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一朵花 綻放新「織」態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呂山珊、郭采縈/臺南市報導】說到關廟,多數人都會想到酸甜的鳳梨,但你知道鳳梨除了果肉可以食用外,它的莖葉也能利用嗎?一朵花工作室負責人許玓維,收集農民採收鳳梨後不要的莖葉,將其取纖、清洗、曝曬,取得如棉麻般的纖維,再把纖維捻成足以織布的細線,既能減少化學物質的利用,也傳承百年前的技藝。

重現技藝 全靠自己摸索

五年前,許玓維返回家鄉,無薪推廣宋江陣臉譜,但就當她到文教相關單位求職時,卻被對方的「繼續回去推廣吧」回絕。「那時候有點不太甘願。」許玓維苦笑著說,「天哪!那些人是要我餓死嗎?」於是她索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推廣宋江陣臉譜之外,偶爾也接企劃案,維持基本生活,並增設植物染課程,後來更開始研究鳳梨纖維。

「之前台灣有使用的歷史,為什麼現在都沒有?」十年前,學原住民相關工藝的許玓維得知鳳梨纖維可以使用,但在關廟卻沒有被適當利用的情況,於是許玓維有了發展契機,一改工作室的推廣主題,將原先的宋江陣臉譜、植物染,轉為鳳梨纖維。

剩下的鳳梨葉通常只有堆肥之用,但是許玓維認為鳳梨葉取纖製服會有更可觀的用處。 攝影 / 郭采縈

許玓維表示,台灣在鳳梨取纖方面文獻資料不足,既沒有資源,也沒有前人可以詢問,一切只能憑藉網路搜尋其他國家的影片來摸索、學習,所以她只好用最原始的人力生產。手邊的器具雖比不上他國來的專業,也不足以量產,但這些過程都成為了個人經驗的累積。

目前鳳梨纖維的相關工作,因為還停留在純人力的部分,所以每次取出的纖維量總是不多,就連原先的計劃都可能延後。像是她原本預計下半年要從取纖進入到織帶程序,礙於手邊原料及人力的不足,進度勢必延誤。

從校園著手 讓鳳梨技藝落地生根

近年政府推動各學校發展特色課程,整合地區人文特色來設計課程內容。關廟區許多學校便從鳳梨做發想,找來許玓維指導如何取纖,並將剩餘的殘渣做手抄紙,把鳳梨多元利用的概念傳輸給學生。

課堂上許玓維細細講解取纖過程,從刮除葉肉到清洗纖維,每個步驟都毫不馬虎,再將刮除的葉肉渣打碎製成紙漿曬乾。學生們按部就班地跟著做,不時互相討論、彼此幫忙,或許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門有趣的課,但無形之中,孩子們也更瞭解了在地文化。

在校園向下扎根外,許玓維更配合社區開設課程,讓社區的退休媽媽們有了消磨時間的活動。基於過去務農、做粗活的成長背景,退休媽媽們在取纖時較容易掌握角度及力道的平衡,這種「巧勁」是年輕人還無法體會的。許玓維希望,鳳梨纖維能發展成社區產業,提供在地婦女二度就業的機會,替退休生活找到新價值。

許玓維正在指導學生如何取纖,學生們在她身邊圍成一圈專心看著。 攝影 / 呂山珊

視他人質疑如浮雲 無懼向前

「取纖」首先要有足夠的莖葉,為此,許玓維獨自拜訪附近農民。過去農民都是將拋棄的莖葉做堆肥使用,因為需求量不大,對農民沒有太大影響,都會答應她的要求,只是當他們聽到這些是要用來取纖製作布料,多少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農民接觸許玓維瞭解她的取纖計畫後表示,目前取纖技術不夠成熟,也沒有太多經費及資源,想發展成衣工業機會不大。更實際面的是,莖葉回收對農民沒有明顯效益,或許將來可以考慮建立互惠的合作方式,讓農民有實質回饋才能獲得更多認同。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她的想法,但許玓維在意的不是這項技術是否能量產,也不是成品的經濟價值,重要的是技藝能傳承,呈現鳳梨的嶄新面貌。

人力取纖僅以湯匙做輔助工具,需花費大量時間及體力,拉出纖維時更要非常細心專注。 攝影 / 呂山珊

不怕後繼無人 放眼國際時尚圈

許玓維這些年來走得辛苦,在求職時碰壁,投入取纖的工作後,又不被所有人看好,現在更面臨技術不足與人手有限的問題,但她從未曾放棄。

過往的受挫經驗,許玓維想提攜對鳳梨纖維技藝有興趣的後輩,她說:「未來我也想發展這塊,讓學工藝的年輕人可以有一份基本的收入。」她更希望能成立一個整合資源的平台,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提供他們完善與交流管道,不必面臨與她相同的窘境。許玓維還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期許未來能將鳳梨纖維融入時尚產業,走上國際伸展台。

 

採訪側記

在許玓維提到她面試的工作單位的時候,讓我們感覺到在社會成見下,大家認為藝術推廣是志工性質的工作,沒有實際的報酬也是合理的。常會有人抱怨家鄉的產業沒落,沒有年輕人願意回來經營,但是地方有權勢的人願意給的資源與條件太少,或是用投資報酬率的眼光來衡量藝術與傳統的價值,都對當地傳統藝文推展相當不利。

 

延伸閱讀

WUTALK 一起「話」台南

鴻佳庇護 讓心障者歡喜成長

府城「繡」才林玉泉 推廣傳承刺繡文化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4則報導
2,338則影音
72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479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2,110
推:
2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3,116
推:
4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7,342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4,040
推:
1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5,535
推:
4
回應:
0
3:50

《和合夢》突破性別框架的跨時代戲劇之旅

2024-09-23
瀏覽:
8,395
推:
0
回應:
0
3:04

譚宸翔 十年浪犬志工 分享認養要領

2024-09-20
瀏覽:
10,820
推:
2
回應:
0
2:17

點點善 將身障者畫作轉化為文創商品

2024-09-18
瀏覽:
20,307
推:
6
回應:
0
3:29

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2024-09-16
瀏覽:
8,152
推:
1
回應:
0

關廟一朵花 綻放新「織」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281篇報導,共13,14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281篇報導

13,14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