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呂東熹談報業 憶自立精神

2008/04/02 05:00
2,211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王琬婷/台北報導】台灣自1987年宣布解嚴至今已歷21年,自1988年解除報禁以來,台灣媒體表面上已經解嚴,但媒體生態與心態是否已經真正解嚴了?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呂東熹在回顧「自立晚報」崛起與消失的報告中提到,自立晚報的時代價值,在於它對於無黨無派的堅持,而自立的消失,除了反映現實,報業不得不向經濟低頭的因素,是否也意味者這股精神的消失?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在報禁解除二十年後,在國家圖書館舉辦戰後台灣媒體與轉型正義研討會,邀集學界及資深的媒體工作者呂東熹、周慶祥、林元輝、林麗雲、何國華、陳順孝等人發表個人研究之論文,並針對戰後報人與報業的發展,以及其與「轉型正義」的關聯性進行討論和座談。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林照真在評論中表示,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是比較喜歡報紙的,自立從創刊之後,經歷了改組和停刊,最後走入歷史。這其中台灣政治經歷了白色恐怖、戒嚴時代,遭遇了很大的衝擊,許多報紙在這段時間面臨停刊,甚至很多人在這之中葬送了生命。

所謂轉型正義,是指國家在經過時間的焠鍊之後,在民主和自由程度上有所成長,對過去政府的暴行和不義的行為做出彌補,其中包括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補償等不同面向的方式。會中林照真也表示,在這裡提出轉型正義的概念,是希望用一種理性和歷史回顧眼光,及超然的態度去面對這些過去。

呂東熹發表的論文中,完整描述自立晚報自二二八事件後,由當時「台南幫」精神領袖吳三連,於1947年十月十日創刊。經歷了四次改組,三次停刊,跟著時代的背景,經歷了政治的起伏,最後由於自立報社內部投資大量資金創辦自立早報,但早報發行不順利,報社經濟吃緊,之後吳三連的過世,和台南幫投資主力的轉移,自立晚報也走入歷史。

林照真也提到,為什麼自立會步入歷史的原因,除了內部問題,政治也是其因之一。1991年國民黨分裂,出現主流與非主流之爭,台灣媒體也面臨選邊站的問題,自由時報和中國時報選擇靠向前總統李登輝,聯合報則支持非主流派系,自立在這之中始終採取不確定的態度,在意識形態的區隔之下,聲勢漸弱,這也是現實的無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