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戲劇,認識自身檳榔文化

文字-A A +A

公民記者:Fasa' Namoh

今年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簡稱〈衛促會〉,在花蓮地區執行無檳榔支持環境計畫,〈衛促會〉團隊認為,要進入原住民族部落,應該要從認識原住民文化開始,〈衛促會〉邀請三個阿美族部落的團體來演出關於傳統檳榔文化的短劇。

這三個團隊搭配每一次的講座,演出減檳計畫的短劇,他們分別是「但以理劇團」、「太巴塱國小劇團」、「原鄉蘋果隊」,但以理劇團是由4位阿美族的大學與研究生所組成,他們分別來自東華大學與台灣大學,演出的劇名『「再」「見」檳榔』。太巴塱國小劇團則是由8位太巴塱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所組成的,劇名為「拒絕商品檳榔」,原鄉蘋果隊則是由壽豐鄉6位部落婦女共同演出劇名「我要健康,拒絕商品檳榔」之短劇。

(圖1: 太巴塱國小劇團)

值得一提的是太巴塱國小的學生,全程戲劇演出是用阿美語進行,這樣的練習,除了讓小學生能夠使用族語演出減檳的戲劇之外,實際向部落族人分享戲劇時,族語的演出也讓族人們更深刻了解在部落施行減檳計畫的行動。但以理劇團的排練則是每週約在東華大學校內進行練習,其中有3位團員,從未正確的了解自己族群的文化檳榔典故,因此本次與〈衛促會〉的合作,也讓團員從演戲編排的過程中,開始明白檳榔商品化的過程,也參與〈衛促會〉在壽豐鄉舉辦的「進擊的行動-檳榔防制工作坊」,進一步從〈衛促會〉擅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探討檳榔在原住民部落轉變的歷史原因。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原鄉蘋果隊的6位媽媽們,他們就是一群生活在部落的婦女,每一天都得面對家人和朋友吃檳榔的習慣,但本次的合作,也讓他們理解到現在嚼檳榔,跟過去的阿美族嚼檳榔是有很大的差異,而這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讓他們在與〈衛促會〉討論編劇的內容時,也一併的編排到短劇的故事中。

(圖2:原鄉蘋果隊)

(圖3:但以理劇團)

今年的無檳榔支持環境計畫,〈衛促會〉試著嘗試找另一個出口,來與部落的族人面對面的討論當代檳榔商品化存在的真相,也讓族人們從過去祖先的文化檳榔作為彼此對話的起點,而不是單向傳統衛教強迫式的要他們戒檳。〈衛促會〉看到過去衛教無法根除檳榔問題的因素,透過回到族人熟悉的文化,進而與這3個劇團搭配,試圖從戲劇在部落的演出,引發族人對文化的甦醒與實踐行動。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14.11.07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加入時間: 2014.11.07
44則報導
4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透過戲劇,認識自身檳榔文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64篇報導,共13,19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64篇報導

13,19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