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底李宛儒中東文化藝術團特地邀請土耳其大使夫人丁蕊在登陸土星土耳其咖啡廳(Saturn Landing Turkish Coffee)舉行「美食外交」活動,丁蕊夫人精湛的廚藝讓與會的每一位朋友驚艷,不僅品嘗到著名家常菜Menemen(土式番茄炒蛋)、牧羊人沙拉、土耳其肉丸(Köfte)和土耳其大餅(Gozleme),現場更安排土耳其傳統樂器、以及土耳其民俗舞蹈的表演,讓每一位參與者,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充分感受到如同在伊斯坦堡旅遊一般的美好。活動甫結束,便收到無數詢問希望能再有第二次土耳其美食外交的活動,於是促成此次與國父紀念館生活美學班合作,在國父紀念館建館50週年慶5月14日舉行土耳其大使夫人上菜Part 2的活動,介紹土耳其人在炎熱的夏季,最喜歡的家常美食。
講座由中東鼓手杜夢宜老師與卡農琴手李宛儒演奏著名的土耳其民謠”Üsküdar'a Gider İken”(“去烏斯屈達爾途中”)開場,大夥意外發現,這首著名的土耳其名民謠,不僅有被翻唱成阿拉伯文版、馬來語版、日語版,竟然還有台語版,原來就是老牌紅星紀露霞小姐翻唱的《青春街》。接著奧羅民俗舞蹈團的曾俊維老師帶來土耳其西部愛琴海地區的Zeybek舞蹈以及安納托利亞高原特有的木湯匙舞,之後由李宛儒中東文化藝術團的老師們表演土耳其歐洲區的色雷斯舞蹈,不同的舞蹈、不同的音樂讓人充分感受幅員廣闊的土耳其不同地區的獨特文化。
接著,擁有文學博士學位的丁蕊夫人由政治、經濟、歷史、產業、文學、電影、旅遊各方面介紹土耳其的現況,並代表土耳其政府歡迎台灣朋友在疫情結束之後,前往土耳其旅遊。台灣和土耳其不僅有直飛的班機,更是轉機到歐洲、中東等地的最佳轉運站,多樣化的獨特景點如:全球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伊斯坦堡、荷馬史詩重鎮—特洛伊、世界遺產小鎮-番紅花城、白色岩石瀑布及溫泉-棉堡、怪石與岩洞區搭乘熱氣球-卡帕多其亞…等,光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就有19處,且尚在陸續增加中。
丁蕊夫人說「台灣和土耳其在很多方面的習慣很像,比如說台灣過年會吃水餃,外型像金元寶象徵招財進寶,而土耳其也有水餃,只是外型跟台灣人常吃的水餃,相比之下迷你很多,約只有一個指節大小。」
有趣的是土耳其水餃,土語叫做Mantı,乍聽之下,和國語的饅頭發音一模一樣,原來還真是土耳其人老祖宗從中亞蒙古一帶遷徙到安納托利亞時順便傳來的突厥饅頭,由於鄂圖曼土耳其歷史上多位蘇丹王非常喜歡吃餃子,例如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就常常把小水餃當成早餐吃,一個月要吃上28天才夠,如今演變成當地菜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製作土耳其小水餃,得從準備麵團開始,將中筋麵粉、雞蛋與溫水適量攪拌均勻揉成麵糰,靜置半小時之後,始可擀麵皮。丁蕊夫人熟練地桿麵皮,不斷地變換方向,甚至還在空中旋轉麵皮,就是要讓麵皮盡可能變得又薄又均勻,麵皮完成後,使用桿麵棍和尺,在麵皮上劃出長寬大約3公分的格子,然後再把牛絞肉洋蔥餡放在麵皮上,用手指輕輕地把皮合起來(不用完全封口也可以),就成了一個星星形狀的土耳其水餃。
將包好的水餃放入滾水中,煮到水餃浮上水面,就可以準備上桌了,丁蕊夫人說,土耳其水餃最大的特色除了迷你可愛,和台灣水餃不同的是,土耳其水餃是拌蒜味優格和番茄辣醬一起吃的,熱吃冷食皆美味。優格微酸的滋味類似沾醋的道理,既開胃也可增加風味,拌進水餃中可以不讓它們相黏,口感上也會跟著豐富起來。
土耳其小水餃還有個可愛的傳統,由於這道家常菜備受歡迎,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土耳其中部的開賽利省(Kayseri,據說是土耳其水餃的原產地),女孩們從小就要練習包餃子,餃子包的越小,就代表著廚藝越好。因此,在出嫁前,準新娘們必須為未來婆婆們先做上一頓小巧的餃子來證明自己的巧手和能幹,以此贏得婆家的喜歡。那麼餃子到底要小到什麼程度呢,一湯勺盛上40顆餃子,就是勤儉持家的最低標準,如果婆婆沒能夠在一湯勺內吃到40顆以上的水餃的話,那表示女生不夠賢慧,有待加強,據說最高紀錄是一湯勺120顆小水餃,對媳婦們來說真是一大考驗!
丁蕊夫人除了現場製作土耳其小水餃,更信手拈來一分鐘就做好一道土耳其人夏天必喝的優格冷湯。土耳其水餃要用到優格,喝個湯也要用到優格,夫人說,土耳其人幾乎天天都要吃優格,但不是一般台灣市售的甜優格,而是原味優格,相傳這也是土耳其人從還在遊牧時期就養成的好習慣,優格不僅可以去油解膩,還順便為他們排毒抵擋逐水草而居帶來的飲食安全問題,到了現代生活,優格成了養生的健康代表,還是女人們的保養祕方,號稱是土耳其女人的美麗秘密之一。西方人吃優格的習慣,更是來自土耳其帝國的傳布,這點從優格的英文字「Yogurt」是源自土耳其語Yoğurt(意謂濃稠豐厚)便可得知。
由於考量到疫情嚴峻,講座現場並未開放飲食,活動就在丁蕊夫人一一為與會者打包美食並合影,另一頭現場學習土耳其的色雷斯舞蹈和湯匙舞的歡笑聲中,逐漸步入尾聲。丁蕊夫人致力推動藝術美食外交,搭建土台文化橋樑,讓更多人認識不同面向的土耳其之美,其親切美麗大方熱情的迷人身影,讓每一位與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期盼疫情能於近期解封,能很快有機會飛往土耳其探索這個獨特的神祕國度。
國父紀念館贈送土耳其大使夫人國館建館50周年慶的紀念禮物
土耳其大使夫人從製作麵糰到擀皮包餡,一步一步教授大家如何製作土耳其最受歡迎的家常美食—土耳其小水餃(Mantı,乍聽之下,和國語的饅頭發音一模一樣)。
丁蕊夫人年輕貌美,學識淵博,親切大方,手藝精湛,讓與會學員印象深刻。
(照片從左到右)表演色雷斯舞蹈的林怡君老師、卡農琴李宛儒老師、土耳其大使夫人丁蕊女士、中東鼓杜夢宜老師、奧羅民俗舞蹈團的曾俊維老師於國父銅像前合影。
國父紀念館館長、土耳其大使夫人和學員們一起在國父銅像前合影留念。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