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捏捏右捏捏 捏麵人偶兜風去
【記者 何微中、葉亞潔/嘉義台南報導】
捏麵人有將近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除了玩賞、食用外,還用於祭祀,舉凡喜喪場合都能見到捏麵人的身影。捏麵人師傅廖雪麗和莊妙惠皆致力於捏麵人技藝的傳承,他們在不同的城市裡,用著自己的方式推廣這項極具歷史價值的傳統技藝。
捏麵技藝 歷史悠久
「捏麵人」原稱「捏米江人」,在古時有觀賞和祭祀雙重用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與價值。相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也因為以捏麵人祭祀後,成功橫渡暴漲溪水,而被稱為捏麵祖師。
台南市捏塑學會理事長 廖雪麗:「捏麵人的技巧是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捏麵人的拜拜台語叫作『做醮』,但是那種拜拜裡面的東西一定要有麵粉的成分。加一坨重的麵粉,自己煮,煮完把它放到大型的(作品)裡面,因為這樣才有敬重神明,用可以吃的東西拜祂。」
捏麵材質 隨著時代有所變化
捏麵人的製作材料隨著時代的演進有所改變,現代材質較容易保存也更利於傳承。
捏麵人師傅 莊妙惠:「它(捏麵人)主要的成分是中筋麵粉加糯米粉,調和之後用蒸籠蒸熟的。捏麵人傳統就是用麵團,現在我們大部分都會用一些塑膠黏土或者輕質土。像我的話,我一般除了麵團之外,我都會用塑膠黏土,比較牢固,不小心掉下去也不容易壞掉。」
從傳統走到現代 捏麵技巧深遠
捏麵人的技法看似簡單,但想要學到最純正的技術,還是必須有傳統師傅的教學和帶領。除了現代化角色外,傳統的麒麟、劍獅和十二生肖等仍然是很重要的作品。
捏麵人師傅 莊妙惠:「我就對這種傳統藝術真的很渴望,因為這樣子,我就是差不多十年前遇到我的老師,他願意教我,所以我才有機會學到這個傳統捏麵人的技術。前面有老師帶你走進去(這個領域),之後你再去鑽研會更好。」
台南市捏塑學會理事長 廖雪麗:「(我)最喜歡就是這個麒麟,是我第一次做的作品。我還是喜歡做傳統的(作品),我最喜歡做的就是傳統的人物。」
捏麵創新 走向世界
莊妙惠和廖雪麗皆致力於捏麵人的傳承與創新,深入台灣本土並邁向國際。
捏麵人師傅 莊妙惠:「我是自己給自己期許,我是一個很樂於教學的人,可是我每每都受創。因為現在很多坊間的學校社團都會覺得玩捏塑,可以把它做在其他的作品上面,還可以用,捏麵人不行。捏麵人雖然不行,可是改天我們可以讓它變形。我把它做成小公仔,還可以當吊飾用,就有經濟價值。慢慢改。」
台南市捏塑學會理事長 廖雪麗:「(目前在)長照跟學校(比較多),(也有)跟社會局、文化局配合,還有跟僑務委員會、外交部到美國教學。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文化交流。」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