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逐漸式微 偶戲們看不見的吶喊

嵌入:
文字-A A +A

偶戲是一種庶民藝術,種類多元、歷史悠久,其中包含布袋戲、魁儡戲、皮影戲…等等,不過台灣許多人對這些傳統文物一無所知,加上網路的興盛,很多資訊都能在網路查閱,鮮少民眾會實地到展覽看展,傳統藝術文物的去留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台北偶戲館從二零零四年開館至今,館藏有四千七百多件,收藏品來自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府,他希望台北市為這些傳統藝術文物設立一個永久保存的處所,然而隨著時代在演變,民眾對於這些傳統的戲偶越來越漠視、不了解,傳統產業需要不斷地去思考如何行銷推廣、保留這些偶戲藝術的市場,對此台北偶戲館 館長 蔡易衛表示:

「現在越來越多人對偶戲的接觸度越來越少、不太了解偶戲是怎麼回事,或是只知道偶戲等於布袋戲,但不知道偶戲其實有不同的分類,甚至現在很多表演劇場會把偶戲的元素或是操作的形式放進去,所以他是非常多元的。對我來講困境是怎麼樣讓更多人知道這邊,它的資源在文化局裡面比起其他大館設,不是那麼充裕,但我們盡量去努力,讓更多人看到我們。」

台北偶戲館搭配文化局推動許多活動,其中為讓國小孩童到偶戲館探索、看戲,從小培養他們對於傳統戲偶的認知,也透過媒體行銷的方式將館內的大小展覽行銷出去,他們一直在努力用最小的花費創造最大的利潤,蔡易衛表示:

「我會把它視為一個平台,讓一些偶戲的表演者或是跟偶有關的展覽可以到這個空間來讓民眾知道、認識。我們也逐步的透過的媒體行銷的方式讓大家知道,在這個各自吸眼球的年代,沒有下廣告大家看不到你,因為預算也不多,所以我們慢慢的透過廣告或是邀請一些媒體來報導讓他們知道偶戲這個展覽或是偶戲是什麼。」

近期疫情逐漸爆發,蔡易衛認為藝術產業多少會受到影響,但他們剛好能趁這個時機,發展更多傳統產業結合科技的手法來創新以及思考偶戲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來說的意義是什麼。最後他鼓勵民眾可以到偶戲館走走,因為實際觀展遠比網路瀏覽來的感受深刻。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汪奕嘉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75則報導
2,375則影音
12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2

網路購物中造成的個資安全議題

2024-05-07
瀏覽:
767
推:
0
回應:
0
1:42

破解用藥迷思 錯誤食用避免傷身

2024-05-07
瀏覽:
1,008
推:
0
回應:
0
1:48

娃娃機拚轉型 夾食物攻親子客群

2023-12-15
瀏覽:
2,167
推:
1
回應:
0
1:47

夜市小吃大漲價 店家無奈吐心聲

2023-12-14
瀏覽:
2,398
推:
0
回應:
0
1:30

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 近期又掀起討論

2023-12-13
瀏覽:
2,019
推:
0
回應:
0
1:44

陳盈帆「獅子、公主、獨角獸」華山開展

2023-12-12
瀏覽:
3,468
推:
0
回應:
0
1:58

觀音出家紀念日 邀四宮媽祖繞境巡安

2023-12-11
瀏覽:
2,910
推:
0
回應:
0
1:35

眼睛疾病不容小覷 護眼小知識

2023-12-08
瀏覽:
2,177
推:
1
回應:
0
2:03

健康意識高漲 銀髮健身成熱門

2023-12-07
瀏覽:
2,562
推:
0
回應:
0
1:46

作品結合表情符號 傳遞祝福給大眾

2023-12-06
瀏覽:
1,658
推:
0
回應:
0

傳統藝術逐漸式微 偶戲們看不見的吶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525篇報導,共12,828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525篇報導

12,828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