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報記者 張馨方/台中報導】「反彰火,救性命!」一句口號,牽動了一群關懷社會的人們。2005年台電計畫興建「彰工電廠」,引發環保團體一連串的抗爭行動,導演紀文章的紀錄片《遮蔽的天空》紀錄片,紀錄了環保團體對彰火興建的抗爭實況,期望能讓社會大眾重視環境污染的問題。
十日,紀文章在東海和平咖啡館舉行《遮蔽的天空》紀錄片放映會,他特別提到《中國時報》曾報導過「台中電廠CO2冠全球」,但是2005年台電又以開發彰化濱海工業區需求為由,計畫在該工業區闢建「彰濱工業區火力發電廠」,簡稱「彰工電廠」。為此,彰化縣環保團體迅速組織「反彰火聯盟」,號召關心環境的人士,喊出「反彰火,救性命!」口號,希望能阻止這場可能破壞生態環保的建設案。
紀文章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建立後,中部地區的民眾承受空氣汙染問題,東海大學一帶也成為全國砷汙染最嚴重的地方,更遑論居民未來還得承受「彰工電廠」以及「中部工業科學園區」所帶來的汙染。東海大學學生洪竹諭說:「每天從家裡出門跟上課都聞到工業區飄來很臭的味道,讓我每天都要戴著口罩。」
一向關心農村問題的和平咖啡館負責人江育達說:「農業產值雖低,但都是一個社會的根本,如果環境汙染使得農業崩潰,所有的產業都支撐不起來了。興建工業區的政府只會整天宣導提升就業人口,但是對於農漁民來說,那也是他們的工作啊!」
紀文章自2005年起拍攝《遮蔽的天空》,過程中也感受到了社會大眾對於汙染議題的漠不關心。紀文章曾經一度感到疲累,片中有一段他問馬英九:「為什麼國家機器要製造這麼多問題,讓知識分子這麼疲於奔命,一直在原地空轉、虛耗青春?」日後,他在一次次的放映會中整理出了答案。反彰火聯盟召集人粘錫麟說:「環境運動者不能有悲觀的權利!」讓紀文章重新省思拍攝此紀錄片的目的,使他更有動力進行下去。
《遮蔽的天空》中有一段排出的廢水經過倒帶處理被吸回去的畫面,令現場觀眾為之震撼,江育達說:「我腦中出現一個很正面的想法,就像是片中那些環境鬥士都把這一切污染都拉回來了,讓我那時候看了很想掉眼淚。」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的鄭茜文則說:「那在我眼裡是悲觀的,水跟髒空氣都已經排出來了,但是卻要透過影片才能把它拉回去。」紀文章表示,「也許是因為無奈性或是那一點點的希望,看看用特效再現,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遮蔽的天空》的命名來自於紀文章的經驗,他說:「我小時候隨時可以在鹿港看到八卦山,現在卻要在下過雨後才有可能看得到。去年鐵馬影展去貢寮,那邊的天空真的很漂亮!好久沒有看到那麼藍的天空了。」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