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 We Move東京帕運倒數10天 邀請國人攜手支持帕運英雄

文字-A A +A

4年一屆的帕運,是全世界肢體、視覺及智能障礙者競技水準最高的運動盛事,更是選手實現夢想的舞台。帕運起源於1948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與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IPC)在2000年雪梨帕運時,達成「奧運主辦國在奧運結束後舉辦帕運」的協議。本屆帕運將於東京奧運結束後15天登場,今日進入東京帕運倒數10天 期待國人攜手支持帕運英雄。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提出讓透過帕拉運動創造更融合社會的願景(Make for an inclusive world through Para sport),從中剖析帕拉運動,除更快(Faster)、更高(Higher)、更强(Stronger)的競技表現外,更負有一定社會責任使命。
本屆賽事已取得參賽資格的選手,計有桌球選手盧碧春(參加女子TT4級單打)、程銘志(參加男子TT5級單打)、田曉雯(參加女子TT10級單打與團體賽)與林姿妤(參加女子TT10級單打與團體賽)、田徑選手楊川輝(參加男子T11級跳遠)與劉雅婷(參加女子F12級標槍)、健力選手林亞璇(參加女子61公斤量級)、柔道選手李凱琳(參與女子B2級、48公斤量級)、羽球選手方振宇(參與男子SU5級單打)及游泳選手陳亮達(參與男子SM7級200公尺混合、S7級100公尺仰式、S7級400公尺自由式),選手除全力投入備戰外,並藉此機會,期待國人一起支持IPC提出「透過帕拉運動打造融合世界(Make for an inclusive world through Para sport)」的願景,讓更多身心障礙者「愛運動」的心都能「動無礙(運動無障礙)」。

培訓系統優化(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國民體育季刊)

為輔助選手提升競技表現及達成社會使命,體育署於2019年身心障礙者體育運動論壇後,積極推出各項方案,期透過競技鼓動全民(培育身心障礙選手,並藉精湛競技表現,鼓動全民支持身障者參與運動)、全民支持競技(藉倡議與宣導,營造社會支持氛圍,為身心障礙者邁向競技運動建立堅實後盾)之策略,落實培訓身心障礙運動選手,並發揮選手社會影響力,引領保障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權,以下謹要點呈現「選手培育」及「社會影響力」及「未來展望」等策進作為。

【選手培育面】
初擬身心障礙競技運動人才培育概念圖,以現行策進及中程計畫滾動優化雙軌並進,分別推動「綜合型賽事備戰」、「潛力新秀培植」、「運動i臺灣全民普及」、「倡議、教育營造氛圍」等作業:

(一)培育概念圖要點如下:
1.綜合型賽事備戰:針對綜合性賽會潛力奪牌選手提供長期備戰資源,提供運科及體能訓練等跨域服務。
2.潛力新秀培植:以在地培育為原則,提供潛力選手個人訓練營養金及訓練場域所需費用,為國際競賽培植潛力新秀,建立身心障礙運動競技接班梯隊。
3.基層運動據點:列入中程規劃,透過制度引導,鼓勵縣市重視基層身心障礙選手培育,引進在地資源,提升選手培育深度。
4.運動i臺灣全民普及:優化身心障礙運動樂活計畫推動作業,並配合運動i臺灣計畫轉型,以主流化為精神,普及基層身心障礙運動參與人口。
5.倡議、教育營造氛圍:跨域合作,針對指導人力、社會大眾、家長、選手、教練等進行倡議與教育,營造社會支持氛圍。

(二)策進案例概要:
1.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啟動長期備戰
自2019年12月起,輔導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推動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賽會備戰事宜,積極投入選手備戰資源,2020年提供選手逾3,000人次專項指導、體能訓練及運動傷害防護服務,期協助選手提升競賽成績,進而在國際競技舞台展現辛勤訓練成果。

2.身心障礙運動選手生涯輔導照顧計畫
自2020年起,啟動身心障礙運動選手生涯輔導照顧計畫,除一般訓練津貼外,針對獲最近一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前6名及達福林匹克運動會前4名之選手提供訓練營養金,發給期間至下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或達福林匹克運動會國家代表隊選手資格確定日止,以長期性補貼,舒緩選手基礎訓練需求。

3.身心障礙運動潛力新秀培育試辦計畫
依據「教育部運動發展基金辦理身心障礙運動者培育照顧作業要點」規定,自2020年起推動身心障礙運動潛力新秀培育試辦計畫,提供潛力新秀訓練營養費及訓練所需資源(含教練指導、運動傷害防護、消耗性器材、運動裝備等)。

4.《愛運動動無礙》巡迴運動指導團試辦計畫
於2021年推動試辦計畫,輔導8個縣市政府主辦結合專業組織主導成立縣市《愛運動動無礙》巡迴運動指導團,實施策略如下:
(1)通路結合:
A.模式一:將指導團結合縣市內可運動場域(含運動中心)開辦各項身障體育活動,打造在地運動據點,提升參與運動機會及可見度,讓身障者參與運動觀念成為社會主流。
B.模式二:將指導團專業人力送入各身心障礙運動需求機構或活動通路,提供加值服務或體驗課程,提升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質與量。
(2)資源整合:借重試辦計畫團隊與資源,協助縣市「身心障礙者運動樂活計畫」資源整合服務。

5.試辦《推展身心障礙者i運動暨生涯輔導教育計畫》:於2021年規劃推動《推展身心障礙者i運動暨生涯輔導教育計畫》,以「身心障礙運動指導者增能教育」、「身心障礙選手生涯輔導教育」及「行政人員增能教育」等為核心,提供線上教育課程,期全面提升選手職涯發展及專業人力職能。

各界的關心與支持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推出帕運紀錄片中提及,「Lives have been changed on the track but lives are also being changed in the stands.」,意指藉由帕運,加深世界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了解,此舉,除了改變場上選手的一生,更改變了觀眾席的大家;換句話說,國人的投入與參與,選手在競技賽場上的精采表現,將真實體現2020東京奧運及帕運籌委會的宣言「運動擁有改變世界和改變未來的力量」。

本屆帕運除教育部體育署、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與各選手、教練協力外,更獲得民間資源大力贊助,期待國人持續攜手支持帕運英雄,為更美好的臺灣共盡心力!

台北永樂扶輪社、恒亞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奕瑪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儀式

台北永樂扶輪社郭文斌社長及全體社友,為響應穆會長的呼籲,慷慨捐款新台幣60萬元贊助兩位選手,前社長陳煙平先生更以恒亞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名義共襄盛舉,捐贈新台幣24萬元贊助一位選手;3482地區總監當選人許鈴裕先生亦熱心贊助三位選手,一年份高蛋白營養補給品,總價約新台幣25萬餘元。

桃園西門扶輪社贊助視障跳遠選手楊川輝訓練營養金

楊川輝說:「我看不見世界,但透過跳遠,我要讓臺灣被世界看見」!桃園西門扶輪社支持川輝的理念,期待川輝站上世界舞台,讓世界看見臺灣!

臺北菁英獅子會贊助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訓練營養金

李凱琳說:「很期待,也很開心自己能夠堅持到現在!也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帕拉選手的努力!」臺北菁英獅子會贊助柔道選手李凱琳,期待協助凱琳達成她的目標,

此外,台北陽明扶輪社也熱情相挺!贊助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經費,期待能培育更多帕拉選手!

運動擁有改變世界和改變未來的力量,2020年的東京奧運及帕運會提出:「突破自我(Achieving Personal Best)」「包容和諧(Unity in Diversity)」「連接未來(Connecting to Tomorrow)」等願景。

邀請國人一起支持選手「突破自我(Achieving Personal Best)」,並將支持氛圍「連接未來(Connecting to Tomorrow)」,一同透過運動開拓「包容和諧(Unity in Diversity)」的臺灣!「奧運是英雄誕生的地方,帕運則是英雄匯集的地方」,Together We Movek!邀請國人一同為臺灣英雄喝采!

想獲得更多帕運資訊嗎?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粉絲專頁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1.07.14

愛運動動無礙

加入時間: 2021.07.14
49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邀請國人支持運動平權

2022-12-02
瀏覽:
5,766
推:
11
回應:
0

企業捐贈視障泳具 協助培訓視障學童游泳教學

2022-11-30
瀏覽:
4,611
推:
15
回應:
0

聽奧/女子三人賽摘銀 保齡球連五日進帳獎牌

2022-10-27
瀏覽:
2,975
推:
0
回應:
0

聽奧保齡球隊再傳捷報 男子三人賽奪銅

2022-10-27
瀏覽:
2,962
推:
0
回應:
0

聽奧保齡球賽我國再添2面銅牌

2022-10-25
瀏覽:
2,779
推:
1
回應:
0

聽奧保齡球隊男子雙人賽奪金

2022-10-24
瀏覽:
2,921
推:
39
回應:
0

首屆世界聽障三人制籃球賽 我男女隊表現亮眼

2022-09-12
瀏覽:
4,097
推:
0
回應:
0

Together We Move東京帕運倒數10天 邀請國人攜手支持帕運英雄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174篇報導,共13,2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174篇報導

13,2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