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報業 時代的大改變

2010/06/06 15:28
2,001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公視所播出的一部影片「回首台灣報業」,說明了台灣報業的消長變遷,報業從開始有到現在有著什麼樣的變化,而現今各大家報紙的社會新聞充斥了整個報業市場,這眾多新聞在我們的社會上又扮演著何種角色?


公視所播出的一部影片「回首台灣報業」,說明了台灣報業的消長變遷,報業從開始有到現在有著什麼樣的變化,而現今各大家報紙的社會新聞充斥了整個報業市場,這眾多新聞在我們的社會上又扮演著何種角色?

 

媒體改造學社執委程宗明表示,台灣報業,初期多以社會新聞見長,例如綁票、大車禍、火災都是社會新聞此期的走向,是社會新聞的傳統,因台灣在當時還未解嚴,因此報上不會出現政治議題。戒嚴時期政治敏感,所以記者多以社會新聞一展長才,在這個世代,社會新聞可說是整個台灣報業的重心。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潘家慶表示:「言論自由的界限,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自由。」社會新聞不能以小說手法報導,記者所要陳述的是一件新聞的事實而非將心理層面的描述也寫入報導中。

 

民國五十七年的愛美颱風,像這類災情報導後來也成報導中的一部份,每年天災不斷,災情報導成了社會新聞的新重點,而非只是犯罪新聞。隨著國民教育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眾對生活的關心範圍擴大,社會新聞方向開始隨之調整。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郭力昕說明到,之後的報業報導方向,開始出現了所謂煽色腥的題材,民眾漸將它當成一種發洩情緒的管道,他認為:「這是社會新聞的罪惡。」

 

當年蔣經國當總統時,聯合報報導了翡翠水庫設立分校的事情;其實水源區是禁止開發的,但因當時的政治氣氛,原本是要設立,後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