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

2007/06/10 23:32
2,89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

導演:尚 賈克 貝內 (Jean-Jacques Beineix)

編劇:尚 賈克 貝內 (Jean-Jacques Beineix)

年代:1986 

瘋子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是不存在的,不是說瘋子不存在,而是在當時人的眼中並不視他們為瘋子,但在資本社會成形後那些自認為居於社會主流優勢地位的人,開始將兩者給隔絕開來,建造起精神病院將他們隔離起來,用自以為一套的規範去「治療」他們,現在這樣的意識在許多團體社會結構中都可窺見,當我們的表現行為不在體系之內馬上便受到排擠或視之為異類,而主流價值思想的模式卻往往趨於保守劃一,所有的一切都在追求個人主義的享受與齊一性的特色,因此抹殺了許多遊走於社會邊緣的低下階層人物,試問這社會給他們多少機會。

 在《巴黎野玫瑰》(Degrees in the Morning1986)中所要探討的就是看片中角色如何在冰冷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逐步的邁向死亡之路。男主角是安於現狀沒有高遠抱負的青年,平日做些粗工以維持生計,他的女友貝蒂卻與他的想法相反,帶有偏激、躁鬱的心理,而他所代表的就是對理性資本社會的反動。

在一開始她因為不滿男友的老闆(小資本家)毫不人道的剝削男友,要他漆整條街的房屋,因為對他的座車潑灑油漆,最後甚至放火燒了他們所住的家,而到城市中貝蒂的朋友家住,擁有高度自覺意識的她,寧可燒毀他倆的天地也不願繼續當那老闆的奴隸。 當他們到城市中定居後,也到了她朋友的男友所開的餐廳工作,不過也因為受不了一位女客人一直挑剔毛病與抱怨而引起衝突,她這樣激烈火爆的性格,也讓他,去傷害了一位不願出版他男友的書並且回信中給予批評的出版商,如果我們先把她那激烈的個性擺一邊來看,在他們所處的生活底下,這個社會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機會,貝蒂一直對他男友所寫的書充滿希望,看好他是一位有前景的作家,所以一心帶他脫離幹粗活的工作,還幫他把手稿都打成完整的書面寄到各出版社,不過就是沒有人肯給他們機會出版,借由出版商的回信中也可以知道,他們不買這版權不是因為書的內容性不好,而是文本上的意識型態問題,這也反映出社會意識的保守,這也打破了民粹主義(Populism)的迷思。 

影片最後貝蒂因為受不了沒有懷孕的打擊終而發瘋,全片的色調也由明亮的高彩度漸漸變到精神病院中的冷灰色調,他們擁抱著希望但社會回饋的是絕望。 在現在的社會中要做自己從來就是一件值得挑戰的困難,寫書要寫符合社會價值標準、當服務生永遠是低聲下氣的角色。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果我們都無法犧牲掉一點自身性格,那就像貝蒂一樣無法存活於現實的社會中,現實社會總是殘酷,貝蒂在片中便詮釋出了社會殘酷的一面,也告訴了我們現實的面貌,諷刺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向追求獨特個性的自我,其實每個人的個性都遭受到社會上的壓迫。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