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失智的親人、安享的家庭」團體家屋提供如家的生活,讓長照不再是悲歌!

2025/01/05 18:40
5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在以失智症患者為服務對象的團體家屋,每日生活活動由專業人員導入復能機制的輔助。(圖/記者周厚賢攝)

【記者周厚賢/斗六報導】

假日的午後,小麗帶著先生、小孩走進斗六市的月亮團體家屋,探望她年高87歲失治重度的老父親。一年前因為嚴重的病情讓與父親居住的弟弟全家束手無策,透過資訊管道情況下知道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所附設的『月亮團體家屋』有堤供住宿型的照顧服務,於是經過姊弟的商議決定請父親住進家屋,在他完全不認得親人的情況下,藉由專業的護理師與社工的照顧而展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照片

▲團體家屋藉由小朋友參與的老幼共融活動,讓整個環境氣氛活潑起來。(圖/記者周厚賢攝)

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失智症已經影響全球三千六百萬人口裡大約10%的比例,在中壯年期前完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失智症在進入年齡老化時開始有影響您我的生活,據統計約3%的人口在65到74歲之間得到失智症,另外19%的人口則在75到84歲之間,而將近一半的人口超過85歲得到失智症。換言之,失智症在超高齡時期幾乎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問題!而且失智症又不若其他身體老化產生的不良於行患者,如何照顧好完全沒意識行為的失智症長者,而且病情無法痊癒只會隨著年紀增長惡化的現實面,就成為照顧者切身之痛。

照片

▲每天24小時有專業人員的照料下,讓這些渾然忘我的長輩有著被呵護照顧的溫暖。(圖/記者周厚賢攝)

「您知道甚麼是團體家屋(Group Home)嗎?」有別於國內處處林立的住宿型機構(俗稱養護中心、護理之家)所普遍定型為病房式住宿環境、輪椅管理的生活模式;團體家屋的空間規畫猶如一般家庭,有共用的客廳、餐廳、廚房、廁所,及屬於自己的臥室、廁所。照顧服務員及工作人員都有受過失智症相關訓練,他們像朋友家人一般陪伴患者共同生活,尊重患者的生活經驗並依照患者的獨特性與病程,依個人喜好與興趣制訂個別生活照顧計畫,將照顧及復健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中,且協助患者能夠從生活中維持其既有的功能,幫助失智症患者安心地過正常的生活,延緩退化的速度。所提供給失智症者一種小規模、家庭生活環境。

照片

▲「阿嬤雖然不認得我,但我知道她很高興!」家屬與長輩的會面中最能感受長輩在家屋的歸屬感。(圖/記者周厚賢攝)

「我們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 附設小太陽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的月亮團體家屋」社工葉雅倫表示,她服務的家屋是103年5月為全台第五家開辦對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服務。因為強調環境如家般的溫馨感受,在家屋內以重視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而在照護環境提供給失智症者小規模的生活場域。家屋每一天有專業服務團隊陪伴認知症者共同生活、一起用餐、一起維護家的生活環境及一起過生活的安排,讓雖沒有記憶的住民感受如家的延伸生活場域。在生活環境家庭化及照顧服務個別化的服務模式中滿足失智症老人之多元照顧服務需求,並提高其自主能力與生活品質。

照片

▲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所附設的『月亮團體家屋』,提供溫暖如家般的環境有,給入住的長輩有著深深的舒適感。(圖/記者周厚賢攝)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