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美濃區-鍾理和紀念館

2017/09/24 11:14
2,80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李彥儀      高雄報導】9月24日【日】高雄慈濟一日遊

文化館介紹:
南台灣高雄的美濃充滿了客家小鎮的淳樸和優雅、青翠山巒的親切與多情,以及秀毓的鄉村意象;這裡也是鍾理和晚年生活、寫作的故居所在。鍾理和紀念館為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紀念館,坐落於美濃鎮尖山山麓,黃蝶翠谷與朝元寺入口附近,距離鎮街約七公里,佔地500坪,為二樓建築。館後是笠山,前後都由樹林果木包圍著,十分清幽寧靜。

有鑑於日據時代以來的台灣文學作家作品與手稿,因時代氛圍未受重視,往往未能妥善保存、為後世所見;文學界人士張良澤、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林海音等人為紀念美濃作家鍾理和,與鍾理和遺孀鍾台妹女士、鍾理和長子鐘鐵民先生,於1979年籌建「鍾理和紀念館」,並向各界邀集作家手稿,希望讓文學資產保存得以永續。又為了發揚鍾理和文學精神及台灣文學,1989年成立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為追思紀念前輩作家鍾理和,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於8月4日鍾理和逝世忌日前後,集民間力量舉辦笠山文學營,以「鍾理和文學」及「台灣文學」為營隊的研習主題,1996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將台灣優美的文學作品,推介給各級教師、青年學子、社會人士,補疏漏台灣文學的教育、媒體之不足,達到對台灣本土文化的宣揚、重視及對本土作家的尊敬。

紀念館館外為「台灣文學步道園區」;館內一樓陳列鍾理和生平、手稿與相關文物;館內二樓展示台灣文學作家手稿、影像資料、及相關著作,目前「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正針對館舍進行重新規劃。紀念館雅靜的氣氛,提供了當地居民、愛好文學者,一個沈思、交流的學習空間。

歷史沿革
1979年6月由文學界林海音、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張良澤等6人,因感念於台灣文學的不被重視,聯名發起籌建「鍾理和紀念館」啟事。鍾理和紀念館一樓於1983年8月落成,第三年興建二樓,完成今日之規模,館址座落於鍾理和晚年生活、寫作的故居美濃尖山山麓。

鍾理和與他的文學:
將一生奉獻給文學的鍾理和,是戰後第一代重要的台灣文學作家,其著作傳
達人性的生命智慧、描寫客家農村、具備社會意識、隱流台灣殖民歷史的矛盾情境,成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品。鍾理和,生於日據時代(1915年),卒於國府時期(1960年),因肺結核病逝,享年46歲,用筆與生命見證兩個太陽下的台灣社會。 
一生遭遇坎坷,備嘗人間疾苦,在四○年代作品無處投遞的無償環境下,仍不放棄文學創作的熱忱和執著,成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他的文學為台灣建立了典範,在他去世二十年後,電影界曾為他拍攝傳記電影「原鄉人」;1980年民間集資在故居處籌建「鍾理和紀念館」;1996年高雄縣政府更於紀念館周圍,豎立三十多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作品於石碑上,將七十多年的台灣新文學運動史呈現到民眾生活中,成為台灣第一個「文學步道」。

近年來,國、高中國文課本也紛紛將鍾理和的作品列入重要選文;電視媒體也將其作品以戲劇方式轉述劇中人物,讓民眾能在輕鬆的觀賞中體驗本土文學之美。

鍾理和生平以心靈和關愛去體認社會與人生,作品擅長描寫農民生活,字裡行間充分表達他樸實無華而淳厚堅毅的風格,為後代作家樹立了楷模,影響深遠。

[參觀資訊]

館舍名稱: 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開放時間: 9:00~17:00
休館日: 每週星期一
票價: 免費參觀

地址: 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朝元路95號

本著作不採用創用CC分享
1.高鐵左營站轉搭快捷公車(經高速公路)至旗山及美濃,再轉觀光巴士(服務於假日) 2.【高速公路】國道1號(左營或仁武)→國道10號(南二高旗山支線)→旗山→往美濃→往黃蝶翠谷方向→鍾理和紀念館 3.【高速公路】國道3號關廟附近→國道10號南二高旗山支線→旗山→往美濃→往黃蝶翠谷方向→鍾理和紀念館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