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蓮馬太鞍部落在芙登溪利用巴拉告設施捕魚,但同時也營造魚類孵育的場域,是種永續性的漁業。(照片由波爾特曼上傳Flickr共享)
文/林尚蓉(聯合國糧農組織實習研究生,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接續日前在部落格中發表的文章《氣候變遷下 農業怎麼變》,本篇文章則討論氣候變遷對漁業的影響。由於漁業發展也會遭受氣候變遷的衝擊,聯合國農糧組織(UNFAO) 已就此提出可行且可保持永續性的措施(*1)。
消失中的海鮮
漁業對糧食安全的貢獻,不下於實行在陸地上的農業。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導(*2), 2008年時,全世界人口消耗掉總共一億一千五百萬噸(115 million tonnes)的魚,平均來說,每個人食用將近17公斤的魚。對於貧窮國家而言,魚類不僅提供主要動物性蛋白質,還是必要礦物質的來源。但這樣的享受,有可能無法延續給我們的下一代!
2006年,由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科學家Boris Worm和Stanford University 科學家 Steve Palumbi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Science 發表一篇文章(*3) 指出,若是我們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保持不變的話,在西元2048 年之前,海洋的生態系統將會瓦解, 人類將無法從海洋中捕獲魚類。而造成生態系統瓦解的主因,是因為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的銳減 (見圖一)。
(圖一) 全球性海產種類消失的逐年百分比。圖片來源 : BBC News ,原始出處為FAO 。
永續性 漁業措施
自1990年起,全球四分之一的捕撈漁業資源均有嚴重過漁 (over-fishing)的紀錄(*4)。不當的管理制度,快速成長的海產養殖飼料產業都是造成漁業資源快速消退的原因。氣候變遷後,較頻繁且強度增加的天災,破壞漁船或是捕魚的器材和設備,甚至危及漁夫的生命, 都對漁業造成損害。那麼有哪些措施能讓漁業因應氣候變遷,並且永續地增加漁獲量呢? 首先,減緩 (mitigation) 氣候變異衝擊的策略有:
1) 從主要產生碳足跡的養殖飼料業開始,飼料業者可減少飼料中的魚粉和魚油成分。
2) 水產養殖業者則可以提高餵食效率,或者可以增加草食性以及雜食性魚種的比例。
3) 水產養殖與農業系統合作、將海產養殖的廢水,或池底污泥,拿去灌溉附近的農田。
4) 水產養殖與生態系統結合,生態系統包含溼地、紅樹林或珊瑚礁。例如,將紅樹林種植在水產養殖區,紅樹林兼具多重保育功能 (保護海岸線、過濾流入海洋的水源、形成食物鏈),更可以有碳截存(carbon sequestration)的功能。
這類水產養殖系統稱為 「Aquasilviculture」,事實上在許多東南亞國家,這是屬於傳統的養殖生態系統。目前各國實行規模不一,印尼及越南已有相當成績,而香港、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則還處於建立初期階段(*5)。從圖二中,可以大略看出在菲律賓蝦子養殖與紅樹林的結合的模式。另外,香港於1940年代盛行的基圍養蝦池,則利用紅樹林的落葉或有機物當成蝦子的食物來源,減少對養殖飼料的依賴,也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6)。台灣擁有多種生態系統 (海洋,紅樹林,溼地等),為達成最佳的資源利用,應該是找出順應我們特有自然環境的利用方式。
(圖二) 菲律賓紅樹林與蝦子養殖池的水源循環圖,圖片來源:Primavera, J.H. (*5)
5) 海產養殖業者可以增加濾食性動物 (魚、蝦、貝類) 或是海藻的養殖,這類養殖能達到低耗能,高回收的效益除了可以淨化沿海岸水質,還產生較低的碳足跡,海藻還是生質能源的材料之一。
至於適應(adaptation)氣候變異衝擊的策略,則以有效利用捕魚時所需的能源和燃料為主,以及在極端氣候下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業者在捕魚之前,選擇適切的漁船 (大小、航程、耗油量、裝載漁貨容量) 以及捕魚器具,可以大幅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捕魚器具,例如漁網、魚勾、捕魚陷阱的設計,必須要能符合低耗能且其材質是能夠被生物降解的,以防當漁具因氣候或人為關係,被遺留在海中時,發生幽靈捕撈 (ghost Fishing) 的情況。
台灣為一海島國家,氣候以及地理條件提供良好的海產養殖和捕撈漁業條件。在台灣最主要的養殖種類為吳郭魚、虱目魚、硬殼貝類、 鰻魚、牡蠣、蝦類等(*7),若善加管理,這些種類皆有潛力發展上述FAO 提及減緩氣候變異衝擊的條件。農委會關於台灣沿岸水海產養殖業所提出的報告中,也提出七項推動永續性漁業的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即為發展海藻養殖的技術,除了海藻可成為優良的養殖飼料之外,它具備的碳截存還有製造生質能源的能力,也極具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潛力。
[參考資料]
(*1)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Policies, Practices and Financing for Food Security,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in. FAO (2010). 完整報告電子檔可取自以下連結: http://www.fao.org/docrep/013/i1881e/i1881e00.htm
(*2)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0- Facing challenges and seizing opportunities. FAO (2010). 全文詳見: ftp://ftp.fao.org/FI/brochure/SOFIA/2010/english_flyer.pdf
(*3) Worm, B. et al. (2006). Impact of Biodiversity Loss on Ocean Ecosystem Services. Science 314: 787-790. 全文詳見: http://palumbi.stanford.edu/PeoplePages/Worm2006.pdf
(*4) Fishery Resource. FAO (2011). 網址 http://www.fao.org/fishery/topic/2681/en
(*5) Primavera, J.H. (2009). Aquaculture in mangroves-Why should we/how can we? 全文詳見: http://www.beijer.kva.se/ftp/WIOAQUA/Primavera.pdf
(*6) Mai Po Wetland Habitat Factsheet. WWF (2010). 全文詳見: http://assets.wwfhk.panda.org/downloads/gei_wai.pdf
(*7) Su, M.S., Su, W.C. (2010-04-15) The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ostal Aquaculture in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uncil of Agriculture (COA), Taiwan. 全文詳見: http://www.agnet.org/library/eb/606/
作者簡介
林尚蓉,荷蘭瓦罕寧漢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 有機農業碩士班學生,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贊助下,目前人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實習。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下 農業怎麼變》林尚蓉 14-Mar-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蝦米?! 吃蝦碳排比牛高?》張楊乾1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