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兒童節吸髒空氣? 「PM2.5與健康座談會」 嘉義市民關注空氣污染

2014/04/05 15:25
4,333次瀏覽 ・ 16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四月四日兒童節上午在嘉義市文化路望春風藝文廣場,有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由台灣導報、中立國際傳媒,和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主辦,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協辦「細懸浮微粒 PM2.5與健康嘉義市座談會」。本次座談會以PM2.5與健康為主題,邀請到地球公民基金會王敏玲副執行長(NGO代表)、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部部長錢建文醫師(醫界代表)、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余尚儒醫師(地方代表),主辦單位也邀請嘉義市政府環保局和衛生局蒞臨指導(環保局空保科孫意惇科長,及衛生局醫政科王鳳玉科長代表參加),此外關心在地空氣品質嘉義市議員蔡永泉和蔡文旭,以及長期關心地方環境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也參與座談。

照片

首先,王敏玲副執行長從地球公民基金會關心大高雄空氣品質不良,到關切全國空氣汙染總量管制,目前全國PM2.5危害情況,自1960年代重工業(鋼鐵業、電力業和石化業)開始發展後,從1980年代開始,空氣品質由北往南越來越差,嘉義恰好位於當雲林彰化南邊,高雄台南北邊,不同季節因為風向關係接受南北兩邊汙染物質夾擊,再加上中國境外移入汙染物,都是造成嘉義市PM2.5高居不下原因。因此她強烈呼籲,政府應停止這三種污染產業的擴張,台灣地狹人稠,環境的負荷已過高,中南部人的健康已經無法再承受這麼多的污染,產業結構一定要轉型!

照片

彰基錢醫師以史懷哲名言:「人幾乎辨識不出自己所製造的魔鬼」破題,談PM2.5對健康的危害,過去一二十年許多大型研究早已証實,PM2.5對肺腺癌、心血管疾病有顯著健康危害,對孕婦也會造成早產、流產和低體重兒,更可怕的是PM2.5危害是沒有閾值,因此濃度應該越低越好,目前美國、日本都是以15ug/m3為年平均標準,35ug/m3為日平均標準,WHO更是下修到年平均10ug/m3,日平均25ug/m3標準,目前台灣雖然遵循美日標準,但PM2.5實際濃度仍然高出三到五倍,空汙政策才是主要問題。因此,錢醫師也強調空汙總量管制的法令要修改,必須與經濟部脫鉤,才能解開限制總量管制的魔咒;此外,空氣品質的指標應從現行汙染物標準指數(Pollutant standard index, 簡稱PSI)改為國際通用的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 簡稱AQI),才能符合現況。

 

照片

本次座談同時邀請嘉義市政府環保局和衛生局蒞臨指導。(環保局空保科孫意惇科長,及衛生局醫政科王鳳玉科長代表)。針對與會來賓發言,空保科孫意惇科長回應,嘉義市PM2.5汙染來源,境外移入汙染物占30%,汽機車約45%。PM2.5濃度應以手動監測(人工採樣)為準,自動監測數值要乘以0.68係數。在空氣汙染防治上,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分工,境外移入的區域性空汙影響由中央決策,屬於汽機車廢汽排放、燃燒金紙、稻草等由地方環保局管理。環保署預計今年七月會修該空品指標,嘉義市也主動在今年(2014年)把PM2.5納入標準,每天監測上午五、六、七點PM2.5濃度,若有超標(小時平均 >80ug/m3),會主動通知國小、幼兒園等易敏感族群聚集場所,今年已經有10次通報。醫政科王科長也回應,該科與環保局保持密切聯繫,一旦有需要警告,會主動聯繫嘉義市醫療院所,對易敏感族群提供警告。

照片

余醫師從基層開業醫師和民眾角度,談如何預防PM2.5危害,同時對於嘉義市嚴重空汙警告方式,提出觀察和建言。由於懸浮微粒和輻射汙染一樣,無論粗微粒PM10或細微粒PM2.5都是高度專業知識,一般民眾不易親近理解數字,「知識落差」,環保署網站標示又不清楚,無法真時反應狀況,民眾不一定人人能上網,形成「數位落差」。即使地方政府有通報學校、幼兒園,余醫師以自身基層經驗詢問國小兒童、公立幼稚園老師,國小學生家長和老師,鮮少有人知道空氣汙染通報,也顯現出實際上通報的「傳遞落差」。據此,余醫師建議PM2.5的即時警告,應該在公開媒體上,例如有線電視跑馬燈、電台放送,並在公開場所警示,例如嘉義市地標噴水池、文化中心路邊LED看板等處,透過教育工作,才能讓市民覺察空氣汙染的嚴重,才會懂得自我保護。

照片

照片

除了來賓和官員之外,本座談會也有來自澳洲墨爾本大學學成歸國黃恩浩博士,提供國外的經驗。黃博士以澳洲空汙防制政策的形成,除了不同政黨之間競爭政策,公民NGO團體之間互動,空汙防制更應該落實到教育層次。他舉每個大學生都要修環境公共政策的課程為例,顯示澳洲重視公民環境教育。嘉義市議員蔡永泉直言,除境外移入汙染物之外,空氣汙染有部分和嘉義市高汽機車密度有關,嘉義市號稱高齡友善城市,但對行人一點也不友善,沒有一條路可以讓行人放心行走,希望交通局以後可以列席討論。他並以自身做為自行車者經驗,建議行政單位應積極創造友善環境的交通方式,改變民眾交通習慣,才能解決嘉義市地狹人稠,汽機車高密度所造成汙染問題。來自新港陳錦煌醫師也呼應同為自行車的經驗,就是要改變民眾的交通習慣,此外,近日嘉義市深夜PM2.5濃度飆高,推測與嘉義市周圍火力發電廠和風向可能也有關,以致於出現嘉義市比新港還要高情形。

照片

本次座談會也有許多公民自發性參加討論,不少市民朋友關心如果PM2.5危害如此立即,但中央環保署動作如此牛步,是否中南部縣市政府主動串連,自行建置警告系統app,讓民眾可以容易查詢。有市民朋友提出對騎自行車時機質疑,市政府應該讓民眾更容易清楚PM2.5濃度適不適合出門,民眾才能判斷甚麼時候該外出自行車,否則反而適得其反,造成健康危害。也有市民朋友質疑半夜11點多數人都休息,為何PM2.5汙染卻飆高?據此質疑官方對汙染來源比例說法,對汽機車影響是否有被高估情形?而境外移入PM2.5是被低估;而當嘉義市沒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時候,把PM2.5來源責任推給汽機車影響,可能出現責備受害者(victim blaming)現象。最後,王副執行長再次強調個人層次的預防不足以解決問題,而是需要政策上的總量管制,同時也補充,手動監測和自動監測間係數絕對沒有0.68的落差,0.8~0.9係數才是合理的數據

本次座談會討論熱絡,顯示出市民朋友對於PM2.5擔心和恐懼,來自民眾對PM2.5知識不足,加上政府資訊不夠公開、不夠透明、不容易取得。主辦單位期待透過一次一次的座談會、研討會,讓PM2.5議題得到社會大眾關心,提高民眾對於PM2.5認識,一起學習面對空氣汙染,讓有關單位更清楚如何改善環境。並促成社會上形成監督空汙的公民力量,才能推動空汙政策有效改革,為台灣未來選擇正確的道路。

感謝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同步報導如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