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耕一世情 聽他們細說老牛點滴

2010/10/24 22:50
9,594次瀏覽 ・ 44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3
檢舉

    老牛是早期台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功臣之一,牠們原本是農民的生財工具。但是一起工作久了以後,老牛在農夫心中的地位早就不只如此。透過這則報導,希望能重現早期台灣牛的文化。

    記者走訪位於台南縣老牛的家,這個地方幾個月前曾因為老農夫梁平不捨送走老牛的眼淚而登上新聞版面。然而其實老牛的家裡面還陳列了許多早期台灣牛下田耕作必備的器具。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不到。我們也訪問到了退休的老農夫,請他和我們分享這些物品的用途,更重要的還有以前的農夫與老牛的互動。

    說到台灣牛文化,就絕對不能忽略牛墟。牛墟是早期農民交易牛隻的露天市集。現在僅存北港、善化、鹽水三處牛墟。而交易的物品也早已不是牛隻,而是琳瑯滿目的商品。透過當地年長居民口述,也希望讓大家知道早期牛墟實際的情形以及熱鬧的場景。有趣的是,早期的牛和人一樣,都有張身分證,農夫憑著證件才能在牛墟交易。

    農業機械化後,台灣牛的地位迅速被取代,越來越不受重視又缺乏保護。老牛的家指出,台灣牛僅存的數目比國際保育鳥類黑面琵鷺還要稀少。對照以前農夫會在牛往生後立碑紀念牠們生前的付出,格外令人感嘆。老牛將一生奉獻給台灣農業,就算不求回報,我們也應當給予牠們完善的照顧。

照片

圖一:早期的台灣牛跟農夫

照片

圖二:早期農夫紀念台灣牛 特別立碑紀念

照片

圖三:牛車是早期主要的交通工具,孩童也常搭便車上下學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Julia (未驗證) ・ 2010/10/26 14:36

過音進步了喔
繼續加油

Ju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