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力有限公司」執行長謝旻諺「文化節目企劃」課程—真理台文系
This is a modal window.
零三六一、聆聽「童心力有限公司」執行長謝旻諺「文化節目企劃」課程
早上八點經過課堂,本來是要約十點請謝老師來喝咖啡。我學習慾望出現,不如進去聽聽課。啊!真是太精彩了。我不是在寫小說嗎?
今天上的是對白設計,下禮拜是分鏡、然後是後製特效啊。對的,兩年前聽過編劇安邦老師,也是講分鏡,然後口頭禪就是邏輯。推敲、分解每一個對白,如何推動情節,不斷的猛問合理嗎?然後往前追問劇情的發展起始。
可是,那時候沒有做作業,只是聽聽。然後就忘了,而且我還打了大概十萬字的課堂講話呢,都沒拿出來複習,重點都忘光了。今天的謝老師,這種課程啊,我想聽過就會忘記的。不過,整理一下上課筆記,就很重要。還有下個禮拜五早上八點,我要帶著電腦去上課。
很奇怪,臉書上好友突然回應我談自己的小說的事情。她說:「應該是藉由小說引領思考中文領域吧?」我不是很確定她的意思。我們大概都在批評國文教育的。然後我回答:「這是奇特的講法,我喜歡。更新的說法,更新的錦上添花方式,我該說—用影像思考文字,用感覺與接受者角度來思考文字。」
我的說法,正是今天所聽來的心得感想呢。那老師一直提到「氛圍」兩字。我很難直接描述,是空氣、是背景、是時代,反正就是造成具象化,讓人有感的一段段的文字。而很多文字是做不出影像的,或許就是氛圍部份不夠了。
謝老師說,宮部美幸、東野圭吾的作品就是適合拍攝電影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也是。
我問了國、高中的國文教材有問題嗎?對製作影視的業界幫助如何?有何優點?缺點呢?一開始謝老師好像不清楚我問的。一再的解釋氛圍,用紫色大稻埕的腳本來說明。
老師覺得上國文課時,讀課文、背課文是問題。無法感受氛圍,文字或許沒問題,但無法內化、消化成一種能量。老師沒有傳達古人的文字怎使用的、白話文怎麼用。
舉例朱自清的背影,在月台上。你真的知道背影是什麼嗎?朱自清所感受到的東西。故事應該被一層層的拆解。背影,是離別嗎?是解脫嗎?小孩講不出來。但從幼稚園時,媽媽離開學校,走了,保母拉著小孩。小孩誤解成背影是要拋棄他們。
教師在走完這步驟後,心靈可能感受到朱自清所看到的。可說神還原,回到一種教養的世界裡。而非背文字、賣弄寫作的技巧。讀者不必太多人生的體驗,滄海桑田,就能體會。編劇則是當下就能夠寫出來,不受才能之苦。
學生的網路交友經驗,彼此的互動情況,小朋友有就能夠體會大人的世界,引導他去表達、書寫技巧。回到背影的文本,得到議題為一、朋友之道。二、正義的概念。幫他們架構生命的經驗,確定知道、深入。而非去閱讀形而上的。
又為何去封鎖人,為例子。是要切斷友誼。那些文本對應到呢?李白、杜甫?或者蘇東坡。寫作者與讀者在生命中的對接,他們的共同氛圍是麼?你感受到了什麼?
謝老師是景觀設計系的,美學與建築、園藝相類似。因此轉換到影像的美學,有緊密聯繫上的關係。我所問的,高國中課堂上,問題是不在文本。不過古文要透過翻譯,然後解釋太多,卻不能與現代的議題有太多的關聯性。
這種文化節目企劃,如此實用,且可以在生活上同樣的拆解、邏輯,符合人性的走向的故事與衝突。這才是我所屬意的文學與教材啊。當然,白話文,遠離時代、個人經驗的,同樣需要有優秀的老師來帶動理解氛圍才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