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鎰榮/攝 王繼強/文
溪州,是旗山南邊一個充滿香蕉特色風情的庄頭。過去由於雨季楠梓仙溪洪水氾濫,為當地土壤帶來大量有機質養分,在沙與土黃金比例搭配下,種出深受日本人的喜愛的舊北蕉。在這裡,人人都跟種香蕉有關,隨處可見阿公穿著滴滿香蕉乳汁的白色內衣,騎著載滿一筆筆香蕉的KAWASAKY摩托車,從眼前經過,帶來的清風似乎聽見溪州庄過去蕉城風華聲響,冰果室包廂男女間的相約耳語,戲院明星隨片登台的宣傳車聲響,是一種不同於旗山街區的娛樂生活熱度,也隨著香蕉產業的興衰而上下起伏。
1938年溪州的「大和座」戲院由當時五保保正郭振勝先生出資,並請「日本大阪工業專科學校」留學的二兒子郭藻梗先生設計完成。郭家從清朝時期到此開墾後就久居溪州,日治時期屬於南洲里一帶的大戶人家,人丁興旺且種蕉者眾,家庭特別重視孩童的教育,因此郭家出了不少老師和校長,其中設計戲院的郭藻梗先生,過去更曾任『台灣省立花蓮工業職業學校』首任台灣人校長。
而曾在旗山第二公學校〈溪洲國民小學〉的郭老師回憶,我20歲的時候任職於旗山第二公學校的老師,當時ヤマト(yamato)(大和座)正興建,戲院大概可以容納百多人,內做布袋戲、大戲及電影都有,我還曾帶著老婆一起去看過電影,但當時由於女孩子要顧家、顧孩子很少去戲院,都是男生去看比較多。
為了避開農忙時間,大和座的戲碼差不多都是下午三、四點開始,演到五點散戲後回家吃晚餐,在當時打電話都覺得奢侈的年代,這是最享受、高檔的休閒娛樂活動。戲院剛開使營業時,還是郭家的人看戲佔多數,而後越來越多從大坑、蟧碡坑、和尚寮、十八份等地來看戲的厝邊,五保的發展也隨戲院建設越來越熱鬧,帶動附近的商業氣氛,漸漸菜市場、夜市、飯桌仔等產業一一開設,深深影響溪洲地區的街區發展。
如今走訪溪州的大和座,已鮮少人知道他過去曾有個日本的名稱。1957年,陳皆興先生擔任高雄縣長時來此,希望戲院能夠因應地方特色並去除日本化,改名為「大洲戲院」,如今戲院門面「陳皆興提」的四個小字,有點被風化的字體效果,娓娓道出時代變化的軌跡。
過去大洲戲院可說是包場經營的社區根經濟,服務的客群多半是溪州在地的鄉親。從老蕉農的口中可以知道,大洲戲院除了自己有固定的戲碼安排外,也會有大戶蕉農以「包場」的方式,一場約一至兩週的包場放映,除了回饋鄉里引進好看的片子外,也招待前來幫忙的長工、移工與親朋好友,也在包場時候賺點外快,讓地方的藝文氣息有所進展。
好景不常,在60年代高雄加工出口的經濟起飛時,把人帶往都市,加上電視的快速普及,終究不敵潮流,大洲戲院在民國71年前後停止營運。但建築物主體外觀依舊存在,提醒著每個曾經在此看戲、看劇擁有歡笑、悲傷與感動的朋友們,串聯著日治及戰後不同世代共同交織的回憶。
所以,在溪洲整個地區的發展,若要真實地呈現在地的文化與特色,一定要保護保留大洲戲院的完整性,也才能凸顯郭家在溪洲文化的舉足輕重了!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郭藻楰(音同瑜)先生
大阪高等工業學校畢業
謝謝您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