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圖書館腦展講座4/11負面童年經驗或童年創傷,如何超越困境、創造順境?

文字-A A +A

大直圖書館腦展講座4/11負面童年經驗或童年創傷,如何超越困境、創造順境?

2021/4/14  3:52   
【公民記者:盧惠琴/台北報導】

4/11 社團法人新北市兒童創傷服務協會 盧惠琴 理事長表示:

負面童年經驗或童年創傷,如何超越困境、創造順境?

近年來,兒少保護相關案件通報數持續居高不下,兒童虐待類型包含
(1)身體虐待:施行不當或過度體罰,照顧者使用工具或徒手造成孩子身體上的傷害,常見如甩巴掌、以皮帶或棍子抽打、徒手用拳頭、用菸蒂燒燙、搖晃嬰兒等,易造成兒童明顯外傷、身體器官損害而導致兒童身體受到傷害或甚至嚴重者造成孩子死亡。

(2) 精神虐待:照顧者感受到孩子的需求或痛苦,卻選擇漠視、冷漠、拒絕回應或充滿敵意,對兒童的漠不關心、冷落、排斥或經常恐嚇、高聲喝罵、批評、挑剔或藐視、高壓管理等,讓孩子長期持續產生強烈孤獨、被孤立及不被喜愛的感受,是擊垮孩子自尊心關鍵因素,甚至導致身體發育不良、情緒或行為障礙等,促使兒童在情緒、情感和智力三方面發展受到阻礙。

(3)性虐待:照顧者以滿足自己慾望而對孩子施加的性行為,包含對兒童撫摸或展露性器官、性交、亂倫、利用兒童拍攝淫褻照片、影片或是讓孩子長期暴露於色情環境之中等,性暴力往往是權力的不對等,大欺小的權力展現,因此任何性別都有可能成為施虐者和受害者,往往受害兒童通常會因施虐者的恐嚇或權力的支配與全面控制而保持沉默更「惜字如金」,且因通常缺乏明顯外傷,所以導致受虐有如「潘朵拉的盒子」不易被揭發,兒童受害長達數年並非罕見。

(4) 疏忽:照顧者未能在生活中適當的提供兒童在飲食、營養、健康、安全及教育等方面的需要,而常見的疏忽如營養不良、居住環境惡劣、學齡年紀卻未就學等或導致孩子可能身體有異味或外表骯髒邋遢,易成為同儕嘲諷、排擠、拒絕和霸凌的對象,甚至把未滿六歲兒童單獨留在家中或隔離在照顧者眼不能及的環境下、甚至不幫兒童辦理戶籍登記或惡意遺棄兒童等等,照顧者一個小小的疏忽,就會形成兒童的虐待,兒童在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生活需求沒有足夠得到基本照顧時,易導致兒童發展遲緩或影響精神功能、生命安全健康。」

今年更是創下十年來新高。這份數據凸顯了社會安全網上出現了一個龐大的漏洞。我們總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那麼,強化社會安全網來保護兒少、使其得以在身心安全且穩定的環境中成長,便成了當務之急。在現今社會少子化的趨勢下,兒童是越發珍貴的社會資產,「兒虐」議題不僅只針對個人身心健康,更涉及社會公共衛生及社區安全照護、警政、社政、司法單位等相關領域。而創造出「零兒虐」的社會,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重視並守護珍貴的兒童,避免悲劇一再上演。

而在眾多的兒虐相關案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可由外在痕跡看出端倪的體罰,非物理方式的處罰雖較少被關注,但仍是造成兒少心理創傷的原因之一。排擠、隔離,這種心理上的折磨,比起皮肉傷更難以痊癒。楊聰財醫師強調,心理層面的負面對待也屬於「霸凌」的一種,建議家長多注意孩子回家後是否出現異常沉默等行徑,並主動關心在校近況。此外,在衛生福利部所頒布的「兒少虐待及疏忽–醫事人員工作手冊中,也強調「對兒童疏於照顧」亦被視為「兒童虐待」,且這種虐待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

此外,在受虐兒少的案例中經常會提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而提早認識PTSD、了解前期輕微表徵,並適時給予心理支持及陪伴以減緩兒童心理壓力,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創傷」,便成了我們「超前佈署」的重要環節。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18)中所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指的是一個人經歷了極度嚴重的創傷壓力事件,感受到「害怕、無助感或恐怖」,而且已經達到病態的程度。此類壓力通常與自身瀕臨死亡或感受他人死亡有關,抑或是遭受嚴重的身心暴力,也有可能是必須重複暴露在極端創傷事件中。常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包含下列幾種症狀——創傷經驗再體驗過度警覺逃避及麻木出現與事件相關之「負向認知及情緒」—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18)因創傷而導致的杯弓蛇影,會使人在生活中持續過度警覺,會造成無法專心、焦慮、失眠、易怒等影響;有些人則是會選擇逃避接受與事件相關的刺激,包含人、事、時、地、物等等。而負向認知及情緒則會表現在扭曲事件前因後果,導致將責任歸咎於自身或他人,因而陷入負面情緒中,甚至疏離人群。

雖說「適當的壓力」可促使腦內不同區域的活躍與合作,進而提升大腦功能,但當童年的不良經驗過度影響自身而使得大腦無法應對時,就會產生上述的「心理創傷」。許多研究指出,不適當的壓力所造成的創傷與前額葉皮質、杏仁核以及海馬迴衰退有關,而大腦裡的這些部份便是兒童腦部發展的關鍵。隨著精神科學的發展,我們能瞭解到這些創傷會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發育,成為兒童對於社會認知與發展的阻礙。
【詳:圖1】

別讓童年傷害跟著你一輩子,你可以做什麼改變?
超越困境、創造順境,現在是你開始按下「停止鍵」,與過去好好的道別,此刻讓自己開始往「復原」的路走,從十種方法入手:
一、「覺知腦力」的有限性
        當壓力大於腦力時,大腦有如彈力球失去原有彈性,適時的依個人「舒壓」方
        法,有助於腦力恢復彈性。
二、壓力反應與精神狀況
       (1)外在要求、(2)內在要求,覺察主要壓力來源避開危險性。
三、足定氣靜的腦基本操練法:每小時讓頭腦有3~5分鐘的放鬆。【詳:圖2】
四、檢測腦力/壓力紅綠燈APP/免費軟體下載。【詳:圖3】
五、好的壓力管理
       能夠幫助個體減壓,能將壓力轉變為助力,增強大腦的抗壓性與個體的心理韌
       性。
六、家人、親友的陪伴與支持
       在黑暗中,用溫柔堅定的「愛與力量」陪伴與心理支持是黑暗中溫暖的光。
七、提昇自信心:學習新的才藝、技能,多元學習有助自信心的提昇。
八、生活九宮格<量身定制屬於自己生活中的九宮格>
       (1)均衡飲食
       (2)好的睡眠品質
       (3)手指穴道按摩
       (4)閱讀
       (5)大笑
       (6)唱歌
       (7)畫畫
       (8)戶外活動(曬太陽-感受陽光的溫暖):
            走路、運動、爬山、騎腳踏車、游泳、跳舞、聽海、看畫展..等
       (9)參與社團活動與人互動。
九、換一個角度看人生
       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以多元思考發展自我的精采生命。
十、避免成為「社會孤島」:豐富多元自我,連結人際好關係。

綜上所述,無論是成人或兒少,都有可能遭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纏身,因此,在面對困境時的解決之道,就成了人人必須面對的課題。困境來襲時,除了咬緊牙關、盡力應對之外,最好能找些信任的人「三五成群」,彼此多聊聊,試著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或面對。「受過傷痛的人,懂得復原的喜悅」,人生種種境遇,都是既真實又珍貴的經驗與體悟,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快樂或憂愁,生命故事中的跌宕起伏會轉化為智慧的累積與展現。

【 圖:社團法人新北市兒童創傷服務協會 提供】

【圖1: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提供】

圖2: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提供】


【圖3: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提供

「腦的美麗境界展覽五場公益講座」:

<講座一>、4/10(六)邀請郭健/中醫師,主題「不倒翁學校-銀髮健身旅遊」,講師現場提供輕量竹製健走杖帶領民眾練習,另破除輪椅迷思,解說輔具挑選以最單純的輔助去維持活動機能與教導民眾實際使用及帶領民眾認識如何增加行動不便者出門的動力。

<講座二>、4/11(日)邀請 盧惠琴/社團法人新北市兒童創傷服務協會理事長主題「負面童年經驗或童年創傷,如何超越困境、創造順境?」,今日講師分享「童年負面經歷或童年創傷」相關的兒虐新聞且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藉由社會重大兒虐新聞相關報導,特別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青少年到家庭一系列從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疏忽等新聞事件,帶領民眾去認識兒童創傷與分享童年經驗的超越與昇華三個成功案例,「懂得復原的喜悅」歷經負面童年經驗及童年創傷的孩子,成功的超越困境、創造順境,另以性虐待、兒虐疏忽2個公益短片讓現場民眾透過學習法律新知並保護世界上最弱勢的兒童,另外特別提到別讓童年傷害跟著你一輩子,超越困境、創造順境從「十種方法」入手。

<講座三>4/17(六)邀請 許家綺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 主題「情緒勒索的辨識與反制」

 <講座四>4/18(日)特別邀請 公益大使:劉承武(檢察官)/全國被害人權協會副理事長,主題:「精神困擾者犯罪處置探討」,前言:精神病已經是重要的現代疾病,人數逐漸增加,更形成慢性病情持續嚴重下去!加上治療的藥物後作用及不良反應(例如:部分思考產生反應變慢等)部分藥物更造成病人腦部產生化學變化的不良影響,形成病人不願意接受如此藥物的治療方法,甚至還產生造成想離開人世間的念頭。況因為目前醫療環境不佳,醫生在忙碌下,並未依據醫師法規定12條之一規定詳細說明精神藥物治療的各種不良反應及後遺症,病人及家屬對治療的藥物不暸解,也有看到媒體報導而對藥物的副作用有過度解讀,更有部分未能與醫師好好溝通丶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應對)不同程度和不同層次差異之病情,再作出適合現時狀況良好之治療方針及預後計劃的方法,更容易形成病人不願意接受如此精神藥物的治療方法!當然必須在演講當場具體明確詳述目前精神科所用藥物會產生之不良反應,以及會造成病人腦部產生化學變化的不良影響!始能落實及貫徹病人的知情同意權而兼顧醫生的專業自主權。讓醫生病人共生共榮共贏及和諧方向邁進。精神困擾者犯罪,造成社會上的不安感提昇,其長期未接受治療,不願服藥,加上家人無法照顧他,才造成這些不安干擾事件,以20萬的病人,一年發生3件,這0.0015%的機率比一個人在路上走被車撞到的機率還要少,但是我們就把它看得非常嚴重,把思覺失調症病人當洪水猛獸,我想是因為社會大眾對這個疾病不了解,對病人不了解,也沒有理智性地從數據來看待,我們走在路上被車撞的機會,比病人發生殺人要高得高,所以這機率應該是相當少的,機率多高?3除以20萬,0.0015%,幾乎是等於0,我們可以這樣來了解,而且只要大家支持、關心病人,在需要時伸出援手,有良好之社區精神醫療照護,就不會發生任何傷人傷己之事件了。必須早日面對現實,讓社會大眾及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明瞭真相而一點一點累積經驗分享建立起來共贏思考方式!才能找到一個讓精神病患者及社會大眾安心、安全、安寧需要之真正適合的醫療常規及法律見解!我們基於人格尊嚴、人道關懷、人文素養、以人為本、人權思考的信念與普世價值文明標準及公道正義之理想,更應該尋求多層面專業知識的共識!遂應邀演講此內容來拋磚引玉,激發更多靈感創意點子,一起來面對解決難題!

<講座五>4/24(六)邀請 周志和/台北精健學苑團長,主題「大腦與精神健康之道

藉由本次活動,宣導腦科學應用於「生活、健康」,讓民眾因應世代趨勢而豐富生活,本次安排「五場專題健康講座」,主辦單位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與合辦單位台北市立大直圖書館、社團法人新北市兒童創傷服務協會,於4月份舉辦「腦的美麗境界」講座4/10-4/24為期二週,講座時間:10-12點,地點:位於台北市大直圖書館/視聽室(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25號5樓),「腦的美麗境界」精神樂活系列五場精彩講座,將帶給民眾「腦科學知識饗宴」並發現「意識的棲息之地」,期待透過本次活動啟發民眾落實精神「健康樂活人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親臨。

本次活動提供:
(1)公務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2小時》及(2)閱讀存摺點數《5點》

【圖:郭健/中醫師】

【圖: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提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20.09.09

盧惠琴

加入時間: 2020.09.09
22則報導
16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大直圖書館腦展講座4/11負面童年經驗或童年創傷,如何超越困境、創造順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187篇報導,共13,208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187篇報導

13,208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