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 第三代校舍建築
宜蘭地區學校在八零年代,在徐文雄當教育局長時,拆除許多舊教室、校舍,興建無圍牆的學校新建築,獲得當時許多縣市的稱許和學習。這是在教育界所謂第一代新校舍建築的開端,強調開放空間無圍牆的校舍建築。
第三代校舍建築規劃,以教學為主體,將博物館概念帶入學校建築!
九二一大地震後,宜蘭縣和全省許多建築師,到災區幫忙校舍興建,加入防震、自然的觀念,而有了學校建築第二代,新突破的建築出現,如南投潭南國小、民和國小等新校舍建築。
人文學校,除了原來第一代,以頭城老街和鄉土結合的理念,所設計校舍建築呈現。計畫興建中的第二期校舍工程,則有重大突破,以教學為需求博物館式建築,成為第三代新校舍建築的典範。
楊文貴教授認為,學校校舍建築應該以學習為主體,所有設計及空間,都應該配合學生學習的要求,因此有博物館化校舍建築的構想。透過與建築師的溝通,並辦理校舍建築研討會,將第三代新校舍建築,實現於人文學校,第二期工程中。
計畫中興建十二間教室,完全打破教室隔間限制,而以圓形博物館建築,以生生不息、開放成長的概念,興建一座完全開放,室內博物館般的建築,將教學需求,呈現於主體建物之中。
年底即可完成初步教室硬體工程,這將是未來學校校舍興建的典範,這就是人文的第十七傳奇。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