周邊土地與房價的增值。

照片

(12)花東新村立足霧峰的外來資源與助力為何

簡秘書長:本村除了維持阿美族人良好的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在這裡的居民非常團結,凝聚力遠超過一般的漢人社區,這當然有其政經脈絡的演變與主流社會衝擊所致的結果,無論如何,原住民人口已經過半數居住在都會區,且25萬人人口都會原住民,在全臺才產生出約20處的原民聚落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新北市的兩部落與中部的兩村,可稱為是最具規模與自有文化特色的都市部落。除了居民的團結自強外,921以來持續關注有紅十字會、慈濟、世展等大大小小的慈善團體的資源協助,還有東海大學、弘光科大、朝陽科大與亞洲大學的師生陸陸續續的前來進行教學與研究工作,各種有形、無形的外部資源,都對花東新村的穩定發展有不可抹煞的幫助。另外,政治力量的支持也是重要主因,如林正二立委與臺中市議員黃仁的鼎力相助,還有臺中市長胡志強與副總統吳敦義的承諾,也都是本村就地重建的推動希望。

(13)因為時間關係,是否能說明社會工作專業與重建規劃的關聯何在?

簡秘書長:老實說,社工專業跟重建是不太沾上邊的,這是高度空間設計與整體規劃思維的專業,若以重建規劃的需求來看,是建築師、城鄉規劃、空間設計、景觀規劃等硬體操作領域,是有能力一手規劃的專業。社會工作的專業化是建立在社會福利服務的輸送與服務(處遇)技巧方法的改進,對於重建規劃是沒有置喙的餘地,但是在災後重建的經驗中可以看到,社工專業不只是在服務災民的過程中展現福利服務的能力,其實在陪伴災民的過程中,社工人員是最能夠獲得受災居民有關重建需求資訊的專業人員,也是最能夠貼近災民情境的專業人員。就重建規劃的人性化要求,與理解居民的重建需求,透過專業術語與溝通上的轉譯,能夠讓有需要被協助的服務對象,其心聲與意見得以被表達與聽見,社會工作人員是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也就是社工失落以久的「倡導」能力。這是我在參與花東新村重建的過程中,所能夠體會與發現社工專業的另一處可塑性。

(14)那麼社會住宅與社工專業又有何關聯?

簡秘書長:內政部於今年(2013)1月中旬已經提到,社會住宅將採高品質建築規劃設計,並為避免標籤化問題產生,將採適度分散、混居,並將由政府委託社會福利團體,或於一定規模以上之社會住宅引入社工員服務,協助照護、就業、生活輔導等,俾利弱勢者有機會融入社會,達到脫貧的終極目標。所以,內政部這項宣示,無疑強調未來的社會住宅不只是解決「居住」的問題,更是「福利服務」的載體,經濟弱勢或身心障礙人士居住的社會住宅,除了居住的安全規劃,更要有軟性的配套措施,基於「使用者需求」觀點,社會工作人員是提供社會住宅福利服務的最佳人選,因為社工員關注的是人與服務提供者的互動關係,而非從硬體功能的觀點,切入使用者需求的服務方法。

照片

(15)花東新村重建對社會住宅與社工專業的啟發為何?

簡秘書長:現在所說的社會住宅福利服務,是指社會住宅規劃後的服務需求,但是我全程參與花東新村重建過程,未來若待重建完成,我將是擁有從重建開始與居民溝通、協調與各方學術專業團隊共同參與規劃經驗的社會工作者,而非單指住宅重建後的福利提供者。所以從無到有的全程參與,輔以社工專業與社會福利輸送機制,有機會讓花東新村的重建過程與成果,提供社會住宅福利服務的參考或加以改進的案例,也因為我是第一位以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參與重建,更加突顯社工知能在專建過程中的專業價值何在,當然我在村子中學到的知識,絕對比在研究所學到的更多。

(16)花東新村重建帶給社會工作什麼樣的衝擊?

簡秘書長:以我個人而言或對多數人的認知,社會工作就是偏重社會福利服務的建構,社會工作人員的最大專長就是「資源連結」,若要說重建對社會工作的影響,其餘社會工作跟重建比較有關聯的是「社區工作」或者是「社區營造」的觀點比較能夠切入說明。因為社會住宅的營造或花東新村的重建過程,從先期到完工,是偏重於「社區規劃」也就是「空間、環境」的設計規劃,所以跟社工專業有很大的落差,但因為參與重建的需要,不得不吸收其他專業的基本知識,這已經是跨領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來學習,雖然非常辛苦,但這樣的付出是必要的犧牲。對我來說是必經的過程,但我的經驗或許可以提供其他社工人員參考,但相對於社工專業的建構過程,我的經驗與專業是這個傳統主流之外的邊緣,就也是邊緣化的社會工作(社區工作)。

(17)花東新村重建推動的主要資源(助力)為何?

簡秘書長: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民意代表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霧峰有兩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與亞洲大學的長期協助。其中亞洲大學是近二年多來,對於重建工作著力最深的學校,而服務花東新村最久的是朝陽科大各個科系,他們從921後便已經提供課輔、教學與團康的活動。亞洲大學則是偏重社區工作與重建規劃的面向,各有所長與互補的模式,也是大學服務社會關懷弱勢的具體表現。近來還有弘光科大的屯區社區大學也提供一些服務工作。最重要,也常為外人看不見的是都市教會系統,基督宗教的力量與提供的資源,也是非常有力的社會支持。

(18)花東新村是否有重建的阻礙或變數?

簡秘書長:現階段看起來是朝正面發展,除了居民的努力與外界的關注外,中央政策的關照也是重點,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政治力的變數,比如內閣改組、選舉期間的利益牽扯,還有社會住宅標籤化的處理等,都是要面臨因應的挑戰。

照片

(19)最後,是否還有話要說明的?

簡秘書長:希望中央與臺中市政府能夠盡力整合資源,跨機關推動花東新村與自強新村的重建事宜,兩村重建的意義絕對不只是居住的問題,更是原住民文化能否在都會區永續傳承的關鍵。因此,兩村重建是立基於大臺中文化創意與區域整體發展的考量下,來規劃原住民住宅,雖美其名為重建,不只是住宅的重建,更是原住民文化的重建象徵。還有大學社區的夥伴關係與跨領域的團隊整合,也是花東重建的另一個重點。

如何透過住宅重建的規劃,凝聚部落居民的向心力與社區參與的地方認同,再整合各種重建所需的專業學者或團隊,盡可能排除所謂「社會住宅」或弱勢人口住宅區域的污名化,是廣大國人與福利接受者的共同期盼。當然,參與重建過程的點點滴滴決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明,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說明,社會工作者參與重建的心路歷程,也不是寫一本論文就可以詳述的。最後,要感謝花東新村的居民,沒有他們,我的研究將無法進行,雖然不是很好的成果,但也總算是為社會工作者參與都市原住民住宅重建領域的研究跨出了一小步,有待改進之處也很多。期望,更多人能夠關注有關都市原住民的社會議題,連帶整合新住民人口日漸增多的福利議題,是可以互相比較、討論與深入行動的實務工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