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路藍縷的先民,敬畏大自然,從雷電風火到日月山川,相信都有相對應的神明掌管一切,因而人們賴以維生的土地,也有土地神(公)的存在。在農村,庄頭田尾一定都找得到土地公的小廟,客家人的山歌及文學中,伯公(客語,土地公之意)也占了相當程度的版面。
土地公是民間信仰最基層的神,像是天界派駐人間的村里長,也像是警察局的管區一般,和人們關係最為密切。不過最早的土地公往往是用石頭打造。由於祂親切和藹及剛正不訛的神格形象,居民感念祂的護佑為祂打造遮風避雨的地方,簡樸小巧的造形是土地公的特色,除了居民集資興建容易外,也呼應了祂親民的形象。
另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土地公廟幾乎都在大樹下,大樹除了可遮蔭外,先民認為大樹有神,因此就在樹頭底下建立小廟,這就是有求必應的福德正神,從此大樹公和土地公合而為一,幾乎是民間共通的信仰模式。
在台東鹿野瑞和村,就流傳著一個百年刺桐下土地公建廟的神奇傳說,這個傳說也應證了民間土地公信仰及樹廟一體的的由來。也許這棵台東僅存的百年刺桐之所以能夠逃過釉小蜂的侵襲幸免於難,除了眾人的救治外,很可能就是土地公感念她遮蔭之恩而加持護佑於祂的吧!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