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去哪裡】
台灣人愛上醫院愛吃藥,從2008年健保費支出來看,藥費就占了四分之一。根據調查,有四成的民眾認為到醫院怎能不拿藥,就算是拿了安心也好,於是很多人拿了藥就放在家裡有備無患,但藥是有期限的,錯誤的用藥觀念就可能導致無謂的藥物浪費。尤其這些過期藥品如果任意丟棄,將會對環境有所影響...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10-10-25(一) 22:00
重播:2010-10-30(六) 11:00
內文
頂著大太陽,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拿著長長的水杓到滾滾濁水裡,他們正在進行濁水溪的藥物殘留調查,為了分析河川中含有哪些藥物殘留分布,他們在上、中、下游共設四個採樣點,取水樣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
台灣大學林郁真老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從2008年起就針對北部和南部河川展開調查,陸續在河水中發現藥物殘留,台灣民眾經常使用的解熱鎮痛等藥物,幾乎都榜上有名,部分河川裡測到的抗生素數據,甚至超過歐盟標準的一百倍以上。
為什麼河裡會測到藥物殘留?畜牧、養殖、醫院、藥廠等等的排放,都是可能途徑,另外跟民眾的用藥習慣也有關連,像是把沒有喝完或是過期的藥水,倒入馬桶或洗手台,這些藥水就會隨著下水道進入到河川,而傳統的污水處理系統,沒有辦法完全去除殘留藥物,日積月累下,將會影響水體生態,魚蝦身上將會有抗生素累積。
這些不停流動的水,除了會進入污水系統,也可能會進入自來水系統,就在我們每天所喝的這一杯水中。雖然現在的科學研究還沒有辦法確切證實,這些會對人體造成立即的危險,但在食物鏈的作用下,讓人擔憂,未來這些含有藥物殘留的水,長年累積下來,是否會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現在,全球的科學家已經開始重視這類稱為新興污染物的研究,台灣的現行水質檢測仍是以傳統項目為主,對於這類新興污染物的排放,尚未納入管制標準。主管水質的環保署水保處表示,將來會密切注意國際趨勢,一旦發現對人體或環境有害,會盡快納入管制。
除了在法規上要持續監督,要避免藥物進入河川,就得注意廢藥處理方式。環保署表示按照聯合國的規範,只要超過高溫850度的焚化爐就能焚化藥品,台灣各地的焚化爐幾乎都達到這個標準,因此固體藥品直接丟棄即可,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人經常會忽略的液體藥品,必須要固化後才能夠丟棄。
另外,想要減少藥品對環境的傷害,源頭減量是最重要的。除了從產業面呼籲養殖、畜牧業減少用藥,也要從民眾的用藥觀念著手,像是囤積藥品放到過期、不適當的藥物保存方式,都會導致居家廢棄藥品大量產生。
長期關心藥物管理的藥師公會全聯會,一直推動廢棄藥品回收,希望透過回收站,讓藥師和民眾直接互動,達到宣導正確用藥的觀念,也能瞭解病人不服藥的原因。同時,藥師公會也推廣社區藥師居家探視,協助長期慢性病患,扮演醫師和病患之間的橋梁,減少重複看診、重複取藥等問題。
隨著疾病不斷演變,廢棄藥品的處理也越來複雜,藥師公會全聯會認為,台灣需要加速推動廢藥的分級制度以及跨部會的合作,才能因應日新月異的廢藥問題,也才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醫生開藥是為了讓我們恢復健康,但如果這些廢棄藥品傷害了環境,我們也無法安心生活。為了台灣這座島嶼能夠一直美好,為了河水能夠持續純淨,我們不只是寄望政策面能盡快擬定,也要從個人行為開始改變。
側記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樣,沒喝完的藥水就直接倒掉,卻從來沒想到如果這麼做,藥水會直接流到污水排放系統,進入河川,造成環境的負擔。知道這點之後,如果手邊沒有貓砂或咖啡渣,其實像衛生紙、報紙應該也可以,只要能夠吸附藥水就可以直接丟棄,最後再送到焚化爐焚燒。另外像是針頭等容易有感染危險的物品,最好還是拿到醫院回收,這些動作看起來似乎都很小,但積少成多,長此以往將會對河川、對環境,都會有大大改善喔!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