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副刊:幻遊樂解《尊德義》(九)銀髮游藝

2018/04/15 16:51
2,19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這裡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從2018 幻遊樂解《尊德義》系列文章,開始學習做一個稱職的主編和導讀人:

上接:

副刊:幻遊樂解《尊德義》(八)銀髮游藝

https://www.peopo.org/news/363427

這整篇文章的重點在於以下這一段:

對於教導的內涵,原作者提出禮、樂、辯說、藝、技、言、事與權謀等項目,但卻採用了負面的敘述,用以針對當時想必大家都知道的正面功能,其目的,在於強調所有這些身體相關的行為(指的是運用肢體的所有動作)、技藝能力,除了使私人日常生活舒適、順暢外,有其更重要的生命價值。而這種功能,必須有賴於施政者自身實質的示範表現,人民才能感受理解,如此便可以真正符合善道用心,來發揮他們學得的能力。原作者至此下了本段落的結論:『先先以德,則民進善安』。這句話中,第一個“先”字,指的是所有施教的工作之前;第二個“先”字,指示範予人民。如此,「先以德」是說:親身用德行示範。而「則民進善安」的意思便是:人民的心能穩妥的上升至善道範疇。

銀髮游藝,寄給我一段文字,就是為本文重點作一故事性的註腳:
關於「果以巠」:一放假天,遊公園,遇一婦人追趕活潑竄奔三子,恰好經過健康步道場。該婦人大吼:脫鞋!走健康步道,要健康就要運動!最小子依言為之,卻歪曲紐八走不足十步下了步道。次女孩跟其後,走不足五步也下了步道。最高個兒的小孩,一看,鞋也不脫,逕自走在步道上。婦女見狀,再吼:真沒用!要健康就要運動啊!看我做。說完,脫鞋,走上健康步道,走了兩步身體開始像最小子一樣歪曲紐八起來,舉步艱難的再走兩步,突然竄下步道,口中喃喃說道:這不適合我。穿上鞋,追趕著三子而去。

而我突然想到,是否這就是所謂的「吃人禮教」,說的非常好聽,但是都是要求對方,自己卻不是同等的付出。不過根據基督教教義,要愛你的敵人,不管對方如何對待你,自己都要遵循耶穌基督的愛,上帝自有安排;而夏威夷的四句偈:『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也是不管如何就是要釋出善意,說最終會有轉機。因為只有上帝有審判人的權柄,人只能愛人,活出耶穌基督愛人的形象。我確實遵守,真的喔,心轉了,事情也有了轉機,用正能量去照亮黑暗的角落,自己的心中就只有愛和光明。感謝讚美主,為我預備所有美好的計畫。。。

哥林多前書第13章1-8節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幻遊樂解《尊德義》(九)

 

不以嗜欲害其義。軌民愛,則慈也;弗愛,則仇也。民五之方格,(26)                                                   

十之方爭,百之而後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樂。(27)善者民必眾,眾未必治,不治不順,不順不平。是以為政者教導之(12)取先。教以禮,則民果以勁。教以樂,則民弗德爭將。教(13)以辯說,則民                                                      

藝==長貴以忘。教以藝,則野以爭。教以技,(14)則民少以吝。教                                           

以言,則民訏以寡信。教以事,則民力嗇以湎利。(15)教以權謀,則民淫昏,違禮無親仁。先人以德,則民進善焉。(16)

(圖     一)

照片

 

在華夏的土地上,大規模、制度性的從平民人群中,選取人才來參與政事治理,應算是從漢代開始。秦代以前,主要仍是從世襲的貴族子弟中選用--世卿世祿制度。這就不難理解,對許多自視理所當然,高人一等的貴族而言,除了特殊技能的訓練之外,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如何「牧民」。然而,聖、賢、先哲們卻也一再用「仁道」提醒大家:「人人平等」。因此,在「視人如己」的關懷中,利用無知人民人性裡最根本的「七情、六慾」本質來驅策人民已屬下策;盡力引導所有人能回歸「人道」中,使「人所以為人」的道義情懷才屬正途。

因此,對從小教育準備為官的人而言,「聖、哲、先王遺訓」是當時官宦教育的主要內容。而本篇竹簡文章在此講之前所論述的,主體正是針對君子們,對自身所該有的相關認識與修為。此處接著指出,應該如何以善德示範帶領沒有接受過「聖、哲、先王遺訓」教育的人民,逐漸地進入禮樂教育,然後讓禮制規範在生活中反覆操作,最終達到啟發人心的效果,進入人道該有的境界。整個意思大略是說:

「用共善的標準,而非討好、滿足人民乃至自身的私慾,來處理事務以避免傷害了義的道理。針對宣告、要求於人民的事項,凡所有人民會喜愛的,就以教育自己子女般的心境、方式來帶領;而人民不愛的,就該依循故典,設立規範,來要求人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人民對似乎對的、也不得不做的事,會嘗試去理解;已經存在、但不孰悉的,則會努力適應;已經做過上百次、十分孰悉的,便會加以維持。

因此,秉持共善的施政,人民必然財用富裕,但卻不一定上下和睦。如果這樣,民心就不定、不安,也就不能安享快樂生活。同時,共善施政必能聚民成眾,但卻不必然嚴整有序,這樣就無序可循,政事也就難以成就。以此之故,教導是政事的先務。」

對於教導的內涵,原作者提出禮、樂、辯說、藝、技、言、事與權謀等項目,但卻採用了負面的敘述,用以針對當時想必大家都知道的正面功能,其目的,在於強調所有這些身體相關的行為(指的是運用肢體的所有動作)、技藝能力,除了使私人日常生活舒適、順暢外,有其更重要的生命價值。而這種功能,必須有賴於施政者自身實質的示範表現,人民才能感受理解,如此便可以真正符合善道用心,來發揮他們學得的能力。原作者至此下了本段落的結論:『先先以德,則民進善安』。這句話中,第一個“先”字,指的是所有施教的工作之前;第二個“先”字,指示範予人民。如此,「先以德」是說:親身用德行示範。而「則民進善安」的意思便是:人民的心能穩妥的上升至善道範疇。其他特殊用字的解釋,說明如下:

「軌民愛,則慈也」的“軌”,原字是 “咰”。參考《說文解字》,該字的“旬”部首有「遍」的意思;近代的解釋則認為是“詢”的同義字。 此處,比較合宜的解釋,應該是:「人民間互相詢問」,這是因為“口”字部首,有「人」的意思。“慈”字原為“子”字,此處指:將人民視同自己的孩子。

「弗愛,則仇也」的“仇”字,原使用字如圖一所示。其上部右側是“戈”符號,有踐行的意思;左側是古代“巨”符號,當「規矩」使用。下半部的符號表示是:人的智慧,如“智”字的下半部,或如對有形物的審視,如“旨”字的下半部。

「民五之方格,十之方爭,百之而後服」的“爭”字是古代“靜”字融合“攴”字而成(請參看圖一):意思應該是努力定下來適應。而句字裡“五”與“十”的使用或許與《河圖》的內涵有關,因為這與當時人對數字的概念有關;同時,這個“五”字明顯寫成“二”(表示天與地)以及“玄”字的合體。《說文解字》解釋“五”字:『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X,古文五省』。解釋“十”字,則是:『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我們可以將《河圖》的縱軸看成表示古代的圭表,而將橫軸看成日晷,其中,數字看成時間的行進次第暨陰陽變化。這樣一來,從冬至開始算,圭表日影的往復正好完成一年的運動,也正好是「陽降陰生」轉成「陰降陽昇」的循環,“五”正在半途。同樣的,日晷的陽光暗影表示的「陰降陽昇」轉換成「陽降陰生」,“五”字居中表示陰陽在天地間交午。如此,“十”字,便是:『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人民對於明顯存在,卻不知其然的事物,身處運作之中,只能努力嘗試、企求了知其原委或貼合著運行,這便是文句中使用“格”(釋詁解釋說:格,至也)與“靜”(此處做動詞:致力於「靜」)字的原故。這恐怕也是古代聖人認為「人能了知自然運作之理,因此也能參贊天地」的理由吧。

「果以巠」的“巠”字,《說文解字》說:『水脈也。从川在一下。一,地也』,意思是地下的水流。而周代早期製作的大盂鼎,上面銘文有「德巠」一詞,意思是:其德行如地下水涵養萬物一樣不為人知。由此推測,“果”字作動詞用,那麼,「果以巠」應指:不為人知的心意在於獲得成果。

「弗德清將」的“弗”字,如圖一所示,由古“順”字(“川”形)再疊加類似“乙”字的符號而成。而“順”字本就形象河、江平滑的水文,增加 乙字符號應該是以形象來表示「擾動」的意思,因此此處「弗德」意指:德的表達不順暢。另外,「清將」的“將”字從“酉”,有「變化」的意思,而“清”字有明澈、單純的含意,而《禮記‧經解》說:『《樂》教也;絜靜精微』,「清將」因此影射「樂教」會簡化、變成單純音樂的享受。

「野以爭」的“爭”字,是“靜”字的變寫。其右半邊的古“爭”字符號下半部融合古象形“耒”(農耕用具),因此意思是:專注在耕作上。

透過對原竹簡文章用字的認識,讀者便可以理解原作者指出:沒有透過有效果的示範,來啟發人民善思維以為引導,而直接作技術規範的教育是會產生負面的效應。本節多數使用的句式是:「X以Y」,全都可以解釋作“因為Y產生X”。所以,「果以巠」的意思是:心中直接想要獲取利益或好處的成果。「藝定長貴以忘」則指出:忘記了技藝能力的不斷增長,才是增進別人敬重的原因。「野以靜」表現出:因專注於墾荒種植的技巧、能力,而缺乏人文修養。「力嗇以湎利」道出:因為謀求利益的收穫,而囤積穀物。「少以吝」評斷為:因為吝惜技術能力的保有,以至於格局狹小。「訏而寡信」警告說:因缺乏誠信而好用誇大之言。而關於「樂」與「權謀」的教育,則直接點出其缺憾;「弗德清將」說的是:沉浸於純粹感情的抒發,而紊亂了德的順暢表達。「昏淫、違禮無新仁」警戒說:沉溺於謀略之用,違反禮教也不能產生仁愛之心。

由於有上述的缺憾,治理政務因此必須多方考慮人性中的種種可能性,運用所有合於人道的方法,否則難以有所成就。

 

(未完待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