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家扶調查:體罰對親子關係有負面影響 籲合宜管教

2024/12/03 13:15
1,52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針對行政院會28日通過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刪除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等文字,我們樂見修法能朝向符合CRC之精神,亦跟上日、韓、德、法等國際趨勢,法規導引社會文化的方向,也代表正向管教的社會道德價值繼續地實踐。父母對兒少有保護和教養的責任,而教養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會愛別人、愛自己、自律生活,並能健康快樂成長,且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暴力傷害。

家扶基金會2024年及2023年分別對家長及兒少進行教養看法調查,發現「體罰後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在兒少與家長感受上的百分比差距甚大,包括「擔心不被父母接納」(24.1%)、「減少與父母溝通」(30.7%)、「不願向父母分享心事」(33.3%)、甚至「無法自在的接近父母」(44.2%)的感受差距最多,顯見體罰對親子關係帶來的是負面影響,更與家長管教原意背道而馳。

另從兒少保護案件的施虐者因素,「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負向情緒行為特質」皆占多數。父母懲戒權易有負向管教、體罰之連結,且暴力對待兒少只會收到一時制止的效果,無法教會孩子常規紀律的遵守,嚴重的更造成兒少有負面的身心理、行為和人格養成的影響,複製習得的暴力行為到其他人際關係之中,甚至延續到下一代的親子關係。唯有營造正向親子關係,才是給予兒少生命中最寶貴的禮物,在正向教養策略上,多年來家扶計畫性地推動親職教育方案,以促進家長合宜管教、提升兒少的保護因子。其中參與親職教育課程的家長曾分享「以前希望讓孩子快點聽話,曾急用體罰,回想起來孩子恐懼的表情,讓我又心疼又挫折;現在學到的技巧,如用「回應」取代「反應」,理性地和小孩溝通能達到教養果效,親子關係也更親密」。

教養是一條漫漫長路,要面對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這也將是不會中斷的學習歷程。父母的情緒或起於個人因素,或對子女期待和挫折而生,合宜的抒發情緒的管道與方式,以及適時求助是必要的。家扶廣為推動的快樂親子五步驟『不閉打小孩』(「不」要生氣-深呼吸10下、「閉」上眼睛-靜心10分鐘、「打」給家扶-專線求助0800-07-8585;「小」孩抱抱-擁抱孩子10秒鐘;「孩」要大笑-與孩子大笑10聲),提醒大人們留意負面情緒,轉化正向互動、與孩子好好溝通。而親職教育學習與求助管道,在公私部門已建置各種平台,鼓勵家長可多善用。「愛,需要學習才會有力量」,在教養的路上不會孤單,面對困難亦請適時求援、不要獨自面對。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