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夏曉鵑:新移民勇敢站出來

2012/10/05 00:42
3,13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夏曉鵑,在一九九五年開始幫助外籍配偶至今,她認為,雖然現今台灣社會已較重視移民議題,但仍有許多可改進的地方。

記者廖婉羽/世新報導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夏曉鵑,在一九九五年開始幫助外籍配偶至今,她認為,雖然現今台灣社會已較重視移民議題,但仍有許多可改進的地方。

 夏曉鵑在大學時期和「美濃愛鄉協進會」創辦全台首個針對外籍配偶的中文班時,就開始為了外籍配偶的權益而四處奔走。和當初相比,夏曉鵑認為台灣不管是在法律層面或媒體相關報導,都從早期的漠視、偏見和歧視漸漸轉為正面積極態度。然而,夏曉鵑指出,和其他較先進國家的移民相比,在台的東南亞和大陸配偶權益仍較為薄弱。例如,就算在修法後,大陸配偶想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也要等六年才拿得到,其他先進國家的移民則是四年。夏曉鵑希望外籍配偶能挺身而出,「他們自身的力量被看見是很重要的,包括爭取再修法,跟政府倡議、抗議等,外籍移民的參與是非常關鍵的。」

 此外,夏曉鵑認為,台灣人民對外勞的偏見是有待改善的問題之一,原因有三,首先,有些人完全沒接觸過外勞,對他們不了解,需用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讓他們了解;再者,就是雖然有接觸過,但卻有錯誤的認知,認為外籍勞工來台搶了台灣人的飯碗,卻不知道其實外籍勞工相對帶動經濟效益。最後,則是現有的法規與政策強化了彼此間的歧視與偏見。

 「我們平常換工作有關乎逃跑嗎?那逃跑的意思是什麼?」夏曉鵑犀利地問。她說明,在台灣的外國人也是有分階級的。台灣法規限制東南亞籍勞工必須綁在雇主給的活動範圍,不能辭職也不能換工作,這種歧視與偏見反映在我國法律上,而法律又再強化一般民眾的偏見。夏曉鵑認為,台灣對外籍移民的態度,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深植心中的那條線

 夏曉鵑談及在台北火車站大廳的外籍勞工聚集事件,她認為,公共空間應是任何人都可使用的。夏曉鵑說明,人到了陌生的環境,就會想要跟有共同話題、語言相通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人之常情。媒體報導後,台北火車站順應民意拉起的紅線,夏曉鵑指出,此做法簡直如同美國以前的種族隔離政策。 夏曉鵑認為,台灣人常把尊重人權、尊重平等掛在嘴邊,但當行經外籍勞工聚集的地方,如中山北路的教堂時,多數人還是會刻意繞道、閃避,反映出台灣人根深蒂固的偏見與歧視。 夏曉鵑指出,此次事件「把我們心裡的『線』畫出來」,讓台灣人民面對種族和階級歧視的真實情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