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復刻卡那歲部落 體驗布農生活
OS從台東鹿野車站出發,一路往山上前進,沿途經過了幾個村莊,再坐上沙灘車進入森林,耗費近一小時的車程,最後到達這處世外桃源。
OS這裡是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武陵部落山上的卡那歲農場,是早起布農族依靠生活、耕作的地方。
BITE
像這條鹿寮溪,日本人叫做加拿水溪,翻成日語叫卡那卡那歲,所以我們這個家族,Takis-vilainan家族是第一個在這邊開墾的家族。
OS因日據時代採行的『集團移住政策』,部分族人被強迫遷居到山腳的平原地帶,形成現在的武陵部落。
BITE
在日據的,我們的前輩、耆老,居住都在這個山上,那時日本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好管理,嘿所以把我們從山上就遷到這個武陵村。
標二:超級未來食物 油芒的故鄉
OS卡那歲的第四代主人Biung 透過復刻布農族小社聚落,以原住民特有食材講述部落歷史,這裡更是油芒的故鄉。
BITE
小米、紅藜、油芒……
因為油芒有抗寒、抗旱的特性,在較為貧瘠的土地上依然能生長,Biung也說,種植油芒只需要一點點水就會長得很好,種一次能收三年,且營養成分極高,在將來因應氣候變遷時能作為使用,因此也被稱為超級未來食物。
BITE
所以我們希望說努力的推廣這個(油芒),希望讓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可以知道說,原來我阿祖吃到的穀類,原來是這個這樣子的味道,所以不會有斷層。
OS但並不是每位村民都抱持這樣樂觀的看法
BITE
都是每天都吃阿,因為那個種油芒是我的妹夫阿,我的妹夫就把這個食 食材找回來,他也是鼓勵部落的人種,但是部落的人好像比較沒興趣,阿就他們在種。
OS雖然這裡是油芒的故鄉,卻因為村民不願投入,人力缺乏,導致油芒的產量稀少,目前只供部落食用,無法外銷。
BITE
只不過我們現在量不多,現在我們吃都吃不夠了,所以我們也是希望說達到更多人願意回來部落種植這樣子的東西。
OS除了特色食物以外,在卡那歲也能體驗到布農族的傳統習俗,像是打陀螺。Biung表示,打陀螺象徵著豐收,期望小米像陀螺旋轉一樣快速成長。
BITE
這樣子弄一弄這樣子丟,這個是我們自己,它是模仿青剛櫟的種子啦 吼 種子。
OS還有運用大自然的材料製作陷阱,了解布農族生活的傳統智慧。
BITE
好我們就做陷 陷阱,因為小米田的話,就很多老鼠或小鳥,我們空中的話我們就會做趕鳥器,我們地板上的很多 會有很多老鼠、兔子,我們就做石板的陷阱,放在作餌,那個老鼠過去咬的時候,牠會這樣子得得得這樣子就壓到,我們就會減少老鼠的產生。
OS在卡那歲,這裡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反而樹林環繞,與大自然為伍,也多一分屬於布農族獨有的人情味。
BITE
就那個什麼打耳祭啊,幾乎都是中秋節啊、端午節,我們都會聚在一起,反正一起來就看到那麼美的村莊,很高興啊。
OS卡那歲主人Biung 說,來到卡那歲有兩個憶要帶走,「記憶」與「回憶」。透過復刻卡那歲小社,重新種植傳統作物,由食物連接到祖先早期最純粹的生活樣貌,將文化帶回來。也希望更多人來體驗這回憶的味道。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