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傅麗玉 用原住民科教推動文化保存

2016/10/09 21:02
3,753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武敬茹、李雯瓊/新竹報導】一位名叫吉娃斯的泰雅族女孩,為了實現成為部落領袖的夢想而努力奮鬥;每天除了練箭學習、遊樂玩耍,她也透過用魚筌捕魚、製作火把等日常生活體驗中,學習到許多科學知識……獲得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動畫節目獎的《吉娃斯愛科學》是「飛鼠部落原住民族3D科學動畫系列」的第三部影集,透過主角吉娃斯的生活經歷,展現原住民族自然與生活文化中的科學知識;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將深山裡最傳統的生活智慧呈現在大眾眼前。

照片

傅麗玉專注示範該怎麼玩原住民古玩——竹子槍                                     攝/李雯瓊

深入部落 當泰雅的一份子

動畫中無論是泰雅族的生活場景、服飾細節都十分考究,當影片第一次在部落中試映,放給部落中的耆老們觀賞時,他們也不禁驚呼:「abas(太棒了)!這是誰做的?這個人一定是在部落長大的,不然怎麼會知道這麼多部落的東西。」

可是事實上《吉娃斯愛科學》的推動者——清華大學教授傅麗玉,並沒有原住民血統,而是在一九九七年開始投入原住民族的科學教育之後,才有了「拉娃」這個泰雅族名字。「意思是講話很大聲,」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因為我罵人的時候滿大聲的。」

從事原住民科學的相關研究以及推廣工作二十年,傅麗玉從不把自己當作研究者,不是從旁「觀察」,而是「學習」。她深入泰雅族部落和族人做交流,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學習他們的語言、生活型態,也積極參與部落的工作。第一次吃到泰雅族的特色食物——醃苦花魚,吃得津津有味,把族人們嚇了一大跳,怎麼這個「外人」,好像不太一樣?

「我都說我是『回』部落,而不是『去』部落。」女兒結婚時,喜宴用的酒正是族人釀的小米酒,部落族人還為新人做了兩件漂亮的背心;太久沒有回部落,族落的孩子還會問,「妳怎麼那麼久沒有回來?」對族人們來說,傅麗玉不是教授,她就是那個罵人很大聲的「拉娃」。

照片

傅麗玉 二〇〇九 年在蘭嶼漁人村與達悟族孩子一起玩                傅麗玉 提供

用原住民的世界觀學科學:WOLF教學模組

夢想是「讓全世界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喜愛科學」的傅麗玉,原本深入部落的目標很單純,想著原住民的生活智慧中充滿科學,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對於大自然有著不同於西方科學的觀點;她努力學習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生活,讓自己成為原住民族,和耆老一起設計教材,到部落的學校親自做試教。

於是,原本原住民生活中的「常識」,變成了「知識」:原住民族利用台灣欒樹的顏色變化判斷四季更迭:春季初時幼葉呈現紅潤,到了三月中旬,葉子由紅轉綠並長滿全株,秋天成了滿樹黃花,並逐漸冒出紅果;入冬後果實成熟,轉為暗紅色,到了年末紛紛落果,枝葉皆枯落,直到春返又再次萌芽;其實是因為植物色素隨著溫度而產生化學變化。

透過教導部落小朋友科學的經驗,傅麗玉歸納出一套「WOLF原住民族文化的學科教學模組」。這原本是傅麗玉針對原住民小朋友的科學教育所設計的教學模式:取材於原住民的日常生活,透過耆老說故事或示範操作,做經驗傳承;並透過實際操作或製作傳統文物或器具,體驗文化內涵、傳統自然智慧等現象,讓原住民文化與學科做連結。

竹槍是原住民族的傳統童玩,在課堂中先請泰雅族老人家講述竹槍的故事並示範竹槍操作,告訴學生過去兒時玩竹槍的田、得意地敘述自己如何做出一把射得最遠的竹槍……根據老人家的經驗,桂竹最適合製作竹槍;為了增加竹子的使用壽命,必須將竹子以火烤過,或是將竹子放入含有碳酸氫納的高溫熱水中煮,煮過的竹子會由綠變黃,而且竹材會變得比較硬;扳機部分的竹片彎曲時要先用火烤,使竹片和槍管之間成垂直。而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竹槍作法,布農族甚至有一首竹槍童謠……

課堂的最後,由學生親自製作竹槍,為了射得更高更遠,孩子們必須測試出竹子質量和板機位置之間的最佳關係;而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其實包含了物理中的受力、變形、質量、力與射程之間的關係。

這樣的模式,其實也適用於漢人小朋友的科學教育中,因為生活中處處都是科學,讓學童從生活中理解科學,進而愛上科學;她也在部落裡舉辦科學營隊,讓部落裡的孩子帶著外人,利用原住民的生活智慧學習科學。

沒有想到,傅麗玉不但將科學帶進部落;更將科學從部落帶了出來。

原住民非弱勢 而是「非主流文化」

「我從不認為原住民族是弱勢的族群,因為不同的族群都有其不同的優勢。」傅麗玉說,原住民文化是「非主流文化」,因為強勢的主流文化教育灌輸給原住民小朋友的觀念,讓他們失去對自己身分的認同感,文化傳承也日漸式微。

傅麗玉從小生活在聽說台語的環境之中,上了小學之後,老師說的國語,她一句也聽不懂,「老師會很生氣我為什麼不寫作業,但我不是不會寫,是不知道要寫作業,因為我根本聽不懂他要我幹什麼啊!」直到後來改善了語言問題,她的成績便突飛猛進,拿到全班第二名。

也許是因為自身的經驗,讓傅麗玉更了解因為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教育隔閡。原住民的學習成效普遍較差,不是因為能力輸人、不是因為他們「弱」,只是沒有遇到適合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沒有適合的舞台能夠發揮。

部落多處偏鄉,於是傅麗玉創辦世界唯一的「原住民雲端科展」,無論是參賽的孩子們從報名、撰寫研究日誌、繳交作品到視訊評審,還是原住民族耆老們與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參與評審,都是運用學校網路進行,免去部落到都會之間的路程交通問題,也節省家長的開支;讓無遠弗屆的雲端世界,成為原住民學童的發揮場所。

曾有個帶隊參加比賽的老師跟她說,「老師,這個活動讓我們原住民覺得很有尊嚴。」讓她決定一屆一屆地辦下去,至今已經第八年;很多孩子下山求學,參加市府的科展也拿到好成績。

網路科技幫助原住民跨越距離,但也將外界的干擾帶入部落,「現在回部落,看到很多孩子盯著電腦、平板看,也越來越少孩子願意學母語。」那該怎麼辦呢?傅麗玉說,不要忘了,原住民的文化就是科學,深耕推動科學教育,讓部落孩子對自己的文化有認同感,自然可以增加文化的保存。

照片

傅麗玉二〇〇五年在新竹尖石部落與泰雅族婦女一起做煎餅                     傅麗玉 提供

推廣原住民科教動畫 建立文化認同

《吉娃斯愛科學》不但獲得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動畫節目獎,還入圍多個國際影展,讓更多人認同原住民文化,也讓原住民族人因此獲得自信;而「吉娃斯」正是泰雅族部落常見的女性名字,因為傅麗玉堅信「女性,尤其是原住民女性,是文化智慧的重要傳承者。」

前兩部系列動畫,主角是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的泰雅小男孩TINTIN,正巧遇上了從平地到山區教書的張老師,一起展開部落的冒險,解開屬於山裡的秘密;傅麗玉堅持要用泰雅族語配音,還特別培訓了一群泰雅族人作為配音員,但是推廣普及率卻因此受到影響。

「到了第三部,其實我們做了很多考量、觀眾的意見,還是決定用國語配音。」傅麗玉表示,將來還會走出泰雅,以其他的原住民族群作為動畫主角;她握起拳頭,雙眼發亮,「但我的終極理想,還是要做一部純原住民語的動畫!」

 

延伸閱讀:

彩虹課輔 做部落與都市的橋樑

部落一條心 幼兒照顧沒煩惱

法藍瓷想像計畫 四族九器傳承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