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美國永續城市榜首!探索波特蘭的宜居宜行

2020/01/14 15:51
3,04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波特蘭的永續表現,其實在十年前的幾次評比裡就脫穎而出。當時,美國一家永續生活公司曾經以經濟、環境、綠色清淨科技等16項目,針對各城市進行整體永續評估,而波特蘭連續兩年蟬聯冠軍寶座!"

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高級專員 詹詒絜

 
  若列舉當前美國的永續城市,很多人可能會不禁聯想到建築指令極為嚴格的紐約和西雅圖,或是努力強化大眾交通運輸的舊金山。但是你知道嗎?號稱奧勒岡州內人口最多的城市——波特蘭,比起前面幾個大城市,觀光熱潮上雖然差遠,可是在永續表現上卻一點都不輸,甚至還更勝一籌!
  去年筆者參加國際知名智庫「美國能效經濟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ACEEE)在當地舉行工業節能年會,除了特赴汲取新知之外,也將這座城市的「宜居宜行」探索了一番。
 
活化交通廊道 整座城市皆宜行
  波特蘭的永續表現,其實在十年前的幾次評比裡就脫穎而出。當時,美國一家永續生活公司曾經以經濟、環境、綠色清淨科技等16項目,針對各城市進行整體永續評估,而波特蘭連續兩年蟬聯冠軍寶座!
  能有如此優異表現,不是沒有原因,早在1970年代,波特蘭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市民空間」,讓輕軌、巴士、自行車和私家汽車能共存於林蔭大道上,卻又不傷害行人步行空間。於是,政府將人行道規劃為上、下客的區域,並且讓公車和輕軌交錯使用車道,而汽車則自己用一個車道。
市區內處處可見銜接市區與郊區的輕軌
 
  談到這裡,讀者一定好奇,市區哪有那麼多的路面空間可以容納這些分隔道?為了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波特蘭的大眾運輸大多以「單行道」為主,也就是說乘客在一處上車往右,要再向左返回原處時,必須到相鄰的另一條街道上搭車,而非在原街道的對面。如此都市設計和規劃,減少了交通堵塞問題,也確保行人權利,甚至還有空間置放公共藝術品,或在人行道上鋪透水鋪面及植栽,活化了整座城市,也達防洪效果。
 
大面積綠化 不愧宜居城市之美譽
  除了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統外,市區內還散落著許多綠化公園,其中還出了個國際知名的治水案例:坦納泉公園Tanner Spring Park
  其實,這區域本來是個濕地湖泊,後來因為經濟發展被大規模填平,開發成商業區。不過到了20世紀尾時,政府決定要大改造一番,把近0.9英畝的地還給大自然,與周圍住宅區共存。
  在仔細設計下,這座公園成為波特蘭第一個用現地生態自然處理雨水,並調節當地生態系的案例。周圍設置的雨水收集系統,能夠將水導入公園內,再透過土壤層、生態池的達到自然淨化,形成健康的水循環系統。公園內多處設置如何用自然解決方案Natural-based solutions, NBS),達到生態與社會福祉雙贏效果,兼具濃厚的環境教育意義。而筆者在這裡看到許多孩子盯著水池的生物,許多大人在一旁休憩,確實這種的靜謐及祥和,真的會想讓人多駐足幾分。
坦納泉公園Tanner Spring Park)是波特蘭城市裡的一片綠洲
 
  此外,在這次工業年會場地的附近,筆者還意外發現全球第一個獲得LEED v.4社區發展(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ND)白金級認證的綠建築社區。這裡有綠地和生態池相間穿梭在住宅建築群裡,整個社區採取了一種叫做NORMNatural Organic Recycling Machine的回收水系統,現場on-site、非集中化decentralized)地處理廢水。過程中,汙水、雨水會先經過厭氧裝置、滴濾器,再經過周遭三層的綠地、溼地過濾和脫氧裝置,最後消毒後就直接供應社區,因此,住戶們所使用的水100%是廢水回收,而比起大型都會區的廢水處理系統,這種非集中化的汙水處理,在用電量上也少很多。
意外發現全球第一個獲得LEED v.4社區發展(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ND)白金級認證的綠建築社區。
 
  之前,基金會與ACEEE合作產出一份美國城市低碳住行的政策報告,裡面就提到波特蘭在做房屋交易時,是強制揭露建築能源使用量,可見市政府當局也是相當重視建築節能這一塊。而此次藉著出差之際,順道走訪了波特蘭的永續特點,讓筆者更加覺得,無論是在建築指令上,或是交通規劃上,這座城市都能夠成為台灣學習的典範。
 
【延伸閱讀】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